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国家公园游客生态旅游认知调查分析

2018-08-17 13:10ANUKULKANCHANASOOK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泰国公园

ANUKUL KANCHANASOOK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长沙 410004; 2.泰国南邦育华学校,泰国南邦府)

生态旅游认知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重点,目前来看,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研究生态旅游认知主体类型多,从游客、居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视角对生态旅游认知进行了分析[1-3];二是研究生态旅游认知地范围广,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滨海生态旅游区和乡村旅游地等区域的生态旅游感知情况[4-5];三是研究生态旅游认知的视角多,包括生态旅游认知概念、生态旅游认知影响、生态旅游认知维度和生态旅游认知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6]。综合来看,基于多主体对特殊生态旅游地多进行学科综合研究和定量研究是目前生态旅游认知研究的特点,缺乏对生态旅游认知的具体研究,同时目前对泰国的生态旅游研究主要是在生态旅游发展启示、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类型等方面,本文以泰国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从游客的角度对其生态旅游认知类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研究地概况

选取了泰国考艾国家公园、因他暖山国家公园和岗卡章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考艾国家公园建于1962年,是泰国第一座国家公园,也是亚洲最大热带雨林动植物保护区、泰国第二大国家公园;因他暖山国家公园位于清迈南方,园内有海拔2 565 m的因他农山,是泰国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同时也是泰国国家自然保护区;岗卡章国家公园地处碧差汶里府,位于曼谷南方约200 km处,公园始建于1981年,占地2 915 km2,是目前泰国最大的国家公园。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内容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在泰国典型的国家公园里游客的生态旅游情况和游客出游行为特征。问卷设计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游客的基本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个人月收入和游客出行特征指标(生态旅游经历、出游次数、停留时间、交通工具和一同出游人员)等,其中性别和职业为类型变量,其他为定序变量;第二部分为生态旅游认知及行为量表,根据已有相关文献选择了16个生态旅游认知和行为的测量指标,主要包括:生态旅游地应有保护或增加物种及数量行为、生态旅游地应保护或保存当地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地应进行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意识等方面内容,测量指标采取五分法的李克特量表方法进行选项设置,顺序为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同意、很不同意,按照正向计分进行统计分析。

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找出泰国游客生态旅游认知和行为的公共特征;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类型游客的生态旅游认知差异,分析泰国三个典型国家公园游客的生态旅游认知差异,从而更好的了解泰国国家公园游客的生态旅游情况。

2.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于2015年3—6月的每个周末进行,调查地点主要包括考艾、因他暖山和岗卡章三个国家公园的公园入口处、游客集散中心以及汽车营地等人流相对集中区域,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样本必须为泰国国籍的游客。三个公园总计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32份。其中:在考艾国家公园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因他暖山国家公园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3份;岗卡章国家公园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问卷总体有效回收率为91.5%。

调查显示,游客生态旅游认知和行为的量表的整体信度克朗巴哈(Cronbach’s)值为0.845,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该量表的效度为0.887,总体上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较高。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样本总体概况

三个国家公园调查样本信息统计结果显示:三个国家公园被调查者男女比例均基本持平;在年龄分布上,都以21~30岁和31~40岁两个年龄段人数最多,占样本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其中因他暖山国家公园21~40岁游客所占比重甚至高达61.6%,说明三个国家公园境内游客均以中青年人群为主;受教育程度上,各公园均以中高等文化层次游客为主;职业分布上,三个公园总体以个体工商户、学生和企事业管理员三种职业群体为主,共占调查样本总量的67.6%;单个公园之间游客家庭住址是六个指标当中差异最大的一项,考艾国家公园以其所在东部和附近东北部地区游客最多(近50%),因他暖山国家公园以北部地区游客最多(34.6%),岗卡章国家公园以其所在中部和附近南部地区游客最多,所占比重分别为41.5%和21.4%;个人月收入分布情况看,三个公园游客群体结构较为一致,均以中高收入者居多,即以月收入在15 001~25 000泰铢和25001~35 000泰铢两个群体为主,二者占样本总量75%以上。综上所述,本次调查样本以中青年、中高学历和收入、常驻地周边为主要特征,与国内外生态旅游者一般特征吻合,样本无太大偏差。

3.2 调查样本出游行为特征

三个国家公园游客行为特征分析结果可看出:一半以上游客之前参加过生态旅游,无生态旅游经历者占样本总量的42.8%;调查游客一年到访三个国家公园的次数均以2~3次最多,占样本总量的48.6%;停留时间上,一半以上游客会在公园内停留1~2 d,其次为当天往返的游客,占样本总量的20.7%,就公园个体而言,岗卡章国家公园内游客停留3~4 d者占样本总量的21.4%,这与其园内观鸟等长线生态旅游产品丰富存在一定关联;出行交通工具选择方面,三个国家公园内游客均以自驾出行为主,占样本总量一半以上,其中岗卡章国家公园自驾游客比例高达60.6%,这主要与其偏远的区位、出行不便的交通条件密切相关;结伴方式方面,接近50%的游客选择与家庭亲友结伴出行。

