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教学的创新和探索

2018-08-06 12:38宋凤丽
魅力中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胡氏唱腔剧目

宋凤丽

戏曲艺术是融合唱腔、表演、动作等的综合艺术形式,“唱念做打”俱佳,来表现每一个艺术人物的情感、经历,引发观众的共鸣。然而,在当前的不少中青年演员队伍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说,在演唱时,因为发声位置不对而导致嗓音不纯净、不圆润、不优美、缺少共鸣,嗓子易疲劳不耐唱、干涩、发紧,声带充血、小结;因为吐字咬字不准确不清楚,而导致有腔无字;因为气息的控制不好,而导致声嘶力竭、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在表演上,因为基本功不扎实,或者说没有学准确,而导致台步的轻飘、笨重以及节奏混乱,身段不优美、不灵活,手势死板、僵硬,眼中无神、眼中无戏。在念白上,因为口齿不伶俐,导致念白没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之分,让观众听不清楚。在武打上,因为基本功不扎实,导致武场中跌倒、掉枪、掉刀、掉头盔、掉翎子,甚至说武打动作不连贯、不顺畅、配合不默契。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中青年演员上艺校学戏期间,老师没有教好,学生也没有学好,进入剧团后不会演戏,不会唱戏,演戏唱戏不规矩、不规范,演戏唱戏不知道从人物出发,灵活运用从艺校学来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养成坏习惯之后,很难纠正,更难以成为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因此说,戏曲教学特别重要,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在戏曲教学中,不但要认真、规矩、讲究,更要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不仅要学生练习唱腔、念白等基本功,同时,需要让他们深刻理解艺术人物的情感,以情动己,以情动人,将自己和人物融为一体,表现出浑然天成的艺术美感和特色,展现出艺术人物的灵魂和情感。

一、科学训练发声 注重声腔练习

唱是戏曲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吊嗓,这是作为戏曲演员的唱功锻炼步骤之一,通过吊嗓、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提高发声技巧。在培养学生时,注重呼吸、吐字、共鸣、润腔等技能的学习,使其掌握各种发声技巧,通过科学训练,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使其提高润腔的技巧,掌握声腔的技巧、复杂化、抒情化等。

吊嗓练声时要把握发声技巧,调理运用气息,把握唱腔韵律,从气、声、字结合练起,循序渐进,做到“气为音服务,音为腔服务,腔为字服务,字为词服务,词为情服务”,同时兼有持之以恒的毅力,通过不间断的锻炼,使嗓音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耐力持久,使高音坚韧有弹性,低音婉转动听。在练声时,要有意地先练气息而不急于发声。若在喊嗓练声上犯急于求成的毛病,急于练出又高又亮的嗓音,猛喊甚至瞎喊、乱喊,这是不利于发声练习的。

唱腔以腔绘情,达到字正腔圆,把握声腔控制能力,调整好心里的节奏,才能唱好戏。锻炼基本功包含念白的练习,念白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铿锵悦耳,与唱相互协调。唱腔与伴奏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共同表达曲意和曲情,演唱与伴奏的配合默契,进而达成艺术上的協调统一,使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统一,表现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体会戏曲中的唱腔唱词,剧目中安排唱段是根据剧情的需要,人物性格、思想、情绪发展的需要。通过优美的音乐形象来丰富和加强文学形象,诉诸观众的听觉感官,由于演员的体验、理解不同,也由于唱腔唱法不同,逐渐形成了演唱上的艺术风格的不同,对于戏曲的唱,演员的技巧和修养都是决定艺术创造得失、高下的重要因素。

二、酷暑寒冬 苦练基本功

戏曲演员按照传统的规程,学习掌握基本的技法和程式,掌握各种音乐语汇和舞蹈语汇,而后才能进行艺术创造。戏曲艺术的表演具有程式化的特点,根据剧本、剧情、矛盾冲突、场次高潮来设置唱腔的板式,表演上按照人物的规定情境、舞台行动来运用程式性表演设计形体动作,演员从登上舞台直至下场,都是根据程式来进行表演,表演中的全部动作都融化在程式之中,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也是受程式制约的,对于程式的表演,一定要把握基本功的练习,才能把动作表演到位,把人物深厚的思想内涵得到最透彻的揭示。

苦练基本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戏曲演员要苦练腰、腿、手、臂、头、颈的各种基本功,灵活运用程式化的舞蹈动作。在表演角色时,手、眼、身、步各有多种程式,如髯口、翎子、甩发、水袖各有多种技法,对于每一个动作的练习都必须到位,只有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非常贴切准确表现出戏曲表演程式化的动作。许多剧目需要完成难度很大的舞蹈化表演,运用这些难度极高的技巧,以突出人物性格上、年龄上、身份上的特点,使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增光辉。

