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溶栓与抗凝治疗72例

2018-08-09 03:00孙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脑血栓抗凝溶栓

孙玲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指脑动脉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类动脉炎等病变,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和闭塞,进而诱发血栓,致使脑局部供血区域血流突然中断,出现的一系列脑缺氧、缺血和软化坏死现象的一种疾病[1]。目前,针对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患者治疗方案中,溶栓或抗凝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医学研究中争议的焦点[2]。鉴于此,本文中,笔者特择选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就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溶栓与抗凝治疗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划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8例、18例,年龄为46~65岁,平均年龄(55.37±1.27)岁,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0.5~5.0 h,平均时间(2.74±0.14)h;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9例、17例,年龄为45~64岁,平均年龄(55.35±1.28)岁,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0.5~4.5 h,平均时间(2.71±0.17)h。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21.0完成入选患者基本数据资料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抗凝治疗。即将含量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与1 g的胞二磷胆碱(生产厂家: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6208)混匀,对患者行静脉滴注,同时口服尼莫地平和阿司匹林等药物[3-4]。

观察组患者应用溶栓治疗,即将含量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同尿激酶30 wu(生产厂家: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3483)混匀,对患者行静脉滴注,在连续用药3 d后,将5 000 U的低分子肝素钠(生产厂家:深圳市天道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845)对患者行腹壁皮下注射,1次/d,用药7 d。7 d后,给药方式参照对照组进行[5-6]。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0 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展开评估。

1.4 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评判依据:基本痊愈:临床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实现自理;有效:临床体征明显改善,患肢肌力提升2级或以上;无效:临床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1-无效例数)/总例数×100%[7-8]。

神经功能缺损评判依据:采用NIHSS量表进行。共45分,通过对患者的意识、上下肢运动、面肌力、以及眼球和视野等项目进行观察和测评:轻型(<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9-1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n(%)]

2.2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 25.97±3.15 15.35±3.61观察组 36 25.99±2.99 10.12±2.17 t值 - 1.097 12.284 P值 - 0.093 0.001

3 讨论

当前,在脑血栓形成超早期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会采取溶栓治疗的方式,即在发病3~6小时,对患者进行动脉或静脉溶栓给药干预,溶栓治疗对于时间要求较为严格,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会加大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及患有心源性栓塞患者脑出血的几率[11]。尿激酶,它是从人体新鲜的尿液中提取、研制的,是由多个氨基酸所组成的糖蛋白。它可以成功的将激肽原转化为激肽和血管舒张剂,使缺血区的细小动脉得到扩张,以达到增加血压、以及改善局部组织血流灌注的目的。同时,对于缺血区心血管的生成,改善血液循环、以及减少堵塞面积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在抑制患者血小板凝聚和提高患者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氧解离能力上均具有显著的作用。低分子肝素钠,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抗凝类药物,也可将其应用于抑制患者体内外血栓、动脉血栓的形成,与普通的肝素类药物相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而将尿激酶同其有机结合,应用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2]。

本文中的试验研究结果充分阐明,观察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指标上,与对照组对比,均改善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上文中笔者研究所得到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相比较抗凝治疗方案而言,针对脑血栓形成超早期患者,溶栓治疗方案的所取得的效果更优异,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脑血栓抗凝溶栓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Mutually Beneficial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