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探究

2018-08-06 12:12刘毕华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初中数学探究

刘毕华

摘要:数学是一门非常容易在学生中拉开学习差距的学科,尤其是随着知识内容难度的增加,形成两极分化现象的几率就越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 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照顾到不同学习能力的学习需求,进而保证班级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进度最大限度的实现统一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究

根据学科知识内容所呈现的特点,以及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思维倾向性的不同,我们一般将学科大体划分为理科和文科两个分类。所谓理科主要以数理化为代表的客观性学科,这类学科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根据既定的公式定理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要求,依赖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文科则是以政史地为代表的主观性学科,这类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大部分依赖于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这两类学科在知识教学方面所呈现出的教学状态也各不相同,理性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推理技能,而文科则是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情感体悟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的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模式加以解决。

在我看来,以数学为代表的理科相对来讲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高,因为知识内容更具系统性和结构性,环环相扣,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不然容易导致学生在某一环节掉队,进而在学习进程中越积累越多的情况,最后转化为后进生,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知识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内容范围也扩大,相对于给学生带来的学习难度也逐渐增加。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处理这些问题,进而在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倾注精力,避免班级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本文中我也将结合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分层次教学模式是如何有针对性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学习需求的,为其他教学数学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全面摸底了解学生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实现人各方面的成长,知识教学知识培养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对于学科知识教学来说,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包括学习能力和对应的学科基础、学习兴趣等等,然后才能结合学科知识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把控好教学节奏。

首先,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做到全面摸底,从班级整体掌握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大体了解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方面的层次划分。因为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相对具有较大学习难度的学科,所以在小学六年的教育过程中很可能就已经拉开了教学差距,而且初中阶段的班级划分基本也是建立在升学考试成绩综合评估,然后各班平均分配的基础上的,所以班级内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是既定的事实。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一开始可以采取摸底考试的方式,通过知识的综合性检测以及结合学生升学考试中的成绩来衡量班级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并大体的进行学生层次的划分,进而为具体的了解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问题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其次,在综合检测学生整体学习状态和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抓住教学一开始几个星期到一两个月的时间,更深入的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态度、兴趣等。例如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和交流环节,我们能够明显统计出班级整体的学习状态是偏向于积极还是被动;通过当堂知识学习反馈检测出不同学生在新知识学习方面的掌握率和吸收率,进而在备课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节奏的调整做好把控,保证班级全体学生只是学习进步的同步性。

二、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

对于分层次教学模式来说,作用最为显著地方面是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设置和输出方面做到因材施教,进而提高班级整体教学教学氛围的活跃性,引导学生在课堂听讲过程中都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和交流。因为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当堂掌握率是不同的,并且知识的学习进度也不同,因此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学习基础较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在提问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选择最为基础、简单的内容,保证学生在课堂回答过程中有较高的答对几率,从而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对于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适当的带一点难度,让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感受到挑战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其次,在课堂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例题的多样性选择。数学作为一门问题解决型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教师通过例题进行解题方法和思维模式的传输,而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的进度不同,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阶段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层次难度的例题准备。例如在正负数学习过程中,针对正负数的认识我从最基本的问题出发,例如收入和支出、买和卖、前进和后退等先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群体,进行知识的引入,通过最基础的问题让全体学生“吃饱”,然后再结合例题进行一步步的提升思维的复杂性和问题的难度,继而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够“吃好”。

三、课下巩固,着力于后进生转化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拉开差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利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来着力于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首先,在课下巩固知识布置过程中我就要对作业难度进行分层,尤其是在新知识讲解完的当天作业中进行体现。对于知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就从课本所附带的练习题中抽取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基础知识,保证最基本的知识学习进度;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拔高性的知识训练,从而促进这一部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提升。

其次,課下我们还要重点针对后进生进行短板的补齐。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课堂互动和随堂检测能够分析出后进生的学习难点和短板所在,进而在日常联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巩固,让后进生最大限度的补齐短板,跟上教学进度。

总之,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运用,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和看法。希望对其他教师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科学运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猜你喜欢
分层次教学初中数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提高线性代数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