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

2018-08-17 13:43杨荣
商情 2018年37期
关键词:语文课素质教育习惯

杨荣

【摘要】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积极性的高低,影响到学习效果。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接受知识,教师就应该运用多种教法,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以启发和感受,才能使知识自然的渗透,才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素质教育 阅读教学

一、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功夫,培养思考问题的创造性

最新的阅读理论研究表明;在整体阅读中融合,于辨识比较中理解,可以激活思维,把思维引向深入。在整体性思考的基础上,闪烁出灵感的火花,产生某种新的见解,从而用准确的语言表现出来。这里所提到的“理解和表现”是语文阅读活动的两个重要领域。理解主要是指对各种语文材料进行整体阅读,达到正确领会和掌握的有关语文知识进行表述,表达等活动。既然理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那么就必然离不开思考活动。如果联系到创造而进行思考,就不仅会有助于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而且有可能在理解过程中引出创造。如阅读《滥竿充数》,寓意应是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可有的同学能改变思考角度,总结出“当权者领导方法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南郭先生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小学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塑造“中国心”,就是说,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比如: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风尚,要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原则等,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习祖国语言中,理应接受、培养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文明素质的中国人。

二、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素质教育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研究者,启发他们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用创造性的目光去分析,不要追求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杨,开展些有意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开展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作文比赛、书法大赛、知识辩答等活动,会使很多学生觉得语文课海阔天空很有意思,因而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1)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2)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斓的空间。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有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语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3)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赁借物。语文学科指导深重阅读的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发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孩子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去负担。”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积极性的高低,影响到学习效果。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接受知识,教师就应该运用多种教法,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以启发和感受,才能使知识自然的渗透,才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猜你喜欢
语文课素质教育习惯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习惯
语文课文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上课好习惯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好习惯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