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

  • 早期干预提高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的有效性研究
    存活率逐渐提高,经口喂养困难的问题也逐渐显现[1]。而经口喂养是为早产儿提供营养的主要手段,早期建立经口喂养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2]。但早产儿由于大脑和神经反射发育不成熟,表现出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障碍,导致经口喂养困难[3]。早期有效功能干预是改善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障碍的关键。既往研究中考虑到吸吮、吞咽功能与神经网络发育之间的潜在关系,通常采用诱导非营养性吸吮配合口腔运动干预提高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以保证经口喂养的安全性和有效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1期2023-03-08

  • 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支持策略的研究进展
    养相关并发症,如经口喂养困难、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不利于早产儿的预后及生长发育[4-5]。安全有效的喂养是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基础[6],经口喂养则是早产儿喂养的最佳途径,也是早产儿喂养的最终目标。因此,如何促进早产儿早日实现经口喂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现状及危害、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支持策略及其效果进行

    中国护理管理 2022年10期2022-12-21

  •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9]。而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不仅能够保证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供应,还能显著改善其吞咽功能,并且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10-11]。笔者对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临床护理人员开展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1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的概述1985年,Funahashi等[12]首次将间歇性经口管饲应用于儿童吞咽障碍患者。1988年,Campbell等[13]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肠内营养方式,将其命

    中国康复 2022年10期2022-12-06

  • 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低下[1-2]。经口喂养是早产儿营养的最佳途径,但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经口喂养难度明显增加。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是指开奶时间至全经口喂养时间,能够反映早产儿吞咽与吸吮能力,若过渡时间较长,不利于胃肠黏膜发育,还会影响机体营养状况,甚至延长住院时间,住院感染风险相应增加[3-4]。目前,临床多研究如何提高早产儿喂养效率,但研究分析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相关影响因素较少,临床护理措施制定缺乏循证支持。本研究分析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12-03

  • 进阶序贯式护理在有创通气极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
    不协调,这可导致经口喂养过渡时间长[3-4]。而经口喂养是决定早产儿能否顺利出院的条件之一。目前临床上采用早期母乳口腔滴注和口腔运动干预(包括口腔内外按摩刺激、非营养性吸吮),以促进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进程[5-6]。但关于如何进一步缩短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仍是研究热点。此外,现有研究注重于某一阶段的干预,未形成连续的动态监测。序贯护理是一种贯穿全程、重点突出、循序渐进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7]。极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的发育是从无-弱-完善的渐

    广西医学 2022年17期2022-11-04

  • 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影响因素和护理要点
    上将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至完全经口喂养这一时间段称为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相关研究[3]表明,早产儿因其神经反射功能和口腔运动功能发育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其经口喂养过渡时间较足月新生儿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了不良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早产儿在NICU监护期间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影响因素,并依据影响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达到缩短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和改善预后的目的。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常州市儿童医院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期2022-08-23

  • 食管癌微创手术后患者早期经口进食对胃肠功能恢复及其营养状态的影响
    且要完全恢复才可经口进食,一般在术后1周。诸多研究证明,结直肠术及胃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是安全可行的。有学者认为,食管癌微创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有助于加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但无足够临床证据支持。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经口进食对食管癌微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营养状态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取2015-04至2020-04在我院接受微创术治疗的84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均经病理学、影像学、细胞学等检查确诊。纳入标准:(1)年龄18~80岁;(2)术

    武警医学 2022年3期2022-04-07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进食研究进展(综述)
    念下术后患者早期经口进食的研究进展。1 快速康复外科概念丹麦外科医生Kehlet在1997年提出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其理念主要目的是加速病人康复,在围手术期使用全套的处理方案,这些方案经过了医学验证是最佳的[2],这样能够降低病人心理以及生理的相关反应,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合理改善功能障碍的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缩短手术康复的时间,从而降低住院时长与医疗成本[3]。目前ERAS理念已在结直肠、心胸、关节、泌尿外科及妇产科等多个领域开展,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6

  •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呼吸不协调,出现经口喂养困难,从而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费用支出[3]。虽然肠外营养和管饲喂养作为早产儿营养支持的常见方式,可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但存在一些弊端。而经口喂养是早产儿最佳的营养方式[4],实现完全经口喂养是早产儿出院标准中的必要条件之一[5]。相关研究表明,经口喂养延迟与早产儿今后的认知发育缺陷、行为问题及进食紊乱密切相关[6]。因此,尽快帮助早产儿实现经口喂养,缩短从管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所关注的重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3期2022-03-09

