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探索

2018-08-10 05:54张万华
教师·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核心素养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的源头活水,引领着新时代教师开展新的教学探索:它带给教师的心理转化给予课堂教学发展无限的可能性;“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新时代课堂凝聚了新魅力;新目标的生成促使教学中自觉更新了评价和体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指引我们走向道德实践。

关键词:核心素养;品德与社会;新时代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11

作者简介:张万华(1959—),男,吉林长春人,研究方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一、教师的心理转化给予课堂教学发展无限的可能性

教师实施教学都要有自己的立意和指导思想,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思维空間的广度和深度。小学品德与社会一直被誉为德育的主战场,随着对学生能力和品质要求的明晰化,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中已越来越懂得要从知识的讲解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情感的生成和思维品质的改善。例如,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故事、游戏、生活场景的引入更加鲜活生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研讨归纳能力的挖掘越来越多,与学生体验情境的环节也能做到有感而发。通过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学习,教师们能更加明确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教学的常态应该是什么样子才能让自己更加舒服,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又为教学的品质发展提供了助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这也是这个时代给予教师的挑战和机遇,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生成提供了重要条件和基础。

二、“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新时代课堂凝聚了新魅力

品德与社会课堂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课堂,是点亮学生身心成长明灯的课堂,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师才更易于让学生去探索、去反思,让学生在生活基础上正确认识和批判自我,在认同和扬弃中形成真正的人性、培育良好的德性。例如,对“诚信”“亲子关系”等的解读,我相信任何一名教师和学生都不期待照本宣科的教学或“蜻蜓点水”般的敷衍讲解,学生心中必然会有困惑或对以往真实生活经历的回顾,那么,这类内容就格外需要学习主体的反思,这种基于学生对自身以往生活经验反思而生成的问题、困惑、争执、结论,是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教师们一直期待学生能够发展生成的品格和能力。学生不受教材的牵绊,将视野转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之间,体验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更能激发学生的知识渴望、情感呼唤。

三、新目标的生成促使教学中自觉更新了评价和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堂的价值判断不仅仅依赖于以往的学生自我评价、教师教学内容生成评价。可以说,品德与社会教师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很难有明确的标尺,这是所有德育工作者的尴尬。体验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实效性要远胜于试卷或口头的应答。核心素养分成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又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绝大部分都可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所涉猎,并通过具体内容给予我们教师更明确的指南,诸如“责任”“担当”的教育,不是作为旁观者对某一人、某一事的评判即为结论,“你是谁?”“你在哪?”“你怎么做?”“你做得怎么样?”,有那么多的问题伴随着情感和认知去追随思考者。品德与社会课堂给予学生的道德认知不仅是认知上的内化,也是其行为的外化指南,而这也让我们道德与社会教学更贴近于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指引我们走向道德实践

时代在发展,时代也在进步,但教学的初衷不会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归宿也不会变。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走向道德实践,而这种实践,正是核心素养的外化和生成。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做出细微更改,那是源于我们的知识是科学的,是要适应时代的。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试,那是我们要确保内容皆源于当代生活的情感和认知,确保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土壤的核心素养是鲜活的、是生动的。我们要培养的“全面发展的人”不能缺少道德实践,家庭、学校、社会都应更多地去创建各种社会参与和道德实践平台,与品德与社会教师共同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由品德与社会教师的德行引领,学生最终必然会经历道德实践,这正是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关键环节。

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在核心素养的研习过程中,也在不断地体验,感悟、反思与实践,不断参与到核心素养的研究当中,采取多种途径或运用多种方式去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多角度思考探讨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实效性,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发展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谢小玲.带着理想去实践——谈核心素养在《品德与社会》中的落地生根[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7):53.

[2]乐荣俊.勤思考多行动善感悟——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12):28-30.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核心素养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