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实践与探究题的命题策略

2018-08-09 00:38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何宏波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塑令冷锋单车

□文/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 何宏波

“实践与探究”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体现素质教育和课改新理念,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实践与探究题”已成为中考的一个重要题型,旨在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更是理论的理解与感悟、理性与思辨、道德与法治践行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须重视此类题型的命制,让其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真实地折射出课堂教育学的实际,反映学生本学科知识、能力、思维等积淀,发挥评价导向、价值引领等功能。下面,笔者结合近年命题研究的一些思考和实践,以飨同行。

注重三维目标有机整合

依据课程标准,本学科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依次设置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维度的目标。三维目标不仅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需要达成的,在考试和评价中仍然应该得到体现。

因此,实践与探究题的命制也应该围绕着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三个方面的目标结合起来。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发挥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是渗透在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之中,侧重“引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在反思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做到了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整个题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示例:2018年6月1日,是我国颁布“限塑令”十周年之日。某中学5名同学组成探究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以下实践与探究活动,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实地调查】在重庆主城区几家大型超市发现不少人购物没有自带环保袋的习惯;农贸市场和路边摊商贩为了招揽生意,大多免费提供塑料袋;快递、外卖等新兴行业塑料制品消耗量快速上升,“限塑令”处境尴尬……

1.限塑令”处境尴尬说明什么?

【人物采访】律师表示,“限塑令”只是行政法规,未上升到法律层面,这也让执法主体执行起来显得“无法可依”;某市场监管局负责人曾坦言,从2010年至今,该局没有开出一张“限塑令”罚单;另外,部分民众认为塑料袋虽然有害,但是确实便利……

2.请结合人物采访及相关知识就“限塑令”有效实施建言献策。

【公益行动】6月5日,心灵手巧的同学们把用废旧塑料袋编织成的洗衣篮、收纳篮、坐墩等带到“世界环境日”公益活动现场,向群众宣传废旧塑料袋的回收与利用相关知识。

3.请你为参加公益活动的同学撰写一则感言。

解析: 这是以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为载体、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设计的一道实践探究题。从三维目标角度来说,此题一定程度上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统一起来:第1问主要考查归纳分析的能力,对调查情况进行仔细的归纳、分析,了解现状;第2问侧重知识目标,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解决办法(如环境资源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依法治国及科学立法、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等多角度);第3问是通过环保实践行动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或作用等(社会责任、亲社会行为等),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践探究题具有以生为本、设问灵活、 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等特点。

坚持导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和培养法治精神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思想导向性是这门课程的首要特征。因此,在设计试题时,应注重试题导向性,正确发挥试题的导向功能,使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道德的升华与思想的洗礼。同时,让学生的成长与社会发展同在,与时代精神合拍,高度的时代敏感性,是思想品德学科能力培养的重点,也是本学科的生命力所在。试题命制应特别注重选取时政、社会热点和贴近学生生活的背景材料,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考试内容,创造性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示例: 2017年暑假,国产影片《战狼2》火爆异常,某校九年级(2)班的几位同学观影后聚在一起进行“电影时评”,请你一起参与以下两个环节,并回答问题。

【环节一:聚焦“冷锋之怒”】

王敏:冷锋和战友前去慰问牺牲战友的家属,却遭遇黑社会拆迁队的暴力攻击和挑衅。为保护战友家属,冷锋将老大一脚踹死,真是令人解气!但是冷锋也因蓄意伤人受到了相应惩罚并被开除了军籍,这让我郁闷!

赵海:法治社会的每一个人的权利都在法律这一铁闸里,绝对不能触碰法律这根“高压线”。冷锋之怒,合情不合法,他应该理性并正确地处理,让侵害人民利益的人一个也逃脱不了……

【环节二:感悟“责任担当”】

刘雅:冷锋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虽然意外被卷入了叛乱,他本可以安全撤离,却非要留下来,何苦呢?

任强:那是冷锋无法忘记曾为党员、曾为军人的使命,脱下了军装但没有脱掉担当,解救同胞于水火,这才是正能量。他可比那些偶像剧里的“小鲜肉”强多了!

【明辨慎思】结合环节一,以法律的视角读解 “冷锋之怒”。

【真知灼见】结合环节二,冷锋的选择对成长中的你有何启示?

此题以全民关注的热播爱国电影《战狼2》部分情节内容为载体,设计了两个关注的焦点,结合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认知发展水平,以两名同学的视角朦胧展示了学生可能出现情、理、法方面的认知冲突和对成长中责任担当的思考,并借助赵海和任强两名同学的正面引导,以考查学生法治观念、思辨精神、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等,从而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关注共享单车 共建和谐社会出行神器 文明尴尬 路在何方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环保共享经济,它作为解决人们出行最后1公里出行的“神器”,通过互联网定位,就可以锁定并预约到离自己最近的单车,用手机描车身的二维码解锁,电子支付随用随骑。共享单车注入了“环保、健康”理念,让骑车成为一种COOL.FASHION行为,希望通过种方式来引导人们低碳的出行习惯,同时起到健康身体的作用,颇受欢迎。最近,我家小区门口停了很多被“撕牌”的小黄车,看着原本可以共享的资源,竟然被一些没有公德心的人破坏,顿觉心塞……网约单车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遭遇了不少文明的尴尬:乱停放、“有毒”二维码、上私锁,恶意毁坏等不文明行为层出不穷,有时候得靠“碰运气”“拼人品”,才能找到一辆能用的共享单车……2016年,广州出现了第一辆共享单车,大大方便了“最后一公里”的接驳出行,但现在总量庞大,乱停乱放已成为新的“城市病”……北上广深四城,活跃着30多位“单车猎人”。他们狩猎的对象不是动物,而是违停的共享单车。把共享单车从小区、地下停车场里“解救”出来,猎人们将这套流程称之为“打猎”……2018年1月3日,《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等8部门关于鼓励和规范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将实施“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共享单车停放管理政策。

重视综合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相统一

实践与探究题的命制还应综合体现考察内容,特别是重点综合考查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和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设置也应尽量与学生实践相联系,甚至设置开放性问题等,通过学生解题,促进其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广度、创新意识等。

示例∶ 在繁华城市的街头,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外形时尚、科技感十足的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被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某校九年级(1)班的“社会观察”小组几名同学对此开展了调查活动,搜集到如下资料:

请根据他们搜集的资料,撰写一份“关注共享单车,共建和谐社会”调查报告。(要点: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共享单车利与弊、尴尬之因、建议等,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解析:此题以新生事物共享单车为载体,给学生呈现其利弊、部分管理措施等资源,报告可从高大上的国策与战略知识(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等)、法律知识(科学立法、生命健康权、权利义务关系等)、道德知识(诚信、遵守规则等)广泛切入,并可从个人、社会、政府等角度提建议,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该题命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活与知识相结合,试题的开放性、综合性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全面综合考察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的能力,使考试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与探究题的命制,应坚持为课程改革服务,使考试评价能够真正推动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育人目标;还应坚持导向和时代性的统一、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统一、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和生活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同时不断研究和推出新的题型、新的创意,使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

猜你喜欢
塑令冷锋单车
你,山川,我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飞吧,单车
哈尔滨地区冷锋分析研究
电影《战狼2》中冷锋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限塑令”沦为“卖塑令”
“限塑令”为什么变成废纸一张
“限塑令”之尴尬,如何化解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