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美食魅力 打造美好荧屏

2018-08-09 02:33陈成
新闻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

陈成

【摘 要】河南卫视《老家的味道》节目秉承“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思路,以美食为载体,挖掘、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运用“电视+”手段助力国家扶贫战略,在文化价值、思想内涵、节目形态方面成为电视节目的佳作。

【关键词】电视节目;老家的味道;美食节目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成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重要指南,同时也是广播电视媒体宣传的重大主题主线。2018年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依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闻舆论使命,开展了广泛实践。2018年1月5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改版推出了大型美食文化节目《老家的味道》第三季。该档节目扎根中原,用平实的镜头发掘“老家河南”的美食魅力,溯源历史印记,追寻乡情记忆,蕴含着别样的文化价值;同时节目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传播主流价值观,以美食为媒,用小切口揭示大主题、用小人物展现大时代,宣传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老家的味道》贴近生活,充满人情,体现出“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思路,成为展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电视佳作。

一、感受乡情乡味,传承豫菜文化

物产丰富的河南,盛产多品种的特色农产品。《老家的味道》节目组将镜头对准了散落在乡村田野之中的特色食材,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为观众展现了包含乡音、乡情、乡味的影像图景。在第一期节目中,摄影师对卢氏鸡的饲养户王来红一路跟拍,画面中能飞起来的卢氏鸡、特点突出的卢氏绿壳鸡蛋,让人看后印象深刻。同时节目又通过旁白向观众介绍了卢氏鸡和所产鸡蛋的地域特色、营养价值。节目坚持用“原汁原味”的创作理念体现乡土食物本味,将槲包、橡子凉粉、小磨香油等寻常乡间美味的制作流程记录呈现,为观众勾勒出质朴的乡村景象,展现了乡土中国厚重的土地情结,塑造了电视荧屏上的“乡土文化”。

《老家的味道》沿袭河南卫视整体的基调和文化品格,对美食文化的挖掘不仅仅停留在寻味家常上,还关注了传统豫菜和河南老字号题材。比如,慈禧太后夸赞“鲤鱼焙面”是“龙肉甘美华如玉,龙须焦脆细如丝”。这原本是劳苦人民餐桌上的奢望,现在已成为平民百姓的家常便饭。“煎扒鲭鱼”被康有为称赞为“味烹侯鲭”,其技法传入民间成为豫菜俗语“扒菜不勾英,汤汁自来黏”。节目营造出历史与现代的纵深交织,让观众在赏鉴美食的同时,仿佛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除此之外,邢家锅贴传世三代、沙家柴火卤牛肉薪火不熄、开封第一楼灌汤包童叟无欺等一系列老字号的故事,也向观众传递了生生不息的中华饮食文化精神。

广播电视节目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來源,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和责任。近些年来,国家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把电视台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老家的味道》这档上星卫视的节目,扎根中原大地,立足中华饮食文化,具有相当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厚度,为凸显河南文化,塑造河南形象做出了贡献。

二、助力脱贫,传播主流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战略,电视荧屏掀起了一股扶贫潮,各类电视扶贫节目纷纷涌现。《老家的味道》从第三季开始,节目融入了更多扶贫立意,在节目总监沈伟看来,通过展示食材故事,推介各地特色食材产品,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是《老家的味道》作为一档美食节目的独特之处。[1]1月5日,《老家的味道》播出了三门峡市李刚家将近1000只卢氏鸡,因遭遇大雪销售受阻的事儿。很快政府部门、企业、网友纷纷出谋划策。之后,郑州一家餐厅负责人将李刚家的卢氏鸡全部收购,解了燃眉之急。

电视扶贫节目如何讲好扶贫故事,关系到节目成败。《老家的味道》在故事讲述方面,对贫困情节做“软化”处理,没有将贫困户苦难的生活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而是用主人公与每一种土特产之间的种种联系,构成了一个个富有人情味的生动故事,让原本只有色香味的食材拥有了温度和感情。《老家的味道》在讲述“野菜男孩”吴元康的故事时,没有将他单亲留守儿童的身份一味放大,而是讲述了他与奶奶祖孙俩相依为命,用乡间美食对抗贫苦生活的温情日常。这种美食与情感结合的故事讲述方式,既为河南特色的乡土特产作了宣传,也赋予了食物人文内涵。

