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

2018-08-10 19:10张雅娟
神州·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方法

张雅娟

摘要:为了很好地促进学生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小学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很多时候,学生们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死记硬背大于理解牢记,学生们学习只为了应付考试,能落实得到真正的品德教育的则很少。为了很好地改变这一现象,教师们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们都能够充分的理解与学习。并真正了解什么是自己所应该去掌握。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若干策略,以图创建充满生活气息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方法;教育和教学

在19世纪,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对教育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生活,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地方,影响学生的学习以及所有的事情。“品德与社会”不像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需要考试,需要学生很努力的去学习,每天做作业,而是一个长期的、耳濡目染的课程,重要的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学生品德好了,学习才能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教人生活。"极力反对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要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要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

品德课是教学生做人的一门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品德课教给学生的知识比其他的任何课程都要重要,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东西。所以品德课本身就不能用一般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所以它的教学目标和其他的也不能完全一样,有自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所以我们说要将教学目标制定的生活化,从一开始就让品德课程从生活中产生。一个好的品德老师的教学目标不是教学生参加考试也不是要学生掌握简单的社会知识,灌输给学生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而是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感悟,形成他做事的方法和态度,这也是衡量教学目标是否生活化的依据。

二、教学内容生活

品德课是一门专门的学校课程,有一定的课程安排,所以要想把学生真正的带出去,带到社会或者自己生活中感受恐怕难以实现,而且安全性没有办法保证。但是品德课教学和语数英教学不同,它的教学内容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这是学科特点决定的。教材内容也不是单纯地知识点的堆积而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一些例子,所以可支配性。可调换性也比较高。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生活,重构教材

任何的教材都是一样的,大道理都一样,变化的只是其中的事例,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教材事例来不及更新或者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学生不好理解。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没有必要严格按照教材要求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些案例进行适当调整,选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案例。也能更好地鼓励学生发言,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

2.紧贴生活,选择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生活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教材不是一天更新一次的,最快也得几年才能更新,所以教学素材的选择就有了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教材。所以努力在素材选择上下功夫,选择了好的素材就离上课成功更近了一步。

3.拓展内容,生活实践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品德课不参与学生考试(意思是不像语数英一样的高要求),即使考试,评论学生好坏也不是光看考试成绩的,所以它的教学效果往往在生活中体现,看看学生是不是能够利用品德课上学到的知识去处理生活中的相关事情。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努力把品德课程学习的内容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利用品德课上学习到的知识指导学生生活,这一过程如何进行,主要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两个方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一门科目,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科目,考察學生的整体能力。

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学习的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知识的基础,并且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发挥自我的性格,形成独特的个性,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很好的发展,培养创造和创新精神。

创设良好教学环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主要的就是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好了,学生喜欢老师,他才愿意听老师讲课,才愿意跟着老师学习,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努力的和学生交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从心底真正喜欢老师,喜欢老师上课,所以在品德课上也能注意听讲,认真配合;另一方面可以老师可以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创设情境,如角色扮演、趣味问答或是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只有对品德课产后少年宫了兴趣才会认真学习,才会想学习。

四、组织合作交流,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1.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合作和竞争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从而加强学生在人际交往、与人沟通方面的锻炼。

2.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感情,改善教学质量

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在课上的学习交流之外,老师和学生之间还应该努力进行生活上的交流。教师要尽量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生好好交流,要努力的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试着更多的了解学生生活,使师生之间能够达到良好的关系。在沟通过程中,也要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做适当的调整,适当更改实例,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品德课程的教材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从原来的远离生活重视知识,慢慢地走近生活,重视实际。任何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教材都只是适应一部分学生的生活,但是众口难调,各个学校的各个班级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即使有教材,我们每位老师也不能直接拿教材就照搬课堂,这样未免过于生硬,也不紧贴学生生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杨兴志.试论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J].新课程(上),2016(03).

[2]李惠欣.浅谈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3,(05).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方法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