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培训“五化”倾向及纠正策略

2018-08-09 00:38重庆市垫江教师进修学校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五化培训学校

□文/重庆市垫江教师进修学校 瞿 波

近日,随着全市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意见的深入实施,学分管理系统已正式启用,这对强化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果,促进教师知识水平和专业化水平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引来一些教师的埋怨与牢骚,究其原因,暴露出乡村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乡村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五化”倾向

笔者曾对乡村学校校长和老师作过一个调查:“你怎么看待教师培训?”答案为“没什么用,不想参加”的竟达50%以上。对于乡村教师培训,用“怨声载道”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算过分。乡村教师培训,存在着严重的“五化”倾向:

培训地位边缘化。在学校众多工作中,教师培训被排挤到一个次要的位置,成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对于外派培训,能推则推,推不了就请假,有的甚至将教学效果差而不能上岗的老师培养成了“培训专业户”。对于校本培训,听听课,讨论讨论,做做资料,能应付检查就行。

培训动机功利化。部分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为了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是因为评职称,因为教师资格证定期注册,需要学分,所以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参加一些培训。

培训模式僵化。很多培训,主题不鲜明,目的不明确,模块不完整,内容不接地气,形式僵化呆板。连最广泛、最接地气、最具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也是走走过场。

培训保障弱化。人员保障上,学校没有一支专业的培训师队伍,从事培训工作的人员专业性不强,自身素质不高。经费保障上,很多学校没有按“生均公用经费的5%”落实师训经费。制度保障上,很多学校培训制度形同虚设,甚至根本没有。

培训结果低效化。很多培训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不但没能提升教师素质,反而让老师们产生厌烦和抵制情绪。

二、“五化”倾向原因透析

对于培训,校长们不愿。因为学校公用经费紧张,没有钱派人出去培训;因为教学时间紧张,连校本培训时间都无法保证;因为人员紧张,老师培训去了,没有人代课;因为乡村学校条件差,老师外出培训,迅速成长,往往会“孔雀东南飞”。

对于培训,老师们也不愿。很多老师习动力不足,对培训学习缺乏热情,本身不想学,最省时省钱的网络培训在很多老师手里成了“挂着玩”的东西;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也让老师们觉得学了没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沉重的升学压力剥夺了老师们参加培训的时间和机会。

在培训组织上,针对乡村教师的培训整齐划一,忽视教师个体需求差异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要,忽视不同年龄或教龄、不同职称教师的不同期待。侧重理念、理论方面的培训,忽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训练。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连贯性设计,从而导致“培非所用”。

三、纠正“五化”倾向的措施

从政策角度引领。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实现这一目标,必先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如何打造,培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条路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五部委《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均要求“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学校要引导老师们高度重视职后培训工作,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形势角度警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教育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和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自身的素质能力能否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师德水平、专业化水平能否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滚滚向前的洪流中是否被淹没、被淘汰,这是广大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时不我待,不进则退。学校和老师们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培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自觉把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从成长角度激励。教育是一份良心事业。面对工作,干不好,终生遗憾;面对可爱的学生,教不好,一生愧疚。学校要鼓励老师们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学到老。要增强乡村教师培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直接解决现实问题,让参训者体验到自己确实有所收获。要最大限度减少对教师的行政指令性要求,减少强制性培训,把培训和学习成长的主动权交给教师,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

从设计角度优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培训项目的统筹协调、规划设计,既要科学设置培训项目,做到集约化,不让培训成为乡村教师的额外负担,还要通过精准施策、创新制度、优化机制,切实缓解工学矛盾,让乡村教师能够出得去、愿出去、学得进、学得好。各校要深入调研,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校教师实际,制定中长期教师继续教育总体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培训内容和措施。再根据中长期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好年度培训计划,切实增强培训规划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从模式角度创新。培训要真正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必须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教师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新模式,学用结合、学用相长。在培训内容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教师的实际需求,重点放在学科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技巧、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技巧、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等培训上,体现针对性、实用性、知识性和超前性,探索实行“菜单式”“订单式”培训。每位教师要继续加强自学,根据岗位要求和个人实际确定学习内容,克服工学矛盾,挤时间学。在培训方式方面,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式,多采取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新的培训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现代培训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

从人才角度支撑。培训教师,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一方面,我们既要注重“请进来”,邀请一些教育发达地区的专家来校讲学,在理念、理论、技巧等方面进行引领;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注重选拔和培养一批本土项目负责人、班主任、专家,在项目管理、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从后勤角度保障。各校要努力从人员、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为广大教师学习、培训提供便利和保障,为教师培训工作创设良好的条件和氛围。要积极主动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集中培训和网络研修,根据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规定,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和使用教师培训经费。要严格执行教师培训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教师定期注册挂钩的政策,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猜你喜欢
五化培训学校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五化”建设给力纪律审查
着力促进“五化”协同
“五化”凸显作文魅力
学校推介
“五化”管理提升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