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

2017-10-24 12:02陈彩梅黎清耀袁碧丹刘经飘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经口四联早产儿

陈彩梅 黎清耀 袁碧丹 刘经飘

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

陈彩梅 黎清耀 袁碧丹 刘经飘

目的 : 探讨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在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3月住院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早产儿干预后开始有效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3周的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喂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对早产儿进行干预,可有效推动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提高经口喂养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缩短住院天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口腔运动;早产儿;经口喂养

围生医学及新生儿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国早产儿存活率逐年增长[1],这使得帮助早产儿如正常儿童一样获得健康成长并可于大脑、身体等方面的发展跟上正常儿步伐成为儿科护理研究重点[2],科学合理的早产儿喂养策略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环节[3]。经口喂养被视为早产儿营养供给的最佳途径,但限于早产儿在吸吮、吞咽、呼吸方面的不协调性特点,有效的经口喂养难于短期内实现,故而探讨采取何种护理模式尽快促成早产儿安全有效的经口喂养至关重要。本研究尝试采用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对早产儿进行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3月于我院分娩并在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39例。平均胎龄(31.68±1.8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2.24±0.33)kg。 平均Apgar评分(8.36±0.24)分。剖宫产42例,自然分娩38例。随机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胎龄、性别、Apgar评分、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即联合使用口腔按摩、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支持及吞咽能力训练四种口腔早期运动护理,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口腔按摩。从对早产儿实施胃管喂养之日起,每日分别于9∶00,12∶00,15∶00对早产儿进行3次为时10 min的口腔按摩,持续干预至早产儿实现完全经口喂养后终止。按摩运动顺序为:脸颊 C 字伸展-口唇滚动-口唇卷曲/口唇伸展- 牙龈按摩- 舌根部伸展- 舌中部伸展。(2)非营养性吸吮。护理人员以戴有无菌手套的手指放入早产儿口中供其吸吮,每日实施5~8次,每次让早产儿吸吮5~10 min,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认真感受早产儿吸吮的强度与频率以评估经口喂养准备程度,同时保持对其吸吮动作的及时反应。(3)口腔支持。护理人员在每次喂奶时对早产儿的下巴、脸颊与下颌部实施适当力度的辅助支撑,为其下颌骨稳定状态的维持提供保证,从而实现对早产儿最佳吸吮状态的有效维护。(4)个性化吞咽能力训练[4]。对于无吞咽反射的早产儿,护理人员选择干燥无菌棉签作为训练工具,对早产儿舌中部进行接触与向下轻轻按压,每秒按压动作不得大于2次,连续10次按压后停顿10 s,然后再进入下一次按压循环,每天早、中、晚各训练1次;对于存在有效吞咽反射的早产儿,护理人员以奶液浸润无菌棉签,浸润度以奶液不致滴下为准,在对早产儿实施舌中部按压时,奶液即可流入早产儿咽部,推动其吞咽行为发展。

1.3 评价方法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早产儿开始有效经口喂养(即首次奶瓶喂养,奶量>5 ml)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经口喂养期间喂养不良的发生率(包括每日≥3次的频繁呕吐;胃潴留量大于前次喂养量的1/3;腹胀,即24 h早产儿腹围增加值在1.5 cm以上;早产儿胃内存在咖啡样物质;持续3 d以上的奶量摄入量不增加或减少;出现排便不畅等),出生后3周的体质量,总住院天数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开始有效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比较(表1)

表1 两组开始有效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比较

2.2 两组喂养不良发生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喂养不良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试验组发生喂养不良5例,其中频繁呕吐2例,胃潴留3例;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良15例,其中频繁呕吐5例,胃潴留7例,腹胀3例

2.3 两组出生后3周体质量、住院时间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出生后3周体质量、住院时间的比较