  • 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况,导致对其进行经口喂养的难度较大[2]。在早产儿出生后,多是先采用留置鼻饲管的方式对其进行喂养。随着早产儿胎龄的逐渐增加,其吞咽功能和吸吮功能会逐渐发育成熟,此时可慢慢过渡至经口喂养。研究发现,经口喂养是对早产儿进行营养支持的最佳途径,经口喂养成功与否与早产儿的健康情况、口腔运动功能、喂养准备行为等均存在一定的联系。经口喂养不当易导致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误吸、心动过缓等不良后果[3]。研究指出,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preterm infant ora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期2022-01-27

  • 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与出生医学指标相关性研究
    营养的主要途径是经口喂养。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常用的评价指标以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为主〔3〕。受生长发育个体差异的影响,经口喂养表现差异性较大。调查显示,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表现与出生胎龄、口腔运动功能及喂养准备行为存在相关性〔4〕。同时,早产儿的出生医学指标与体格发育指标存在显著相关〔5〕。但对于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表现与出生时的医学指标的关系研究缺乏权威文献。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数据分析,明确出生医学指标与经口喂养表现的相关性,为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表现的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23期2022-01-07

  • 缩短≤34周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
    4 w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为本期活动主题。名词定义:早产儿指出生时胎龄5 mL[3])到完全经口喂养之间的转换时间[4]。纳入标准:胎龄≤34 w;出生体重小于2 500 g;出生24 h内收治,住院时间≥1 w。排除标准:进行有创呼吸机治疗;患先天性疾病,如严重唇腭裂、口腔肿瘤不能经口喂养者,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等;其他严重合并症,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等;先天性消化道疾病及行外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11期2021-12-27

  • 口腔按摩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的研究进展
    内,从管饲转变至经口喂养需经过5~7个时期,其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便是从管饲逐渐过渡至经口喂养这一个时期[2]。早产儿经口喂养的过程需逐步完善化,及时训练其吮吸、吞咽功能极为重要,口腔按摩指的是在早产儿经口喂养前或经口喂养过渡时期,采用非营养性吮吸与口腔内外按摩刺激结合喂养期间的口腔支持等方式,以提升早产儿经口喂养功能[3]。本文现就口腔按摩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的研究作以下简要综述。1.早产儿吮吸功能的发育新生儿哺食是由吮吸、吞咽及呼吸三个动作构成,哺乳

    今日健康 2021年6期2021-12-02

  • 极低体重早产儿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辅以非营养吮吸对经口喂养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期吞咽困难,导致经口喂养较为困难[1]。虽然鼻饲喂养及营养支持可基本满足患儿机体营养需求,但仍有诸多研究[2]表明鼻饲及营养支持喂养易产生诸多并发症。因此,如何快速将早产儿由鼻饲过渡至经口喂养,是儿科医护人员面临的难题。有研究[3]表明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帮助早产患儿缩短鼻饲至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为进一步证实此观点,本研究拟观察分析极低体重早产儿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辅以非营养吮吸对经口喂养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黑龙江医药 2021年20期2021-11-11

  • 口腔穴位刺激联合捏脊疗法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应用*
    0 g;(3)未经口喂养;(4)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口腔畸形患儿;(2)本研究期间发生重症并发症需禁食患儿;(3)有先天性疾病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等;(4)家庭有精神病遗传史;(5)家长要求提前出院。1.3 方法1.3.1 对照组常规喂养。每日根据医嘱增加奶量,给予经口喂养,若经口喂养无法完成医嘱奶量,剩余部分行鼻饲喂养,干预至完全实现经口喂养。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腔穴位刺激联合捏脊疗法。(1)喂奶前,保持15~20 min安静

    光明中医 2021年18期2021-09-26

  • 经口吸吮喂养联合部分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效果的临床研究
    咽-呼吸不协调,经口喂养难以实现且不安全,推荐管饲喂养[1]。我院NICU针对VLBWI通过吸吮训练最终实现经口吸吮喂养,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较少,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NICU住院的VLBWI 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47例,试验组53例。对照组男21例,女26例,胎龄27+4~36周,平均(30.40±1.73)周,平均出生体重(1272.7±137.4)g;试验组男2

