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礼仪文化

2018-08-06 12:12买靳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买靳

摘要:礼仪文化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形式。中华文明在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宏大的礼仪思想和礼仪规范,且其精髓深入人心,形成了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进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并贯穿于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近年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社会各界也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与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礼仪文化;传统文化;文化复兴

第一, “礼”和“仪”——中国礼仪文化的定义。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

“礼”是“所以事神致福也”,是“奉神之事”,更是“现实生活的缘饰化”。

礼有广狭二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凡政教刑法、朝章国典,统统 称之为礼;就狭义而说,则专指当时各级贵族经常举行的各种典礼。然不论广义与狭义,礼都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一、礼物,即行礼所用的宫室、衣服、器皿等;二、礼仪,即使用礼物的儀容动作;三、礼意,即由礼物和礼仪所表达的内容。

“仪” 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虽然仪并不是礼本身,但是礼和仪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礼”与“仪”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 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式,即礼仪文化。这种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且其精髓深入人心,形成了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进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并贯穿于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

第二,“礼仪之邦”——中国独有的文化。

中国的礼仪文化,是自身独有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哲学层面与现实层面。

首先,从哲学层面来讲,礼学思想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哲学思想,中心价值。在历史轴心期,也就是“一个民族的中心价值大体是在这一阶段定型的,而这些价值对该民族此后的发展则起着范畴的作用”的那个时期,中国的先贤哲人们就开始不约而同地思考一些与西方、印度哲人们完全不同的命题。他们将目光略过自然与神灵,专注于思考“人与人的关系”,思考“礼仪”的问题。而在此后的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哲人们,或者说不只是哲人,是整个知识阶层都沿着孔孟等先哲指引的文化轨迹走了下去。

在这个文化轨迹中,礼仪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因为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仁”与“礼”则是儒家学说最为基本的两个概念。孔子以仁解释礼,以礼落实仁。在他之后,无论是以性善论,内合二者的孟子,还是以性恶说,外合二者的荀子,乃至后世众多儒学大家都没有实质性地突破孔子提出的这一核心框架。

其次,从现实层面,礼治社会是古代中国独有的一种国家管理方式。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年文明,号称礼仪之邦。古代社会与国家管理方式既非法制社会,也非通常人们认定的人治社会,而是礼法社会。礼法是礼制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融入哲学家的思想,法学家的智慧和政治家的实践。礼治是德治梦想的具体化,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

第三,“复兴”与“改革”——文化的回归与自信。

礼仪的复兴,正当其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上有政策。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此举被视为国家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形势下,各个省和地方也加大了对传统文化复兴的政策支持力度。而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应当也已经成为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

第二个,中有民意。每年两会关于复兴中国礼仪文化方面的提议都非常多。比如2007年,全国政协委员叶宏明即提议,确立“汉服”为“国服”;全国人大代表刘明华则建议,应在中国的博士、硕士、学士三大学位授予时,穿着汉服系列的中国式学位服;2015年,全国政协委员张礼慧建议,元宵节和重阳节应列为国家法定假日等。

第三个,下有实践。比如现在学校里流行的朱子成人礼,或者汉族集体婚礼不仅多,而且现在的趋势是,官方或者半官方背景,参与人数较多,社会影响较大。

最后谈一下礼仪的改革,礼仪的复兴与改革并不矛盾,礼仪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可以认为每次礼仪的复兴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改革。比如孔子改革周礼,《仪礼》中敦簋不分,便是明证。再如朱熹简化“家礼”,创作《朱子家礼》。当今礼仪的改革还在进行之中,社会的各个阶层,每一个普通的民众,都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者。比如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过年、扫墓、敬老、团聚。这些跟古代的中国并不完全一样,但是长辈的尊重,对逝者的追思,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某一种选择影响力越来越大,或者有一天,这就变成了约定俗成的新的礼仪,一种改革之后的,更适合现今社会的礼仪。

参考文献:

[1]沈文倬,《宗周礼乐文明考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2]费孝通,《乡土中国》,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年4月

[3]卡尔·雅斯贝尔斯,《卡尔·雅斯贝尔斯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4]陈戍国,《中国礼制史·先秦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