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甘嫫阿妞”征文·报告文学)

2018-08-09 03:20左中美
民族文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马场苍山农户

左中美(彝族)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40年里,在边远的滇西,巍巍苍山、汤汤漾水之间的广阔土地上,十万人口的漾濞彝族自治县,和全国一起,和这个伟大的时代一起,发生了前所未有之美好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全面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共同生活在漾濞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兄弟姐妹,已逐步实现了让贫困群众有房住,有水喝,孩子有学上,病了能就医,交通便捷,产业致富,共同发展的美好图景。“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在云南考察时对怒江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说的话。而这句话,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云南边疆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温暖嘱咐,以及美好祝福。

合作社带他们走上发展致富路

时令恰在立冬前夕。上午十点钟,温暖的阳光已经洒满了位于苍山西坡海拔1800多米高山上的苍山西镇石钟村大寺村民小组。秋尽冬来,雨水停驻,晴澈的阳光朗照着篱笆墙里油绿的菜地,照着又一茬收获之后安静的核桃林,照着田园屋舍交相错落的村庄,照着那一条刚刚拓宽过的进村公路。

明朗的阳光下,马场主廖顺贵穿上工裝,带着他的工人们,开始了又一天的工作:拌饲料喂马,给马梳毛、刷身,在围了铁栏的遛马场上遛马,让马奔跑,给一匹眼痛的马滴眼药水。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时地跟马说话,和马“交流”。当廖顺贵抚着那匹漂亮矫健的枣红马的脖子给它梳毛的时候,目光里那种明亮的爱意,似乎那并不是一匹马,而是他的亲密爱人。

廖顺贵的养马场起步于2010年,主要从事马匹养殖,马驹育种,并以赛马的养殖、训练为主,是县内以及方圆数百里内唯一的赛马养殖场。除了在大寺,马场在相邻的洱源县长邑乡纸厂村还有一个分场。在马场简单的会议室的壁柜上,摆放着众多大大小小的奖牌、奖状、奖杯,那是廖顺贵多年来带着他的马在全国各类赛场上赢来的荣誉。他的马场养殖和训练出来的赛马也因此远销到了全国许多地方,最好的马一匹能卖到数十万元。

除了养殖赛马,廖顺贵还养猪。在马舍和遛马场的下面,是一长排标准化养殖圈,目前,里面的生猪存栏达到500多头。

1977年出生的廖顺贵,目前除了是他养马场和养猪场的场长,他同时还是石钟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长(理事长)。早在2009年,廖顺贵便动员到5户农户,加上他自己一共6户,发起成立了石钟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年下来,在廖顺贵的努力经营下,合作社的效益逐年走好,由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其中。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范围包括养马、养猪、养牛,漾濞传统和主体经济林果核桃、中药材,以及当地的各种特色农副产品。至2017年,合作社的参合入股户发展到了106户,其中,入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这部分农户,每户以政策扶持资金5000元入股,其他农户依据自身条件灵活入股。合作社给参合入股户的承诺是:前三年,保底分红不低于股金的10%;三年后,确保分红不低于盈利的30%。到目前,合作社的总资产达到了659.5万元,共有管理人员9人,专职销售人员12人,技术人员6人,养殖人员96人。建设养殖基地200多亩,实现年销售收入230万元,纯收益114.4万元,合作社成员平均月收入达到2800元。合作社的兴旺发展,还带动了周边200多户农户的生猪养殖,搭上合作社的销售渠道,使这些农户的养殖收益也有了良好的保障。

在养殖场务工的工人,大多来自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来自石钟村核桃园村民小组的工人朱道全,他每月的工资是2600元,光是在养殖场做工一项,他一年的收入便有31200元,此外,他还养牛、养猪,加上家里的种植收入以及年底合作社的盈利分红,政策的大力扶持,加上合作社的良好带领,给朱道全和石钟村像他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面前铺出了一条走出贫困的阳光之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曾经,在许多地方,人们凭着这句老话,把山吃光,把水弄脏,直至,山不再绿,水不再清。而在漾濞县苍山西镇美翕村,云南省劳动模范、脱贫致富带头人、李家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理事长)任国富却带领着一伙村民,生生把一片地寒水冷的山坡,建设成了漾濞大地上第一片美丽的苹果园,把那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话,演绎出了新的美好内涵。

“以前,我们李家庄那是出了名的穷啊!”忆起往昔,任国富依然慨叹不已。“那时候,在邻近的村庄,夫妻俩吵架的时候人们是这么劝的:‘别吵了,再吵,媳妇就让李家庄给收去了。李家庄穷啊,李家庄的小伙子,娶媳妇只能娶上二婚媳妇。”位于苍山西坡高处的李家庄,海拔高,水土冷,粮食出产少,人们普遍贫困,许多男人娶不上媳妇。

守着这大山,如何挖掉穷根?村民们看着脚下的土地发愁。看来看去,最终,却还得在这土地上动脑筋,想法子。20世纪90年代初,任国富开始带领村民们在这海拔2300多米的高山上挖地种苹果,并于1993年发起成立了“李家庄农民经济联合体”,也就是“李家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前身。作为县内首批成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李家庄农民经济联合体”的起步,带着李家庄在那个艰难年代的特殊印记:村民们手上没有钱,只能各自有什么凑什么,用荒山、土地、肥料、劳动力入股。

正所谓人勤地不懒,经过几年的精心培植后,李家庄的一山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由此,逐渐开始变成名副其实的苹果园。由于特殊的海拔、气候,加上苍山雪水的独特水质,李家庄产出的苹果甜脆多汁,品质极佳,尤其是其中的蜜心富士和皇家嘎啦,成为李家庄苹果的代表性产品,是远近市场上的明星水果。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李家庄苹果更是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远销到了北京、上海、广州、台湾、东南亚等地,并且,电商销售比例逐年上升,“李家庄苹果”的品牌声誉越走越远。2016年,李家庄苹果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万元,李家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红达到了35%。与此同时,李家庄苹果园的观光体验式旅游更是一年比一年火爆,村民们在果园里开起了农家乐,每年苹果成熟的季节,每到休息日及节假日,从各地前来的游客车辆挤满了果园的停车场。

猜你喜欢
马场苍山农户
常见马虫媒传染病及其防治措施
苍山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马场(外一首)
苍山脚下
请叫我党员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吕敬人连环画《括苍山恩仇记》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