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策略探析

2018-08-09 02:33金立平
新闻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深度融合

金立平

【摘 要】当前,媒体融合已经到了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池州日报社将推进更深层次的媒体融合作为全报社“一号工程”,以项目为抓手、以机制为保障、以人才为基础,从改革创新中寻找融合动能,着力推动平台化转型,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关键词】池报融媒;创新驱动;深度融合;软硬件建设

新闻舆论工作立于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之一。去年以来,池州日报社应势而动、创新破题,停止出版《九华晨刊》,在安徽省地市报社中先行先试建成“池报融媒”新媒体项目,并以该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较强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本土区域新型主流媒体,较好实现了本报社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互融、优势互补、发展互促的新格局。

一、列为“一号工程”,以理念创新引领融合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動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深刻阐述。池州日报社通过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社务会议、采编会议,以及举办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部署和要求。安排报社班子成员带队赴郑州、温州、苏州、杭州、青岛等地市报社考察学习建设、运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的好做法、好经验,邀请人民日报社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前来作专题报告、进行现场指导,组织全体采编人员赴复旦大学参加新媒体知识培训,在全报社上下进一步树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形成了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谋划和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高度共识和昂扬干劲。

观念引领行动,认识推动实践。去年伊始,池州日报社就将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全报社“一号工程”,果断停刊《九华晨刊》,重新整合人力资源,以采编机制的破旧立新为引擎,以技术项目的提速增效为抓手,加快推进传媒结构由单一传统纸媒向多媒体、全媒体方向发展,着力构建《池州日报》与“池报融媒”新媒体集群融合并进、双翼竞飞的媒介融合新格局。专门成立“融新闻中心”,由一名副总编辑兼任中心主任,在组织架构上统筹并加强下辖的“融媒体新闻部”与“新媒体部”这两个平行业务部室之间的融合,在《池州日报》B1版、B2版创新开设“融新闻版”,辅之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媒体融合的考核办法》,成功实现采编发一体化、新闻内容的“一键多发、一稿多态”。同时,争取到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池报融媒”项目,建设具有本报社鲜明特色的“中央厨房”,通过软硬件流程再造构建新型采编发网络。

二、推进“两项建设”,以实践创新驱动融合

当前,互联网正在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传统媒体不进则退,只有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才能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面对传播形态的深刻变化,池州日报社将加快“新媒体集群建设”、“全媒体机制建设”这两项建设作为全报社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绘出“时间表”、排出“任务书”,全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从“相加”迈向“深融”。

一是着力抓好“池报融媒”这个龙头项目建设,实现采编发功能集成化、新闻产品全媒化,进一步扩大新媒体的“广深远”。

去年1月份,池州日报社通过外争内筹投资450多万元启动建设全媒体2.0版“池报融媒”一期工程,着手配强硬件设施,夯实传媒技术基础,为融合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和有力的平台支撑。去年10月份,委托安徽新媒体集团升级打造的客户端APP“池州新闻”全新上线,以此为节点,“池报融媒”扩容建成池州本土最齐整最强势的新媒体集群,纳集“四网两报七微三博一端一监一论坛”为一体(“四网”为:池州新闻网、池州群众网、池州小记者网、池州绿运网;“两报”为:《池州日报》数字报、《安徽手机报池州版》;“七微”为:“池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微信、“池州发布”微信、池州新闻网微信、池州开发区微信、“东至县人民政府发布”微信、“掌中池州”微信、“池州国税”微信;“三博”为:“池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微博、“池州发布”微博、池州新闻网微博;“一端”为:“池州新闻”APP;“一监”为:池州新闻网舆情监测系统;“一论坛”为:池州论坛),成功实现报纸内容在各种传播渠道的全覆盖。数字平台延伸了报纸横向的广度,报纸拓展了数字平台纵向的深度,截至今年7月份,全报社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总受众数最高峰预估突破60多万人。

二是着力抓好“融合机制”这个重点制度建设,发挥专业采编优势、信息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全媒体的“时度效”。

建好“池报融媒”的硬件设施只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套新的运行机制。池州日报社在现行的岗位考核和管理制度上,按照“池报融媒”的功能定位,围绕构建全媒体运作体系,科学整合采编资源,重置生产发布流程,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进报网及“两微一端”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建立全媒体策、采、编、审、发一体化运作模式,实现《池州日报》与“池报融媒”的机制驱动、宣传联动与经营互动。根据“池报融媒”的运行实际,配套建立总编协调制度、部门沟通制度、岗位值班制度、采前策划制度、线索通报制度、效果反馈制度等,把单一线性新闻生产变成综合性全媒体内容的生产融合、形态融合和传播融合,从机制建设上创新方法手段、把握“时度效”,力争在新闻热度处于最高值时提供有效供给,满足广大受众更深层次的阅读需求。

三、力促“四个提升”,以转型创新深化融合

新时代对地市党报的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履行好地市党报职责使命?近年来,池州日报社立足新闻主业,大力强化“新闻+”“互联网+”理念,致力创新探索深度融合、传媒转型新路径,以转型提品质、增效益、强素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日趋“交融”,实现了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四个提升”。

改进融合方式增强传播力。通过致力推动媒体融合,目前,《池州日报》已经从一份单纯的报纸成功转型为一份多平台紧密关联、多媒介彼此融合的全媒体出版物。过去,囿于纸媒的单一渠道,《池州日报》新闻传播的受众面在3万人左右;如今,通過“池报融媒”新媒体集群发送,每出炉一篇报道,平均受众面在15万人左右。去年7月份,池州遭遇特大暴雨,防汛抗灾形势十分严峻,报社以媒体融合的创新带动策、采、编、发的全流程创新,在池州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开通“汛情直播”,整合全社采编力量,24小时实时滚动发布全市各地抗洪抢险救灾救援动态和雨情汛情灾情信息,共刊发稿件2700余篇,总点击量达196万余人次,新媒体的独特长处和比较优势在汛期得到充分体现,让广大干群眼前一亮。