注:1)为t值,2)为u值

3 讨 论

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主要根源在于其口腔运动能力的低下,难以完成对吞咽吸吮等功能的协调,且绝大多数早产儿还同时存在呼吸窘迫风险,经口喂养致误吸概率较高。而不健全的肠内营养易致早产儿营养供应缺乏,再加上早产儿自身体质的虚弱状态,则其生长发育迟滞现象高发。早期的管饲喂养虽具备较好的营养供给效果,但因该方法对消化道正常刺激的减少而致多种相关并发症发生,故安全有效的经口喂养成为早产儿喂养的终极目标[5],极有必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提高早产儿口腔运动能力的护理模式。目前关于早产儿口腔运动护理的研究众多,但多为针对某一种运动方式的研究,而经口喂养活动是神经、运动、自主等系统活动的复杂整合行为,故本研究尝试集多种口腔运动护理为一体,探讨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找更适合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质量的护理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早产儿干预后开始有效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生后3周的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喂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试验组的口腔按摩可以通过叩击按摩等护理行为实现对早产儿脸颊、嘴唇及舌头等部位的适当刺激,增强早产儿口腔部位的感知觉和反馈活动,使其口咽部肌肉的收缩性、运动强度及定向反射等均得以增加,从而推动早产儿进食能力发育进程。非营养性吸吮是早产儿的实践性吸吮活动实习,通过促成早产儿对类乳头(护理人员手指)的条件反射,帮助其逐渐建立与发展吸吮吞咽呼吸间的协调式运动,降低经口喂养所致早产儿应激反应程度及其对早产儿呼吸的影响,使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进程获得有效推动,成功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概率,缩短自管饲喂养转换至经口喂养所需的过渡时间。个性化吞咽能力训练对不同吞咽能力的患儿施以不同的训练策略,是非营养性吸吮基础之上的吸吮-吞咽模式训练加强版,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口腔干预效果,促成早产儿经口喂养状态的尽快形成与巩固[7]。口腔支持护理行为有利于早产儿吸吮有效性的提升及奶量、喂养次数等方面的增加,为早产儿营养摄入提供了积极保障。由此可见,四联早期口腔运动的联合使用,有利于发挥各运动护理行为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促进中的积极效应,且彼此之间存在互为支持、互为辅助的关系,使得早产儿口腔运动的积极效应获得叠加式提升,故可实现较为理想的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效果,有效推动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提高经口喂养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缩短住院天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 田 旭,易莉娟,曾 子,等.口腔运动干预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804-811

[2] 马 兰,陶亚琴.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3):73-74.

[3] 尚青霞.住院早产儿106例喂养干预现状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69-70.

[4] 刘 晓,朱 珠,周 晖,等. 早产儿喂养准备和喂养表现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12):4286-4289.

[5] 彭文涛.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

[6] 伍 倩,邓善妍,黄小芳.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经喂养的影响[J].内科,2015,10(2):227-229.

Effectsofthefour-linkedearlyoralexerciseinterventionontheimprovementoffeedingpreterminfantsbymouth

CHENCai-mei,LIQing-yao,YUANBi-dan,etal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Yangjiang,Yangjiang 5295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our-linked early oral exercise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the difficulty of feeding the preterm infants.Methods: A total number of 80 cases of hospitalized premature infants from August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of stud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had the same number of infan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Howeve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with the four early oral movement interventions. 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s of correlative observation indexes after intervention of two groups of premature infants.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s, the effective oral feeding time, complete feeding time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of the infa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body mass of 3 weeks after birt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llP<0.05). What's more, the incidence of poor feeding of infa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four-linked early oral movement intervention in preterm infant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feeding process by mouth of preterm infants. Besides, it can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ral feeding period. In addition, it can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These methods have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s.

Oral movement; Premature; Oral feeding

529500 阳江市 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 陈彩梅:女,大专,主管护师

2017-06-27)

(本文编辑 陈景景)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9.039

猜你喜欢
经口四联早产儿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左肺动脉狭窄的处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绿色四联新能源 缔造智能新家园
“四联工作法”走活老促会这盘棋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