    宁夏医学杂志 2021年9期2021-09-16

  • 重力喂养联合5 min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
    ],因此获得完全经口喂养对早产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获得完全经口喂养之前,会通过肠内喂养来进行。目前临床常用肠内喂养的方法包括2种,一是推式:通过注射器将奶液轻推入婴儿胃内,二是重力式:指通过重力作用,将注射器中的奶液滴入婴儿胃内[4]。口腔运动干预(oral motor interventions,OMIs)是一种感官运动干预刺激方法,包括口腔刺激(oral stimulation,OS)和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onal suckin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7-28

  • 早期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率及耐受情况的影响
    助于其体重增长。经口喂养是早产儿喂养的最佳方法,但早产儿的神经发育受限,经口喂养的难度较大[3]。既往研究[4]发现,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及腹部按摩有助于促进早产儿喂养进程,改善喂养表现。但关于2种护理方案联合应用临床价值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选取80例早产儿,就上述2种护理方案联合应用临床价值进行探究。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常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 6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纳入标准:①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2021-06-01

  • 间歇经口管饲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研究指出间歇经口管饲的进食方式在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同时能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10]。因此,本文重点就间歇经口管饲的相关概述、进食的方法、对吞咽障碍患者的意义及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推动间歇经口管饲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1 间歇经口管饲相关概述1.1 间歇经口管饲的概念间歇经口管饲是指在患者进食前将胃管经口腔插入食管上段,用注食器将备好的流质饮食、水和药物等注入,注入完毕后随即拔出胃管的营养供给法,呈间歇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3期2020-12-26

  • 容积粘度吞咽测试在间歇经口管饲患者吞咽功能动态评估中的应用
    21000)间歇经口管饲患者常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该病多指食物输送时出现传送延迟或运动障碍,患者多有进食困难、饮水呛咳等问题[1],影响其营养水平。本院为解决间歇经口管饲患者的上述情况,应用吞咽功能动态评估模式(容积粘度测试下)辅助诊治患者较多,可对其吞咽能力、营养状态进行改善[2]。笔者具体分析了吞咽功能动态评估模式(容积粘度测试下)方法在间歇经口管饲患者中的实际作用,内容阐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定本院于2018年01月12日~2019年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2020-12-19

  • 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研究
    面的协调性较差,经口喂养误吸风险较高。而对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早产儿而言,术后更容易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特别在术后早期经鼻饲喂养过度到经口喂养时,需要经历多个恢复阶段,才能完全过度到经口喂养[1]。常规护理从体位支持、间歇喂养等方面入手,对患儿吞咽功能的恢复速度较慢,效果有限。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有助于整体调理患儿的吞咽、吸吮、消化功能,加快经口喂养的恢复速度[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1 资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1期2020-12-08

  • 口腔抚触操联合腹部按摩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成效的影响
    育具有重要意义。经口喂养为临床为早产儿提供营养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早产儿多伴有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导致临床实施经口喂养具有一定难度[3]。口腔功能训练与腹部按摩均为临床干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常用方法,且具有一定效果[4-5]。但临床有关两者联合应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效果的研究鲜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口腔抚触操与腹部按摩联合应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效果。具体信息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 年2 月—2019 年11 月我院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21期2020-11-27

  • 个性早产儿经口喂养流程对改善产妇情绪及早产儿结局的价值分析
    81)kg,开始经口喂养的胎龄为(33.96±1.42)周,男28例,女22例;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体重(1.93±0.87)kg,开始经口喂养的胎龄为(34.06±1.49)周,男26例,女24例。2组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早产儿胎龄为33~36周且均为1胎;(2)产妇年龄1.3 方法1.3.1 对照组:采取常规喂养模式,护理人员对已达到足量管饲

    河北医药 2020年19期2020-10-12

  • 影响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2 方法 开始经口喂养以首次采用奶瓶经口喂奶且单次摄入奶量≥5 ml为准,全口喂养以每日经口喂养奶量≥120 ml/kg(经口喂养奶量=医嘱量-管饲量-漏出量),且管饲停止超过48 h,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为首次采用奶瓶经口喂奶到全口喂养时间[5]。查阅国外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相关文献[6],结合我院新生儿围产期资料录入情况确定潜在影响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等,单因素分析不同围产期资料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差异,并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3 统计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9期2020-05-25

