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部位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2018-08-07 08:51通信作者黄一宁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7期
关键词:蝶窦枕叶上颌

钱 晶,通信作者:黄一宁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 100034;2.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800)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病死率及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造成经济负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与治疗成为临床亟须解决的课题。研究表明,本病发病非单一因素导致,慢性鼻窦炎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协同关系。本文分析慢性鼻窦炎与缺血性脑卒中卒中部位的联系,为临床有效筛查提供科学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5月至2016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 325例,排除辅助检查不全者,共入组病例1 619例。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1 61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存在慢性鼻窦炎者533例;按照解剖部位将慢性鼻窦炎分为额窦炎84例、蝶窦炎84例、筛窦炎251例、上颌窦炎433例(有些患者合并2~3种鼻窦炎)。根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GE 1.5T、3.0T SignaTwinSpeed磁共振扫描仪诊断报告,将1 619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脑卒中部位分为[2]:顶叶卒中739例,额叶卒中932例,基底节区卒中1 393例,颞叶卒中300例,胼胝体卒中70例,丘脑卒中256例,中脑卒中30例,桥脑卒中369例,延髓卒中19例,枕叶卒中267例,小脑卒中195例。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慢性上颌窦炎与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比较 在1 61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存在慢性上颌窦炎患者433例,其中,慢性上颌窦炎与额叶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7)(见表1);慢性上颌窦炎与枕叶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见表2);慢性上颌窦炎与桥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0)(见表3)。其他各组之间,慢性上颌窦炎与顶叶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7);慢性上颌窦炎与基底节区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22);慢性上颌窦炎与颞叶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851);慢性上颌窦炎与胼胝体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761);慢性上颌窦炎与丘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94);慢性上颌窦炎与小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39);慢性上颌窦炎与延髓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17);慢性上颌窦炎与中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749)。

表1 额叶卒中患者与慢性上颌窦炎患者比较(例)

表2 枕叶卒中患者与慢性上颌窦炎患者比较(例)

表3 桥脑卒中患者与慢性上颌窦炎患者比较(例)

(2)慢性额窦炎与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比较 在1 61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慢性额窦炎患者84例,其中慢性额窦炎与中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4)(见表4)。其他各组之间,慢性额窦炎与顶叶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68);慢性额窦炎与基底节区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93);慢性额窦炎与颞叶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93);慢性额窦炎与胼胝体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87);慢性额窦炎与丘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829);慢性额窦炎与小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97);慢性额窦炎与延髓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83);慢性额窦炎与桥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784);慢

性额窦炎与额叶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02);慢性额窦炎与枕叶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52)。

表4 中脑卒中患者与慢性额窦炎患者比较(例)

(3)慢性蝶窦炎与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比较在1 61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慢性蝶窦炎患者84例,慢性蝶窦炎与不同缺血性卒中部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慢性蝶窦炎与顶叶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29);慢性蝶窦炎与基底节区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77);慢性蝶窦炎与颞叶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94);慢性蝶窦炎与胼胝体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69);慢性蝶窦炎与丘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56);慢性蝶窦炎与小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90);慢性蝶窦炎与延髓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32);慢性蝶窦炎与桥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73);慢性蝶窦炎与额叶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60);慢性蝶窦炎与枕叶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85);慢性蝶窦炎与中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75)。

(4)慢性筛窦炎与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比较 在1 61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存在慢性筛窦炎患者251例,其中慢性筛窦炎与桥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6)(见表5)。其他各组之间,慢性筛窦炎与顶叶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755);慢性筛窦炎与基底节区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43);慢性筛窦炎与颞叶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95);慢性筛窦炎与胼胝体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78);慢性筛窦炎与丘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78);慢性筛窦炎与小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92);慢性筛窦炎与延髓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01);慢性筛窦炎与中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92);慢性筛窦炎与额叶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86);慢性筛窦炎与枕叶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41)。

表5 桥脑卒中患者与慢性筛窦炎患者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多因素关联。首先,慢性鼻窦炎引发慢性缺氧。鼻窦的生理功能依赖良好通气,黏膜和窦口、窦口鼻道复合体腔隙是通气的关键。而黏膜充血、水肿致鼻道阻塞会导致慢性缺氧,长期缺氧会增加缺氧诱导因子,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表达,促使毛细血管增生,而缺氧诱导因子可和肿瘤抑制蛋白p53结合,使凋亡基因Nip3的表达上调,诱导细胞的凋亡。另一方面,组织缺血缺氧,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激活自由基连锁反应,导致神经元坏死。通气不足使机体缺氧和再氧合,导致氧化应激反应,高浓度活性氧簇损伤细胞结构,增高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亲和力,内皮细胞功能减退,形成血栓,因此慢性缺氧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其次,慢性感染是长期慢性的过程,BROOK[3]认为厌氧菌在慢性鼻窦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厌氧菌会减少黏膜血供,降低鼻窦氧分压。长期的应激及菌血症导致血管壁炎性反应,破坏血管,导致动脉粥样化。另外,巨细胞病毒导致血管炎症反应,推动颈动脉粥样硬化[4]。IL-1β能促进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而激发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因子可使血小板聚集和释放,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氧自由基,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目前研究提示,脑缺血后炎性因子上调[5],可知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卒中发挥作用。

最后,鼻窦与颅内血管相邻,不同部位鼻窦炎与缺血性脑卒中部位有关。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中的充满空气的被覆假覆层纤毛柱状上皮的腔隙,其中额窦是由眶上神经支配,该神经还支配额部皮肤和头皮。颈内动脉系统自颈总动脉沿咽侧壁上行至颅底,穿行颈动脉管至海绵窦,进入蛛网膜下腔,供应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大脑前动脉皮质支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前3/4及额、顶叶背侧面上1/4,深穿支供应内囊前肢及尾状核、豆状核。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背外侧面2/3。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中脑、桥脑、延髓、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内耳前庭[6]。从解剖学上鼻窦与颈内动脉系统邻近,鼻窦炎的炎症反应易波及颈内动脉系统,使颈内动脉暴露于炎性因子中,导致血管周围炎症和颈内动脉血栓。

本组病例来源于住院患者,局限性高,今后需收集大样本数据,深究不同部位鼻窦炎对血管的长期影响。综上所述,防治慢性鼻窦炎能够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不同部位的鼻窦炎会影响脑卒中的部位与预后,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案及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蝶窦枕叶上颌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影响因素①
颅脑外伤后双枕叶脑梗死致皮质盲伴安东综合征1例
蝶窦分隔确定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位置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锥形束CT诊断上颌窦内病变的发生率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成人枕叶体积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疗效观察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