广播电视作为党的喉舌,要大力宣传展示党的政策方针指引下形成的生动实践、结出的丰硕成果。《老家的味道》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记录下老字号振兴过程中体现出的时代精神。老字号的生命力在于诚信经营,沙家柴火卤牛肉坚持老工艺老做法,每天800斤的生产量,目的是保证质量追求对顾客的“老味道”的承诺;开封第一楼灌汤包,童叟无欺,任何一笼包子,一定标准化生产,不多一分不少一秒,为观众上了一堂诚信教育课。家风传承也在老字号的故事中多为体现。齐家大刀面的祖上真传,坚持手工制作,还原最本真的味道;沙家卤牛肉源自明清时期,坚持香料配方,世袭相传;邢家锅贴三代相传,以此支撑家业,规模不断扩大。节目通过鲜活的事例,弘扬了中华家风文化。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文艺工作要“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老家的味道》助力脱贫攻坚,体现出了电视扶贫节目新的策划理念、叙事手段和传播方式,并结合现实背景记录新时代,宣传新思想,拥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为电视媒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提供了借鉴。

三、服务生活,创新节目形态

作为一档美食节目,从节目的呈现方式来看,《老家的味道》融合“纪录片型”和“厨师教学型”两种美食节目类型。“纪录片”部分讲述推荐的特色农产品食材故事,“厨师教学”部分教观众如何做推荐的食材。纪录片外拍,再加上演播室教学,使得节目有了两个时空场景,节目形式不再单一。较之《味道中山》《回家吃饭》等国内以单一类型为主的美食节目来说,《老家味道》打出了风格差异牌。

《老家的味道》节目中,制作精美的纪录片,是节目的一大看点。纪录片被喻为“人类生存之镜”,借用纪录片的纪实理念与呈现方式,能够很好地打破节目与现实的割裂感,真实还原美食的制作流程以及美食背后人物的精神状态。《老家的味道》镜头在表现沙家卤牛肉的时候,节目从沙梦龙选牛肉、腌牛肉,煮牛肉、晾牛肉,全过程记录卤牛肉的生产过程。最难得的镜头是沙家父女的一段精彩对话,女儿对父亲“为啥不用电”、“为啥不多卤”的质疑,用纪实语言的真实性塑造了独具魅力的影像空间,表达出老字号对品质和诚信的坚守。

节目形态创新方面,《老家的味道》还运用“电视+”思维,通过“电视+互联网”“电视+电商”带来的跨屏传播和互动,打破了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桎梏,成为台网融合的成功实践。《老家的味道》节目播出的时候,观众可以通过实时二维扫码,定制节目中所介绍的菜品和食材。运用“电视+电商”这种手段,一方面可以引导广大农民利用电商平台的便利性销售农副产品,推动农民增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电商平台畅通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电视+电商”合作联盟的建立,是外部组织内部化的过程,减少了媒体和电商平台之间的交易成本;同时,因媒体的介入,农产品供需双方直接对接,也节省了消费者与农民之间的交易成本,整个产业链的运转效率得以显著提升;而媒体本身也借助“战略联盟”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广告经营模式,找到了一条互联网线上生存的出路,最终促成了农民、电商、媒体、消费者多方受益。[2]此外,这种举措不但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相呼应,也符合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大势,对于实现农民增收,助力脱贫将起到积极作用。

2018年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在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培训班上说,今后广播电视必须继续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自主创新原则,不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不沉溺于个人的浅吟低唱、自娱自乐。《老家的味道》从多个角度践行了“小大正”原则,让辛勤劳动的普通百姓成为节目主角,把社会效益、价值引领放在首位,为节目注入沉稳大气的家国情怀;弘扬真善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温暖、阳光、正气的能量传递给观众。国家广电总局在对《老家的味道》的专题点评中指出:河南卫视《老家的味道》推出的“改革开放40年,振兴河南老字号”系列节目,传承了中华美食的文化之美,从历史、人文和新时代的视角,记录了老字号传承人对文化、诚信、道德的执着坚守。可以说,《老家的味道》在电视节目创作中营造出了新气象。

注释:

[1]《老家的味道》:可分享的“土味”美食,可“触碰”的传统文化,https://mp.weixin.qq.com/s/3bAa_tFQHvXn2ES2Ch4NfQ

[2]曾国欢,陈端.“电视+电商”:立体化运作与纵深向价值链重构——“互联网+”时代广电运营的模式创新[J].南方电视学刊,2016(02).

参考文献:

[1]田进.宣传新思想 记录新时代 营造新气象 展示新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有线电视,2018(02).

[2]高长力.记录新时代 迈向新征程[J].电视研究,2018(01).

(作者:河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周一广播电视报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