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8-08-09 03:00韩彤李颖葛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护理人员

韩彤 李颖 葛霞

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滤过功能的下降,无法将体内毒素正常外排,继而对身体其他器官造成损伤[1]。临床中依靠血液透析来治疗的方法应用广泛,但持续性的血液透析会让患者心理承受极大考验,身体承受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摧残,生活质量大大降低[2]。为从加强医疗护理环节来提高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住院满意度,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和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男48例,女36例,平均年龄为(44.5±5.7)岁,平均体质量为(68.6±9.8)kg,其中,高血压肾病15例,糖尿病肾病20例,慢性肾病1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慢性肾盂肾炎10例。对照组84例,男50例,女34例,平均年龄为(43.7±5.6)岁,平均体质量为(69.4±10.2)kg,其中,高血压肾病17例,糖尿病肾病19例,慢性肾病1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慢性肾盂肾炎7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实验进行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责任心,熟练掌握综合护理的具体措施。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做好入院宣教,并接受常规护理,血液透析起始量为180~200 ml/min,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调整到220~260 ml/min,时长2.3 h左右,同时随时根据病情的危重及患者的机体情况调节透析指数,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疏导:为患者播放尿毒症及血液透析宣传片,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并树立治疗信心,为后期治疗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当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悲观等心理问题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不良心理。(2)透析过程护理: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同时播放舒缓音乐放松患者心情;透析后加强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3)适度运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制运动类型及时间,包括散步、快走、太极拳、造瘘健身球、保健操等,每次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4)日常饮食: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往往食欲差,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差异性制定营养餐,配合高蛋白、少盐、低脂的食物,控制微量元素磷、钾、钙的摄入,杜绝水分摄入过多引起水中毒和心血管并发症。(5)观察护理: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及体质量,每隔0.5 h对患者的穿刺点和体征进行观察,并询问透析者有无不适感,告知家属注意言行举止和情绪对患者的影响,有问题及时向血透室反映。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低血压、心率失常、出血、猝死等)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SAS评分标准[3]:无焦虑(<50分),轻度焦虑(50~60分),中度焦虑(61~70分),重度焦虑(>70分)。SDS评分标准[4]:无抑郁(<53分),轻度抑郁(53~63分),中度抑郁(64~73分),重度抑郁(>73分)。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履行职责、优质服务及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综合打分,每项满分10分,满分50分。分数越高表示服务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低血压、血钾异常发生率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2.2 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P<0.01

组别 例数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观察组 84 干预前 71.03±3.71 72.42±3.64干预后 52.84±5.42*# 57.71±5.36*#对照组 84 干预前 70.65±3.67 72.11±3.83干预后 66.49±4.38* 69.86±5.27*

2.3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而言,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履行职责、优质服务及制度落实上的评分均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s,分)

表3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s,分)

组别 例数 服务态度 专业水平 履行职责 优质服务 制度落实观察组 84 7.25±1.34 7.86±1.72 7.76±1.25 8.31±1.19 7.96±1.64对照组 84 4.11±1.23 4.55±0.96 5.84±0.94 5.12±1.37 5.68±1.43 t值 - 15.821 14.563 11.251 16.111 9.604 P值 - <0.01 <0.01 <0.01 <0.01 <0.01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尿毒症是常见的慢性衰竭的末期临床表现,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5]。目前临床中尿毒症的患者多采用肾移植、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6]。血液透析是利用专业滤膜设备,采用透析原理将患者血液内的内毒素滤除,再将血液输送回患者体内。该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弥补肾功能的过滤功能缺陷[7]。

血液透析的疗程一般较长,且透析过程中超滤量过快或过大,会引起患者明显的不适,如恶心、头晕、低血压等,同时,持续性的治疗也会使患者心理承受巨大负担,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等[8-11]。此时,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及对医院的整体服务满意度。

我科室通过对临床工作的总结,改良常规护理干预的方法形成了综合护理体系,它通过对患者日常饮食、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度和体验感,缓冲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压力。护理人员需要提前熟悉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点,正确评估患者的身体与心理状况,根据病情对症处理,因人而异地调整解说方式,使患者适应治疗环境,充分认识自身疾病,改变对血液透析的陌生、恐慌态度,患者、家属、医护三方共同参与,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全面状态,进而及时有效地发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避免了并发症的伤害[12]。

相较于常规的护理方法,综合护理的融合了责任制护理及小组护理的优点,优势十分明显。首先,病人可以获得连续整体的护理,护理的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其次,有助于加强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增强合作性。不仅如此,综合护理还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求知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利于护理工作的进步[13-15]。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低血压、血钾异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下降;提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对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时的安全保障。另外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观察组同期SAS、SDS评分均显著减少;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焦虑和心理抑郁情况有很好的缓解效果。此外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履行职责、优质服务及制度落实情况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在患者中的推广满意度更高,工作效果更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刻意规避并发症的前提下,观察组的并发症仍然存在,说明综合护理仍然具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在实施综合护理下患者虽焦虑和抑郁的情况有大幅度缓解,但仍处于轻度焦虑和抑郁状态,因此在心理疏导方面,应结合心理治疗的方法合理改进。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尿毒症血液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多彩血液大揭秘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