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护士急救技能的学习曲线分析

2018-08-09 03:00梁冰陈欣彦林钦梅张洋妹王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学习曲线心电监护经口

梁冰 陈欣彦 林钦梅 张洋妹 王艳

在急救过程中护士起着重要作用,其技能操作水平和应急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2]。目前国内尚未见对新护士急救技能学习曲线的报道。我院对40名2016年新入职的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学习曲线,为科学设计新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2月新入职护士40名作为研究对象,女性36名,男性4名。平均年龄(22.48±1.31)岁。学历:本科20名,大专20名。均为应届毕业生。利用随机数字表,将40名新护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分别培训两日,两组护士在校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培训方法 (1)选定急救技能培训项目:参照医院护理部编写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内容,结合医院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培训要求和目标,选定中心吸氧、院外CPR、心电监护、经口/鼻吸痰四项急救技能为培训内容。

(2)培训分组:每组20名新护士分别培训两日,当第一组培训时,第二组不参与,反之亦然。每个项目由一位护理实训室专职培训老师负责。20名新护士分别进入4个操作组,每组5名新护士,4个项目同时进行培训。

(3)设计培训方案:培训老师准备好培训相关资料,包括急救技能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流程等。并将相关资料下发给每名新护士。培训采取老师讲解相关知识1次,示教1次,新护士轮流训练的方式。每组5个新护士随机编为1~5号,培训老师示教一次后,新护士按照编号1~5的顺序进行训练,每次训练时都由老师评分,训练结束后给予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新护士1次操作结束后,可观看其他人操作,进行“操作—观察—反思”。每名新护士每项操作8次,每个操作组的新护士全部完成该操作组的操作后,轮转至下一个操作组。

1.2.2 培训效果评价 按照医院护理部编写的《护理技术操作实践指南》技能操作考核标准,分别对每名新护士中心吸氧、院外CPR、心电监护、经口/鼻吸痰四项急救技能的8个轮次学习情况进行评分,≥90分为合格,并记录每次操作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操作项目的得分和操作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于两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合格率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项急救技能各轮次操作得分、操作合格率、操作时间比较

新护士经过5次培训,中心吸氧、院外CPR操作得分及操作合格率逐渐升高,操作时间逐渐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监护、经口/鼻吸痰经过7次培训后操作得分及操作合格率逐渐升高,操作时间逐渐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新护士四项急救技能培训次数与操作时间、操作得分、操作合格率曲线图

经过5次培训后中心吸氧、院外CPR的操作得分、操作合格率及操作时间出现拐点而后趋于平稳;7次培训后心电监护、经口/鼻吸痰的操作得分、操作合格率及操作时间出现拐点而后趋于平稳,见图1~3。

3 讨论

3.1 新护士急救技能的学习曲线

根据中心吸氧、院外CPR、心电监护、经口/鼻吸痰四个项目培训次数与操作时间、操作得分、操作合格率数据,绘制学习曲线,经过5次培训后中心吸氧、院外CPR的操作得分、操作合格率及操作时间出现拐点而后趋于平稳;经过7次培训后心电监护、经口/鼻吸痰的操作得分、操作合格率及操作时间出现拐点而后趋于平稳。不同操作项目因难易程度不一,需要经过不同在次数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每项操作都要经历“摸索-改进-提高-熟练-稳定”的过程[3]。新护士随着培训次数的增加和操作过程中经验的不断累积,操作速度和准确性不断提高,操作越来越熟练,完成操作的时间不断缩短,并逐渐趋于稳定。因此,建议为新护士进行脱产岗前培训时,中心吸氧、院外CPR两项急救技能每人应至少完成5次;心电监护、经口/鼻吸痰每人应至少完成7次。

表1 急救技能各阶段操作得分、操作合格率及操作时间比较(±s)

表1 急救技能各阶段操作得分、操作合格率及操作时间比较(±s)