舞台上的表演要精化,许多基本功都要在表演中展现,演员的做功和打功都要扎实,如在各种步法中,狼狈挣扎时走跪步,少女在欢乐时甩着辫梢走碎步,在髯口功中,弹须、理髯、甩髯口等,翎子功用在不同人物身上,有的表现英武,有的表现轻佻,有的表现急躁,有的表现愤怒……各具特定的内涵与表象。

演戏要重情重理,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在表演时,把手、眼、身、步和优美的唱腔融合,把武功程式动作做到规范、扎实、漂亮,嗓音始终如一,一招一式都表现到位,身形具美。许多剧目要求演员既以善唱优势展现,嗓音纯美通透,既有内心的体验,又能通过表演动作加以表现。

演员在表现角色时,要悉心揣摩戏情戏理、人物特征,通过扎实的基本功锻炼,作为继续创作的手段,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透彻揭示人物深厚的思想内涵,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气质,使观众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并一同步入剧中情境之中,充分体会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

三、把握人物情感 表达性格特点

每一个戏曲人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经过艺术化的打磨,在悠久的戏曲历史中发出熠熠的光芒。在戏曲教学中,重在让学生领悟艺术人物的情感,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说戏,是我们惯常的教学方法。通过第一步的说戏,使学生领悟人物的性格特点,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出人物的情感以及独具的艺术美,艺术特点。

戏曲表演通过“唱念做打”表演形式将人物的情感、性格特点以及情绪展现出来,以绝美的扮相、唱腔,规范优美的动作在舞台上尽情展现,从而引发观众共鸣,引发观众对戏曲、对人物的痴迷。

在教学中,重视对戏曲人物的经历、情感、情境以及剧目创作背景讲述。戏曲剧目及人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经过戏曲艺术化,有了更加灵动的灵魂,更加深刻的艺术形象和特点,又反映了生活的本质。每一个戏曲人物都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背景,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是社会观念和冲突的结晶,能够被人们久久吟唱的戏曲人物,无不是戏曲表演中对社会发展,人物命运沉浮的深刻阐述,是对当下文化、历史、社会描摹的文本,是人们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深刻认知。学生需要通过对历史、戏曲剧目内容的了解,深刻领悟人物特点和情感。

如《失子惊疯》这出戏的教学。主人公胡氏命运悲苦,胡氏怀身孕十四月犹未生养,徐氏妾妒宗嗣,进谗言道胡氏身怀妖孕家门不祥,定诡计要害胡氏,丫鬟寿春告知胡氏,胡氏急忙出逃,在寒窑中产子,不幸又遇巴山大盜金眼豹逼婚,胡氏将乾坤福寿镜遗子怀中,只身逃脱。子为镇守林鹤拾去,认为己子,起名林弼显。胡氏因失爱子而疯癫,四处奔走寻找。

本剧目重点表现胡氏喜而急,急而惊,惊而疯的神情与心态,充分反映了胡氏由急而疯的悲苦情景,令人无限感慨。在说戏过程中,对于学生眼神的运用突出强调产子而喜,失子急切、惊而疯的过程中的变化,绝望而疯癫地仰望南天门使每一个人都感到悲苦万分。“你把我亲生的子啊藏到了哪边?望空中五彩云瑞霓来献,我要到南天门亲自去游玩。”唱词听来让人不觉悲痛不已。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理解胡氏的处境,对于当时社会中对于女性身不由己的命运的描写,对于妾徐氏的心机深重,对于丫鬟寿春的善良本性,以及当时社会的恶与善都有描写,使学生从历史文化、社会现实角度思考,理解胡氏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的经历,理解其情感的铺垫和爆发,以及其失子绝望以致疯癫的情境。

在戏曲教学中,要求学生重视挖掘人物心灵之美,以情绪引领贯穿动作表演,使动作有灵魂、有思想、有目的。只有苦练基本功,使“唱念做打”俱佳,才能做到表演自然、自如,或娇柔美丽,或气魄威武,演一个人物便能使其充满光彩,个性鲜明,演一个人物像一个人物。而有些人物外形动作并不复杂,但是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的运用,表演要细腻,气质与身形、演唱与动作都要优美大方。当各种技术功底与情节相结合时,就有助于刻画人物,阐释剧情,并使观众在直观中得到艺术享受。

戏曲表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扬善弃恶,使戏曲更广为流传,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摹,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戏曲剧目繁多,行当齐全,文词文雅,板式丰富,唱腔优雅,做派规范,化妆服饰精美考究,教学要注重对传统剧目的传唱,同时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表现现实题材,发挥戏曲的优势,保护戏曲文化。

猜你喜欢
胡氏唱腔剧目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优秀剧目进校园
胡氏骨科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淘气包弟弟
修身齐家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
后主刘禅:家暴、偷情,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