  • 胎龄<32周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住院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及纠正胎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纠正胎龄、第一次经口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期间是否进行袋鼠式护理、参与袋鼠式护理开始时间、是否有母乳喂养、母亲的分娩方式、胎次、产次、母亲年龄、母亲学历等。1.2.2 观察指标:(1)经口喂养及完全经口喂养时间。责任护士记录早产儿每日母乳喂养量、医嘱奶量、经口喂养完成量、喂养时出现的异常情况等。经口喂养是指早产儿有吸吮力,尝试喂养可完成吸吮每日奶量的10%以上;完全经口喂养是指能够经口吸吮完成每日全部奶

    广西医学 2020年5期2020-05-08

  • 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成长的重要因素,经口喂养是早产儿营养支持的最终途径,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产儿由于口腔肌肉组织、心肺、胃肠道及神经中枢等器官和系统发育不成熟,胃容量小,吸吮力差,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吞咽反射弱,胃肠动力差等,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临床表现为呕吐、胃潴留、腹胀、排便不畅等[1-2]。准备经口喂养是指早产儿准备从管饲转换到经母乳喂养或经口奶瓶喂养成熟准备情况。目前临床对早产儿何时能开始经口喂养尚无统一的评估标准,准备经口喂养评估对早产儿喂养耐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0年1期2020-03-09

  • 早产儿早期口腔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不能进行有效的经口喂养,而早产儿的营养供给是否充足,是早产儿能否顺利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早产儿早期口腔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随着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提升[1]。但早产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各种神经反射尚未完全建立,在出生早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2]。而早产儿的营养供给是否充足,是早产儿能否顺利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早产儿早期喂养问题不容忽视[3]。约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会出现经口喂养困难[4],而且早产儿由于其

    广西医学 2020年2期2020-03-04

  • 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联合口腔运动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功能障碍,而导致经口喂养困难[1]。临床上一般均先进行管饲喂养,再逐渐过渡至经口喂养。虽然管饲喂养和肠外营养能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但减少了对消化道全部或局部刺激,而容易伴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其住院时间[2-3]。早产儿营养供应应以经口喂养为最终目标,安全有效的全经口喂养能力是其出院的重要指标。但由于经口喂养机制的复杂性以及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医护人员在早产儿生命体征平稳后,常以胎龄来判断其是否可以开始经口喂养,忽略了其神经运动发育和口腔运动功能

    中国临床护理 2018年5期2018-09-28

  • 吞咽功能训练在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障碍等严重情况,经口喂养难度大。以往针对有吞咽障碍的早产儿多施以肠外营养支持或管喂,二者虽能够对早产儿的需求最大限度满足,但患儿在接受喂养后极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安全性无法保障[1]。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是其出院的重要指征,也是早产儿达到合理营养需求的重要目标,因此为早产儿早期施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帮助其由管喂过渡到经口喂养极为关键[2]。本研究就吞咽功能训练在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8期2018-04-23

  • NNS协同OS干预对早产儿喂养情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完全形成,尤其是经口喂养方面,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等情况,从而使经口喂养困难[2],而充足的营养供给是早产儿健康发育的重要保证。在经口喂养困难时,常采用肠外营养和管饲为早产儿提供营养,但长期使用会引起消化功能降低等不良反应[3]。因此,如何尽早地解决早产儿的喂养、促进其生长发育等问题,成为新生儿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常见的口腔干预方法包括非营养性吸吮(NNS)和口腔刺激(OS),用以对早产儿面部及口腔进行刺激,促进其吞咽、消化等功能的形成和完善。目前关于经口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3期2018-03-23

  • 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之一[1-3]。经口喂养是早产儿营养供给的最佳方式[4]。PICKLER等[5]研究发现尽早实施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可较快实现管饲喂养到经口喂养的过渡,缩短住院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是早产儿喂养转换的重要阶段,可为早产儿经口喂养奠定基础[6]。本研究旨在观察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的表现,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构建早产儿喂养指南提供实证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6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2期2018-03-07

  • 口腔按摩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的研究进展
    ,管饲转换至完全经口喂养通常需要经历5~7个阶段[2],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阶段就是从管饲逐步向完全经口喂养这一过渡时期。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的过程需要逐渐完善,及时对其进行吸吮、吞咽功能训练很有必要。口腔运动干预[3]是指在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前或经口喂养过渡阶段,采取口腔内外按摩刺激、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结合喂养时口腔支持等方法,对口咽部组织或肌肉群进行感官刺激,以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本文着重就口腔按摩对

