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及降低差错率的效果

2018-08-09 03:00周静高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差错品管圈手术室

周静 高影

本研究从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实施手术患者160例进行分析,探究品管圈活动运用在降低差错率和提升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实施手术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为35~83岁,平均年龄为(55.2±9.8)岁;妇科手术18例,消化系统手术15例,骨科手术27例,乳房手术20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为35~82岁,平均年龄为(55.0±8.9)岁,妇科手术20例,消化系统手术18例,骨科手术22例,乳房手术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组护理,护理人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1],提升患者和家属低手术治疗的认知能力[2],同时消除患者的紧张感,提升患者的配合度;而实验组增加品管圈活动,实施情况如下:(1)组建品管圈小组[3],主管护师和指导员各一名,陪三名成员组成“守护圈”;(2)做好手术物品、护理措施以及术后的设计工作,同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详细分析[4],即运用二八定律详细阐述,从而不断完善护理方案,减少差错发生率[5];(3)制定品管圈活动的护理制度,并且确定掌握手术器械、日常护理要点[6-8],提升护理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患者接受1周护理,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满意度,主要内容如下:生活护理、技术操作、服务态度和检查指导等,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一般,低于6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度+一般满意度;差错发生情况:术后切口感染、手术物品完善情况、护理中发生差错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6.2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3,P=0.02),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n(%)]

2.2 差错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2.50%),手术物品完善情况1例(1.25%),护理中发生差错1例(1.25%),总差错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2.50%),手术物品完善情况3例(3.75%),护理中发生差错4例(5.00%),总差错发生率为1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3,P=0.03)。

3 讨论

在手术室中采用品管圈具有重要意义。此护理活动最早是石川馨博士和其团队所创立,即在工作中为了可以有效解决问题以及获得工作绩效[6,9],自发组合为团队,6~8个人,将其称为圈圈团体。在品管圈活动中,由主管护师和指导员各1名,陪3名成员组成“守护圈”,在实践工作中做好手术物品、护理措施以及术后的设计工作[7,10],分析护理工作中的问题,然后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因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通过制定品管圈活动的护理制度,并且掌握好日常护理护理工作的要点,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手术室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则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

在本研究中,从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实施手术患者160例进行分析,探究品管圈活动运用在降低差错率和提升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6.2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2.50%),手术物品完善情况1例(1.25%),护理中发生差错1例(1.2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2.50%),手术物品完善情况3例(3.75%),护理中发生差错4例(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品管圈活动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可以降低手术中的差错率。

猜你喜欢
差错品管圈手术室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