中心给氧 院外CPR 心电监护 经口/鼻吸痰操作得分 合格率 操作时间(min) 操作得分 合格率 操作时间(min) 操作得分 合格率 操作时间(min) 操作得分 合格率 操作时间(min)1 40 91.28±3.8 80.0% 6.98±1.36 88.21±5.90 47.5% 4.27±0.70 88.31±5.39 37.5% 14.60±3.35 76.90±7.78 20.0% 8.37±1.89 2 40 94.55±3.08 95.0% 5.90±1.08 92.08±5.13 87.5% 3.05±0.59 93.59±389 82.5% 11.86±2.00 77.60±13.60 47.5% 7.36±1.23 3 40 96.90±3.26 97.5% 5.48±0.89 94.26±3.80 85.0% 3.15±0.59 95.15±3.00 95.0% 10.99±1.87 85.48±10.04 70.0% 6.81±0.91 4 40 97.78±3.58 97.5% 5.26±0.94 95.13±3.21 97.5% 3.17±0.54 96.91±2.93 95.0% 9.64±1.43 91.63±4.90 77.5% 6.57±0.89 5 40 98.34±1.75 100% 5.27±0.89 95.83±2.11 100% 3.14±0.56 97.88±2.39 97.5% 9.17±1.67 94.93±2.99 85.0% 6.16±0.76 6 40 98.58±2.44 100% 5.33±1.09 96.06±2.49 100% 3.09±0.59 98.40±2.32 97.5% 8.49±1.51 98.38±2.06 97.5% 5.91±0.83 7 40 99.13±1.30 100% 5.17±1.04 96.64±2.66 100% 3.04 ±1.43 98.84±1.05 100% 8.13±1.43 98.70±1.70 100% 5.85±0.97 8 40 99.38±1.05 100% 5.08±1.03 97.31±2.06 100% 3.06±0.60 99.16±1.09 100% 7.69±1.37 98.78±1.44 100% 5.55±0.77 F/χ2 值 - 41.939 27.728 14.299 26.513 83.751 19.718 57.088 92.743 57.607 69.995 133.494 29.341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轮次时间 人数

图1 操作次数与操作时间关系

图2 操作次数与操作得分关系

图3 操作次数与操作合格率关系

3.2 新护士急救技能学习曲线在临床培训工作中在作用

表1显示,在新护士四个急救项目培训中,中心吸氧、院外CPR经过5次培训后操作得分及操作合格率逐渐升高,操作时间逐渐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监护、经口/鼻吸痰经过7次培训后操作得分及操作合格率逐渐升高,操作时间逐渐缩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监护、经口/鼻吸痰的培训次数明显高于中心吸氧及院外CPR,这与心电监护、经口/鼻吸痰这两个项目的操作步骤相对复杂,操作难度较大有关。鉴此,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应根据各项急救技能的难易程度,合理有效分配培训时间,从而提高培训效率[4-8]。由于急救技能培训需要专门的时间场地来进行,且临床护理资源相对不足,不可能频繁地让新护士脱产参加专门的技能训练,新护士的脱产培训一般是2-3周[9-10]。新护士虽然经过学校教育,有一定的操作基础,但独立动手能力和操作熟练程度和临床要求有一定差距,且绝大部份新护士在面临急救真实场景时会因害怕、紧张等因素导致操作失误[11-12],因此在新护士培训中,将急救技能训练到熟练是十分必要的。在培训过程中,新护士1次操作结束后,可让其观看其他护士操作,进行“操作-观察-反思”。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新护士之间相互借鉴学习,通过不断强化练习,使急救技能操作水平得以巩固。医院护理管理者可根据学习曲线制定相应急救项目培训方案,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项急救技能培训,达到利用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大的培训效果的目的,对临床急救技能的培训有较好指导意义。

此外,培训过程中若能结合临床常见的急救案例,在提高急救技能水平的同时,使新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得到锻炼,为临床工作中提高抢救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学习曲线心电监护经口
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学习曲线早期病例的短期疗效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学习曲线决定你的学习力
学习曲线决定你的学习力
学习曲线决定你的学习力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