3.3 生态旅游认知和行为因子分析

生态旅游认知和生态旅游行为分析是三个国家公园进行生态旅游资源类型验证的基础。在文献整理设计问卷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对其进行了验证,以检验其内部一致性及各具体指标的代表性,详见表1。

表1 生态旅游认知及行为的因子分析具体指标公因子12345有保护或增加物种及数量行为0.782会保护或保存当地民俗文化0.544会进行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意识0.846会提供当地生态文化知识0.505属僻静、人少的山林胜地0.782有丰富的动植物等自然资源0.813有良好的气候和自然环境0.746多采取小规模团队出行0.712会使用自行携带餐具等0.631不会乱丢垃圾破坏环境0.759不会随意制造噪声影响他人0.622不乱折花木维持原生环境0.827会主动关心环境相关知识信息0.618会提前准备相关知识、设备等0.771会主动了解地方文化0.625会积极与当地居民或游客互动0.652方差解释率/%16.9011.827.52318.3112.909

根据表1可知,总方差解释率为67.46%,KMO值为0.887,显著性P为0.000<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进一步分析可知,旋转以后因子得分显示“有保护或增加物种及数量行为、会保护或保存当地民俗文化、会进行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意识和会提供当地生态文化知识”归为了一类,方差解释率为16.9%,主要体现了“游客对生态旅游的功能性认知”共性,故把公因子1命名为“生态旅游功能认知因子”;以此类推,分别命名公因子2为“生态旅游属性认知因子”、公因子3为“生态旅游组织形式因子” 、公因子4为 “生态保护行为因子”、公因子5为“生态游憩活动因子”。总体上,把反映游客生态旅游认知和行为的16个指标划分为了5个类型,共解释总体方差的67.46%。在所有公因子中,“生态保护行为因子”和“生态旅游功能认知因子”为最为重要的两个公因子,二者解释方差率分别为18.31%和16.90%。

3.4 调查样本生态旅游认知及行为总体概况

在因子分析基础上,根据表2可知,游客对于生态旅游的认知水平总体较高,其总体均值均超过4。对生态旅游的属性认知均值高达4.22,其中游客对“有保护或增加物种及数量行为”和“会进行生态教育以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两项认同度最高,均值分别为4.25和4.24;生态旅游属性认知当中,游客最为认同的观点为“生态旅游地一定要有丰富的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得分均值高达4.37。对于三种不同的生态旅游行为,游客对于生态旅游组织行为最为认同,得分均值为3.96;其次为生态保护行为,得分为3.91。进一步分析可知,被调查游客最常见的生态旅游行为是“不乱丢垃圾破坏环境”和“不乱折花木维护原生环境”,得分均值分别为4.06和4.23。

表2 生态旅游认知及行为分析公因子指标均值考艾因他暖山岗卡章总体小计4.014.034.014.01有保护或增加物种及数量行为4.124.364.284.251会保护或保存当地民俗文化3.783.823.623.74会进行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意识4.344.224.174.24会提供当地生态文化知识3.793.713.953.82小计4.244.324.114.222属僻静、人少的山林胜地4.274.154.014.14有丰富的动植物等自然资源4.334.544.244.37有良好的气候和自然环境4.134.264.074.153小计3.874.033.993.96多采取小规模团队出行3.874.033.993.96小计3.863.963.923.91会使用自行携带餐具等3.433.623.713.594不会乱丢垃圾破坏环境4.094.193.914.06不会随意制造噪声影响他人3.763.943.833.84不乱折花木维持原生环境4.314.114.284.23会主动关心环境相关知识信息3.713.923.873.83小计3.503.583.383.495会提前准备相关知识、设备等3.703.693.353.58会主动了解地方文化3.533.643.413.53会积极与当地居民或游客互动3.283.403.393.36

3.5 调查样本生态旅游认知及行为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其事后检定等方法,进一步分析不同特征游客在生态旅游认知及行为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所有人口学及出游特征变量当中,仅当国家公园类型和生态旅游经历两个变量不同时,游客对生态旅游的认知和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分别对其进行了事后检定,结果如表3和表4。

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体现游客生态旅游认知及行为的16项指标中,三个国家公园的游客在其中6项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生态旅游会提供当地生态文化知识”“生态旅游地属僻静、人少的山林胜地”“需要有丰富的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会使用自行携带餐具等”“不会乱丢垃圾破坏环境”以及“会提前准备相关知识及设备等”。6项指标上的差异均体现在岗卡章国家公园与考艾和因他暖山2 家国家公园之间,而考艾与因他暖山两个国家公园游客的生态旅游认知及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考艾国家公园与岗卡章国家公园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地属僻静、人少的山林胜地”“会提前准备相关知识及设备等”和“会使用自行携带餐具等”三个具体指标上,前两个指标均值考艾国家公园高于岗卡章国家公园,后一指标相反;因他暖山国家公园和岗卡章国家公园之间的差异在除生态旅游组织形式外的其他公因子具体指标中均有体现,具体指标包括“生态旅游会提供当地生态文化知识” “需要有丰富的动植物等自然资源” “不会乱丢垃圾破坏环境”以及“会提前准备相关知识及设备等”四个,其中前一指标均值因他暖山国家公园低于岗卡章国家公园,其他三个指标结果相反,一定程度上说明岗卡章国家公园游客对生态旅游的功能认知高于因他暖山国家公园,而因他暖山国家公园游客对生态旅游的属性认知及生态旅游行为高于岗卡章国家公园。