激发融合活力强化引导力。根据媒体不同定位,报社要求“两微一端”求“快”,抢占第一落点,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池州新闻网求“全”,突出信息海量互动优势,提供最全信息、新闻背景、资料链接等,帮助受众理解“为什么会发生”;《池州日报》求“深”,侧重深度解读,提供立场观点,回应“应该怎么看待这一新闻”,引导受众读懂新闻背后的逻辑。去年池州市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有些网民看到街头排水不畅、小区积水严重,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做表面文章,认为城建部门是在不作为、乱花钱。实际情况是由于海绵城市建设才启动不久,大多数项目还在建设之中,少数项目已完成施工并发挥了效力。针对网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质疑,报社启动媒体融合调度和激励机制,安排记者一部、记者二部、专题新闻部、新媒体部密切配合,分头采访主管部门、小区市民、施工单位和建设专家,统筹开动报、网、手机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传播媒介,以深度文字为权威解读、以纪实图片为进程呈现、以在线访谈为解疑释惑,不仅迅速平息了坊间的风言风语,而且以此为契机,成功地对海绵城市功能特点、建设规划、前景展望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普及宣传。

做强融合平台扩大影响力。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舆论阵地的固有格局迅速改变。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成为党报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池州日报社顺势而为,将发展新兴媒体上升为全报社顶层发展战略,以党报内容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保障,按照“移动优先、网络紧跟、纸媒精读、中控集成”传播模式,推动内容生产、理念创新、流程再造、平台升级,打出“组合拳”:改版升级池州新闻网、深耕细作手机报、全新改造客户端、开通微博微信,编织出一个跨媒体、多平台、数字化的“融媒传播阵营”。如今,池州新闻网已经发展壮大为全市新闻容量最大、信息含量最高的网站之一,囊括了数字报刊、信息发布、站内检索、远程投稿、文图管理等系列功能,形成了“权威、准确、实用”的网站特色,获评第一届、第二届“安徽省文明网站”,日均点击率量达2万多人次;池州新闻网微信粉丝达15万余人,在全省100余家新闻类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中最好名次曾跻身前7名,微博粉丝达5.2万余人。除此以外,还代理运维了“池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池州发布”等五家微信,粉丝总数达12万余人。近两年来,池州市举办了国际马拉松大赛、杏花村龙舟赛,报社提前策划,派出全媒体报道团队,开动新媒体传播矩阵,传好“池州印象”、讲好“池州故事”,多篇原创微信在10个小时内阅读量达到“10万+”。

夯实融合基础树强公信力。地市党报作为地市主流媒体,在准确传递市委市政府声音、积极回应民众关切上,拥有不可比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媒体融合实现提速之后,如何确保对外发布内容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尤为重要。人才素质既是地市党报推进媒体融合的动力之源,也是地市党报深化媒体融合的核心基础,有鉴于此,池州日报社通过公开竞聘将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稳健型全媒体人才优先选配到新媒体中层干部岗位上,接着双管齐下,首先抓好全媒体采编队伍建设,从报社顶层设计层面,进一步完善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真融深融的新闻铁军,为确保融媒体新闻的策、采、编、校、审、发全流程通畅运行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与队伍保障。其次,狠抓媒体融合管理制度建设,与时俱进破除制约融合发展的制度性壁垒,重构全媒体工作流程,建立统一调度的融媒体指挥平台,严格执行“三审”制度、采编人员初任培训制度、采编稿件规范制度、岗位奖惩考核制度、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好环境造就人才、严制度促进发展,自去年以来全报社实现融媒体发稿无重大差错、零投诉,广大采编人员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大为增强,三篇作品荣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通过媒体融合在新闻宣传上取得了“群众满意、领导认可、业界点赞”的良好效果。

四、形成“五点思考”,以机制创新提升融合

当前,传媒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推进媒体融合势在必行,既是大文章,又是新课题。笔者在参与亲历“池报融媒”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今后如何又好又快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形成以下五点思考:

1、集约高效利用新闻资源。媒体融合应包括媒体间融合、行业融合、跨界融合,对于地市报社与电视台来说,需要在各自采编资源的共享融通上创新合作思路,探索“报业+广电”模式,着力解决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的问题,优化优势资源配置,进一步解放全媒体新闻生产力。

2、深化单位内部制度改革。时代在变,媒介生态在变,新闻单位要适应新闻业态的变化,在人事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操作制度上来一次“自我革命”,探索建立新的人员招聘、考核、薪酬、培训、激励、晋升等制度,按照新的业务流程调整机构设置,破除部门间相互分割的藩篱,创新内部组织结构,建立全媒体生产的运行机制。

3、建设新型全媒体人才队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队伍的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这就需要营造富氧量高的全媒体人才成长环境,构建切合媒体融合发展的人力资源培养与使用体系,让“提笔能写,举机能拍,对筒能讲”的“全能编辑”“网红记者”争相涌现。

4、充分彰显融媒品牌效应。媒体传播,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地市党报要加快构建地方全媒体传播格局,依托强大的采编力量、权威的信息渠道、规范的采编流程,进行专业化、品牌化的新闻生产,以内容为根本、以技术为支撑,推出互动化、个性化、精品化的全媒体报道,打造党报融媒品牌。

5、加大项目建设扶持力度。媒体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全媒体设备更新、系统升级、技术引进、日常运维上开支很大,地方新闻单位在加快推进媒体融合方面亟需地方财政予以专项扶持。

(作者:池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主任记者)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深度融合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