    军事护理 2018年21期2018-02-12

  • 早产儿经口喂养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研究现状
    种并发症,其中以经口喂养困难最常见,而合理的喂养策略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2]。很多早产儿生后不能有效地吸吮和吞咽,或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经口喂养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虽然管饲喂养和肠外营养能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但会导致消化道全部或部分刺激的减少,易造成感染和胆汁淤积的发生,进而导致早产儿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3]。因此,安全有效的完全经口喂养是早产儿出院的指标之一,也是早产儿喂养的最终目标[4]。如何帮助早产儿由肠外营养

    上海护理 2018年7期2018-02-01

  • 非营养性吸吮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观察
    性吸吮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观察成丽琼(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8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常规喂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以及喂养表现。结果观察组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2018-01-08

  • 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中的作用
    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中的作用陈 雪,邱巧梅(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7)目的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新生儿病区收治的7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口腔按摩和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完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及日均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完全经口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9期2018-01-08

  • 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5100)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章晓真a,钱笑蓉b(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ICU;b.NICU,浙江 温州325100)目的 了解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共16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新生儿医学指数评估表进行观察。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鼻腔持续正压通气、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医学指数及分娩方式是影响早产儿经口

    护理学报 2017年16期2017-11-30

  • 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
    干预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陈彩梅 黎清耀 袁碧丹 刘经飘目的 : 探讨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3月住院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早产儿干预后开始有效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口腔运动;早产儿;经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9期2017-10-24

  • 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观察
    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观察魏 宁,崔岢丰,徐丹洋(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早产儿病房,河南 郑州 450000)目的 观察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口腔运动干预+腹部按摩)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和住院时间等。结果 实验组经口喂养进程、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8期2017-09-15

  • 不同护理干预对早产儿从管饲喂养向经口喂养过渡的影响
    产儿从管饲喂养向经口喂养过渡的影响姚莹莹,潘其芬,夏芬芬,王金燕,谢庆芬(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浙江舟山 316000)目的 探讨口腔刺激训练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对早产儿管饲喂养向经口喂养过渡的影响。方法 对49例出生胎龄早产儿;喂养;非营养性吮吸;口腔刺激训练早产儿由于口腔运动功能发育不健全,吮吸-吞咽-呼吸不协调而导致经口喂养困难,传统对出生胎龄29~33周的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的供给全部依靠管饲喂养,而长期的管饲喂养使得早产儿自主生理活动发育受

    护理与康复 2017年8期2017-08-30

  • 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早期喂养的研究
    瓣修复术患者早期经口进流食对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分析32例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的资料,记录术后经口进水、进流食、拔除鼻饲管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并归纳总结。结果32例患者均于术后6 h进食温开水,其中29例术后第5天9 Am经口进流食无不适后,于术后第5天10 Pm拔除鼻饲管;其余3例患者术后第7天9 Am经口进食,术后第7天10 Pm拔除鼻饲管。所有患者未出现皮瓣坏死、皮肤瘘管等并发症。尽管平均住院天数为12.8(范围10~19)天,但并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12期2017-04-03

  • 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评估量表的信效度及反应度研究
    5027)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评估量表的信效度及反应度研究张坤桦1胡皎2刘嘉琪1陈晓春3张丽萍3(1.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27;2.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0;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浙江 温州 325027)目的 检验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评估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方法 应用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评估量表测评109例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表现,对测定结果进行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分析。结果 早产儿经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6期2017-03-28

  • 经口呼吸训练器的研制
    0)【护理创新】经口呼吸训练器的研制朱贤春,黄友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 神经外科,湖北 荆州434020)介绍经口呼吸训练器的制作与使用。经口呼吸训练器由板体、鼻塞囊和鼻塞盖组成。根据患者的鼻孔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经口呼吸训练器,术前3 d开始按1 h-2 h-4 h-8 h-24 h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使经鼻手术后患者手术后适应经口呼吸。使用经口呼吸训练器舒适感强,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能有效提高经鼻手术患者的术前训练效果。经鼻手术;经口呼吸

    护理学报 2016年15期2016-12-17

  • 纤支镜引导下快诱导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口及经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的反应进行比较,为临床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操作对患者心血管方面的影响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2014年在我院的口、舌、腭、上下颌骨、会厌等手术60例患者,年龄18~58岁,男27例,女33例,平均(42.9±6.5)岁。入选标准:术前胸片、心电图、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常规系列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排除标准:贫血、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酸碱平衡紊乱者。1.