表3 不同国家公园游客生态旅游认知及行为差异分析公因子 指标F值P值事后比较比较组群差异值小计0.2270.712//有保护或增加物种及数量行为0.1400.859//1会保护或保存当地民俗文化0.6880.461//会进行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意识1.3650.336//会提供当地生态文化知识10.3120.005因他暖山—岗卡章0.24小计4.8610.047因他暖山—岗卡章0.212属僻静、人少的山林胜地11.0250.003考艾—岗卡章0.26有丰富的动植物等自然资源16.2580.001因他暖山—岗卡章0.30有良好的气候和自然环境1.5320.821//3小计2.6280.224//多采取小规模团队出行2.6280.224//小计0.3820.691//会使用自行携带餐具等13.9150.002考艾—岗卡章0.284不会乱丢垃圾破坏环境12.6180.002因他暖山—岗卡章0.28不会随意制造噪声影响他人0.2010.735//不乱折花木维持原生环境0.1140.873//会主动关心环境相关知识信息2.7190.212//小计3.1160.582//会提前准备相关知识、设备等17.7600.001考艾—岗卡章0.355因他暖山—岗卡章0.34会主动了解地方文化3.6290.553//会积极与当地居民或游客互动1.7320.312//

表4 不同生态旅游经历游客生态旅游认知及行为差异分析公因子指标T值P值生态旅游经历否是小计1.3620.3423.954.08有保护或增加物种及数量行为1.0080.3324.244.261会保护或保存当地民俗文化1.2730.3573.73.78会进行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意识2.2410.2174.184.3会提供当地生态文化知识4.9980.0493.673.97小计0.9540.4124.184.262属僻静、人少的山林胜地1.0120.3974.094.19有丰富的动植物等自然资源1.1730.3874.324.42有良好的气候和自然环境0.8750.4534.124.183小计1.1620.3693.914.01多采取小规模团队出行1.1620.3693.914.014小计12.35703.664.16会使用自行携带餐具等15.83503.23.98

续表4 不同生态旅游经历游客生态旅游认知及行为差异分析公因子指标T值P值生态旅游经历否是不会乱丢垃圾破坏环境10.0370.0033.94.224不会随意制造噪声影响他人9.8790.0383.693.99不乱折花木维持原生环境14.01703.944.52会主动关心环境相关知识信息12.71903.594.07小计13.21203.263.725会提前准备相关知识、设备等14.91803.313.85会主动了解地方文化12.94803.283.78会积极与当地居民或游客互动9.7760.0123.183.54

表4可看出,生态旅游经历不同时,游客对生态旅游认知及行为差异主要表现在其生态旅游保护行为和生态旅游游憩行为两个方面,其对生态旅游的认知基本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在生态旅游保护行为方面,之前有过生态旅游经历的游客比无经历游客总体均值高出0.5,且生态保护行为公因子下每一个具体指标情况基本相似,说明有过生态旅游经历的游客相比之下更加注重对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生态旅游游憩行为方面,分析结果显示,有生态旅游经历者的生态旅游游憩行为均值高出无经历者0.46,其下属每个具体指标的差异也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相比无经验游客,有过生态旅游经历者更加注重行前知识和装备的准备,对当地社区和文化涉入度更高,也更愿意参与与当地游客和居民之间的互动。

4 结论与讨论

泰国三个国家公园游客的生态旅游认知主要表现在“生态旅游功能认知因子”“生态旅游属性认知因子” “生态保护行为因子”“生态游憩活动因子”以及“生态旅游组织形式因子”五个方面;泰国国家公园游客对于生态旅游的认知水平总体较高,其总体均值均超过4,对生态旅游的属性认知最高;检验显示国家公园类型和生态旅游经历两个变量不同时,游客对生态旅游的认知和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国家公园类型在游客的“生态旅游组织形式因子”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生态旅游经历不同时,游客对生态旅游认知及行为差异主要表现在其生态旅游保护行为和生态旅游游憩行为两个方面。

由于仅仅在泰国的三个国家公园进行了问卷调查,而且调查时间主要为3—6月周末的时间节点,结论难免存在一定的代表性问题,在扩大调查公园和样本数量,增加调查时间节点基础上,完善调查方法(如访谈法、大数据分析等),进一步了解泰国游客生态旅游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原因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泰国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在公园里玩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泰国的“验胆美食”
泰国的中秋节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一见如故
去泰国啦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