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8-09 03:00罗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病情

罗美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1]。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准确识别疾病,尽早开展治疗,这也凸显了为患者开展早期院前急救的重要性。院前急救是指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然后将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这个阶段为患者展开的一系列护理和急救措施。文中就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5±6.3)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7.6±6.5)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呼吸困难、呕吐、恶心的症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呼吸、体温、心率、脉搏,让患者立即卧床休息,吸氧,必要时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或除颤[2]。遵从医嘱为患者用药,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准确的向医生报告说明,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说明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观察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干预:(1)接到“120”出诊电话后立即进行出诊准备工作,携带急救所需的药品和设备(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程进行判断,分析患者的病情。急性心肌梗死的判断标准[3-4]:根据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的症状及体征,特别是心电图的改变[心电图ST-T段(抬高或压低)和T波(低平或倒置)]改变,出现病理性Q波。(2)连续心电监护,一过性急性心肌缺血并不一定表现为胸痛,出现胸痛症状前就可发生心肌缺血,而连续的心电监测可发现无症状或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改变[5]。(3)为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氧气浓度为40%,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为患者使用面罩或者是鼻导管进行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如果患者的病症较轻,供氧量控制在每分钟3~4 L即可,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保证供氧量在每分钟5~6 L。(4)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为患者注射抗心律失常、抗心脏衰竭、血管活性类药物,维持患者机体的电解质平衡[6-7]。为患者使用硝酸甘油缓解进行性缺血和疼痛。如果患者发生休克、心肌收缩等情况,可为患者使用吗啡或是杜冷丁。使用尿激酶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针对患者发生的心衰、心率失常等症状遵从医嘱使用对症药物进行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平均溶栓时间、预后效果观察、急救时间。对比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平均溶栓时间、平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s)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t值 P值溶栓时间(h) 31.25±4.18 46.74±6.23 14.599 0.000急救时间(min) 31.25±4.52 48.64±6.18 16.060 0.000住院时间(d) 9.3±3.5 16.4±3.8 9.717 0.00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预后情况 [n(%)]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针对院外发生的突发事件、急危重症所进行的一种治疗策略。通过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为患者开展对症的、有效的抢救治疗,最大程度的控制患者的病情,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抢救治疗时间[7-8]。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趋势等因素的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为了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疾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医护人员积极开展院前急救。张红娟、宋杏婷等[9-12]人在文献中明确指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展开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发生几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起病急且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院前急救实现了对患者的尽早诊断和治疗,并且在运转过程中,医护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警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为患者提供对症用药,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我科室吸取了其他文献资料中的相关护理经验,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了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提前结合患者的各项表现判断患者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使患者尽量放松情绪,配合治疗。本组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好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提示院前急救护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本组治疗主要是针对院前急救对患者的近期预后情况展开研究,且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较小,今后需要继续深化研究,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期的应用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为患者提供对症医护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病情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