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8-06 12:12马安然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创新能力教学

马安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纵深推进,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希望。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曾被 “边缘化”。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教育系统开始重新审视、定位高中信息技术课,将其作为培养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抓手,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加快知识结构调整,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在教学工作中实现创新,同时,充分发挥学生首创精神,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自我提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了一些探索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创新能力;教学

前言: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已逐渐进入校园,成为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一段时间,信息技术课一直是教学中的“边缘”学科,教学效果不明显。自2006年我省实施新课改以来,有力推进了信息课教学的整体改革,对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和课堂掌控能力,促进中学生综合技能提升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培养学生创新行为为例,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面临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是必然要求,是顺应“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迫切需要。然而,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存在被“边缘化”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一度是“冷门”学科,学校始终将高考作为教学工作的“指挥棒”,一味地追求学生的高考成绩,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学工作依然被固化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虽然多数高中学校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重视程度不够,在某种程度上,学校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应试化教育中逐步降低,最终消失殆尽。而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应付“会考”,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不深,兴趣不浓,学生在课上淘宝、打游戏、聊QQ的现象比较普遍,即便是将其纳入“春季高考”,依旧不能引起各方重视。同时,授课教师也缺乏对信息技术课必要的热情和责任心,存在敷衍塞责现象,因此,根本谈不上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存在被“孤立化”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一直“单打独斗”,存在学科孤立,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主动思考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其他学科,从而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孤立化发展,客观上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培养,甚至存在被其他教师“抢占”课时的现象。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教育理念“滞后化”的问题

新课改实施后,一些教师仍然沿用老经验、老方法,没有主动适应和遵循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注重发挥学生首创精神,继续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而导致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不能打破常规,实现教学创新。部分教师仅仅是根据教学大纲向学生传播知识,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望来扩展教材。甚至还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拿教科书也不参考教学大纲,只是凭借“经验”开展教学,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浪费学生时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法与措施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解决,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人针对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以下几条措施: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探索有特色的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改要求,要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本人试着转换角色,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除了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以外,本人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重点,课前认真征求意见,梳理归纳,拟定下一堂课的教学计划。为避免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引入“研究性学习”, 以4-6人为标准成队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结合各小组学习需求,合理划分组间任务,实行“差别化”管理,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展示个性和出彩的机会。

(二)突出解决问题导向,倡导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实践

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要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教师在确保自身知识结构合理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本人采用“任务驱动”、 “微课教学”方式,突出解决问题导向,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拟定學习方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力,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敢于探索创新。比如,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运用Word撰写研究报告,制作PPT展示研究成果,采用动态图例展示个性等。

(三)突出团队合作交流,共同构建持续健康信息文化

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撞出“灵感火花”,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成长,让学生深刻感受信息技术的学科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构建信息文化大环境。

结论:虽然我国现阶段的高中信息课程教学仍存在一些缺陷,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但新课改后我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逐步将其视为学校教育体系中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办法措施,希望可以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创新能力教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实践与尝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优化信息技术课教学
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