    贵州医药 2015年4期2015-03-20

  • 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应用解剖分析
    雷摘要:目的 对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应用解剖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2月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18例,通过模拟不同经口、咽入路入路手术,对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应用解剖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经口咽入路处理显露于斜坡下1/3~C2椎体下缘范围;经软、硬腭切开入路处理使纵向显露范围增加,且能显露于斜坡中部至C2/C3间隙范围;经上颌骨截骨入路使纵向显露提高,且能显露至斜坡上1/3及蝶窦。结论 临床采取经口、咽入路进行颅颈交界区病变

    医学信息 2015年6期2015-03-17

  • 经口与经鼻留置胃管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李海红,胡晓艳经口与经鼻留置胃管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对比研究吴叶荣,张海林,李海红,胡晓艳病人经口行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快速、创伤小、排痰容易、并发症低,目前临床上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时常采用此方法行机械通气。而且近年来经口气管插管已成为建立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1,2],但插管后病人不能经口进食,为保证病人的营养供应,应早期置入胃管实施肠内营养。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胃管留置方式主要是经鼻腔留置,但鼻胃管留置时间较长时,会对鼻腔黏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如黏

    循证护理 2015年3期2015-02-24

  • 口腔运动干预加速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临床观察
    终目标是实现完全经口喂养,因此维护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尤其是摄食功能成为突出问题[1]。由于早产儿呼吸和吸吮吞咽的协调能力较差,且常同时伴有呼吸窘迫,故一般采用管饲喂养,管饲喂养容易导致喂养困难而延迟出院时间,并带来并发症及感染等诸多问题[2]。口腔运动干预是指通过对早产儿嘴唇、舌头、下颌、软腭、咽喉部等进行感觉刺激,影响其口咽部生理学机制,从而加快经口喂养进程。口腔运动干预包括非营养性吸吮(NNS)及口腔刺激[3]。本研究对胎龄≤34周的早产儿,采用非营养

    天津护理 2015年6期2015-01-01

  • 昆虫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经口感染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经口感染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相兴伟 周宇芳(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舟山 316000)了解昆虫杆状病毒包涵体衍生型病毒(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的经口感染相关蛋白对揭示杆状病毒建立原发感染的机制、明确昆虫的先天免疫系统,以及研究控制昆虫新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鉴定的经口感染因子(Per os infectivity factors,PIF)包括P74、PIF1、PIF2、PIF3、PIF4、PIF5(O

    生物技术通报 2014年11期2014-03-21

  • 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干预效果
    此,安全有效的全经口喂养能力是早产儿喂养的最终目标[1]。早产儿的大脑发育不成熟,各种神经反射未完善,这一特征在经口喂养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容易出现吸吮吞咽功能障碍、吸吮—吞咽—呼吸失调、行为状态组织能力下降等,导致经口喂养困难,进而影响喂养表现,延长住院时间[2]。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显示:口腔运动干预能够改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加快喂养进程[3-4]。口腔运动干预包括非营养性吸吮和/或口腔刺激。非营养性吸吮能够促进吸吮吞咽反射,促进从管饲过渡到经口喂养;喂养

    护理学报 2014年1期2014-01-23

  • 呼吸干预改善新生儿经口喂养困难的临床观察
    吸干预改善新生儿经口喂养困难的临床观察张婉玲目的探讨利用呼吸干预法改善新生儿经口喂养困难,促进其吸吮及吞咽协调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实施人工经口方式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实验组利用呼吸干预法,干预经口喂养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喂养不顺利的新生儿;对照组对本组经口方式喂养不顺利的患儿采用常规的抬高头部配合轻拍背的方法进行喂养,对两组喂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利用呼吸干预法能有效地协调新生儿的吸吮、吞咽功能,明显地减轻因经口吸吮费力引

    当代医学 2011年19期2011-01-26

  • 第一届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
    消息第一届经口咽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内固定技术学习班通知寰枢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该部位的手术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和手术难点之一。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减压TARP内固定术对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等疾患具有一次完成减压、复位、固定、融合等操作的优点,临床效果确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在寰枢椎经口前路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独创设计了经口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内固定系统。为向全国推广此项技术,使广大患者受益,广州军区广州总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09年2期200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