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机制改革视角的农村基层文化构建研究

2018-08-17 13:43张越
商情 2018年37期
关键词:新时期分析

张越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与城市相比,文化差距较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阵,亟待加强,需要更新观念,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创新文化载体。

【关键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新时期 分析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唯有广大农民都能享受文化带来的滋养,中国文化的基石才能牢固;也只有广大农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与现代文明理念确立,文化中国的巨大活力才能彻底激发,才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面繁荣。本文就如何强化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谈点认识。

1 转变思想观念

需要树立如下观念:一是,文化建设关系民生。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更合理的生存。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应享受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从民生角度关注文化,才会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二是,文化具有先导作用。首先,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能起到陶冶情操、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规范行为的重要作用,发挥文化浸润人心的影响力,为农村的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其次,文化建设的结果是农民素质的提高。也是支撑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源;而且广大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三是,文化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文化软实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原动力。农村文化软实力的短腿,最终将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把文化工作提上基层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向心力、凝聚力。

2 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近年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级财政对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龙头。在农村基层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农村、适合农民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只有如此,才能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弥补乡村文化的缺失,改变乡村文化荒漠化的现状,从而改变文化领域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3 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首先,健全机构、配好干部。在省市县三级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健全农村文化工作机构,配齐配好乡镇、村的文化工作人员,专职专用,构建覆盖广泛的基层文化宣传工作格局。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

其次,通过培训、交流提升素质。一是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长效机制,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干部交流,双向挂职锻炼。三是对口支援与实施文化志愿者服务。

第三,完善机制、激发活力。一是积极推进文化行业从业资格制度,逐步做到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实施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确保队伍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探索建立基层文化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在职称评定、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和表彰时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基层文化单位倾斜。三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层文化干部教育培训、文化人才培养,重视提高基层文化队伍待遇,研究出台专门补贴办法,对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等给予一定经济补助,充分调动基层文化队伍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对民间文化人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文化人才的引导与服务,为他们健康成长、施展才干、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以便带出更多的人才和更大的队伍,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

4 创新文化载体

一是利用互联网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现有的互联网是农民群众采集文化信息,开阔视野的重要窗口。办好农民网站,需要地方政府与文化、农业、科技、卫生等多部门合作共建。首先网站应该是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窗口。其次应搭建一个实用、便捷、有效的农村信息服务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当前涉农公共政策、农民专业培训、招工信息、农产品商品信息等。

二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传承与传播是对需要继承与弘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关键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乡土文化的传承。农村基层积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把这些表现老曲陈调、旧艺陈事,处于“野生状态”自生自灭、生命微弱、难以延续的乡土文化,进行甄别、整理、挖掘,对散兵游勇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他文化艺术人才进行引导、扶持,制定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保护与培养工作意见,让传承人可以从国家得到一定的补助金,用于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积极鼓励农民自创自编自演,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所长,动起脑子搞创意,组织活动当主创,登上舞台成主演,创作节目是主笔,铺开宣纸为画家,把身边的美景、先进入物、文明生活变为创造主题,旧瓶装新酒,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中使文化血脉活起来,传承文明,传播文化,让农村群众文化成為传承中国优秀民间文化,延续传统文化精神的主要形式。广大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化创新不只是文人雅士的专利,使广大农民群众满腔热情地参与文化活动,发挥积极性、创造力,在文化提高上万众参与,在文化创造上各显其能,让农民群众共育共享文化成果,既是为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作贡献,同时保证了地方文化的鲜活、浓郁的地域特色。

总之,文化有比经济更强大的力量。发展先进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没有文化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广大文明村镇的出现,就没有国家软实力的全面提升,因此,“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二五”规划的工作重点之一,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蔡武.大力促进基础层文化队伍建设[N].光明日报,2010-07-23.

[2]张宗堂,周玮.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纪实.

猜你喜欢
新时期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