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发展的机遇

2018-08-18 06:56梁洁马春娟
文教资料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外语人才独立学院挑战

梁洁 马春娟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贸易强国、文化强国等十二个具体领域的强国目标,外语人才作为国家发展储备大军,其需求量激增。基于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尝试探索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机遇,同时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各方环境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就独立学院的外语人才培养提出思考。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外语人才 機遇 挑战

1.引言

依托母体学校的学科优势,独立学院办学各具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5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2631所,其中独立学院265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201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民办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和鼓励政策,以保障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独立学院作为民办高等教育不可或缺之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同时肩负新的使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定位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立教学型大学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在上述表述中,不可忽视的几个关键词,即“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学型”、“应用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外语专业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凸显。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和贸易日益增多,外语专业毕业生一直颇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领域广。经调查,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均设有外语专业,主要开展相对应语种的语言、文化等教学。为与公办学校错位发展,大多数独立学院均努力挖掘和发展自身学科特色,或依托学校优势学科,或在社会需要中寻求突破。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该校外语专业设在国际传播学院下,依托学校优势传媒学科,旨在培养既懂外语又了解传媒规律,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外语+传媒”的特色体现其错位发展的教学创新。

2.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发展机遇和困境

2.1外语专业迎来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贸易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等十二个具体领域的强国目标,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等各方往来越来越频繁和紧密,与国外的互通交流不可避免,我国与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加深入,也为外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对外语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专业毕业生需要更加熟悉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敏锐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具有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成为实现这些目标途中必不可少的基石,同时给外语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2外语专业人才需求激增

在我国当前国际交往频繁的大环境下,对比此前外语专业就业压力大、多所院校外语专业“亮红牌”的情况,如今的外语专业学生赶上了好时代,我国高速发展的时代,迫切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担负起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作用。与此同时,国内外语人才市场乱象日渐显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面对市场需求推动,国内众多高校都选择了增开外语专业,导致外语专业招生总体数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非专业但通晓外语的人士大量涌入外语人才市场。针对这一现象,独立学院外语专业的应用性得以彰显优势。在传统的外语专业培养模式下,外语专业毕业生通常只具备单一的外语技能,对除了语言知识以外的其他门类知之甚少。随着市场经济对人才市场的不断冲击,人才市场对单一类型的外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业已成为用人单位注目的新焦点。独立院校正抓住了用人单位选才这一理念,培养既懂外语又通专业的人才,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针对这种变化,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需求量正在逐渐缩小,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式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对于独立学院的外语专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是,独立学院因其办学机制灵活这一特性,更容易对其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及专业学科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面向地方区域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不利的是,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限制,因此学生在市场需求疲软、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没有优势。

2.3面临的发展困境

对于独立学院的外语专业而言,尽管已逐渐摸索出一套较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理念,且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但在新时代新改革的背景下,仍面临一定的困境。其一,独立学院的外语专业学科特色尚不鲜明,其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方面尚不能完全摆脱母体高校的外语专业培养模式;其二,作为教学的主体,独立学院的外语专业师资力量较弱,“双师型”教师较少,教师的科研意识虽强但科研水平不足;其三,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上述原因,皆有碍独立学院外语专业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3.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发展建议

独立学院要实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首先需要抓好课堂教学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具备扎实的外语基本功的人才,需要加强课外教学和辅修专业的学习,根据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学习辅修专业,培养具有较高外语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型外语应用人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多方面需要。因此,对独立学院的外语专业发展提出以下四点思考:

3.1优化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及人才市场的需求,优化改革其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通过创新发展思路,改变过去一直沿用的“外语+文学”或“外语+语言学”的培养模式,结合行业应用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同时也要避免跟风,避免都往“商务”、“外贸”等热门方向上靠,以免造成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利用其优势学科,突出其专业特色。再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学校在传媒方面具有学科优势,人才市场需求旺盛,与外语专业相结合,培养跨专业人才,满足相关领域对国际人才的需求。

3.2积极拓展国际交流项目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外更多高校展开合作办学。2016年国务院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来,我国与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并持续加大与沿线国家合作办学的力度。在政策支持下,独立学院外语专业更应适应国内外形势,加强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合作办学和人才交流,培养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国际化人才。

3.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能力多元化、知识结构合理化发展,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独立学院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提升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4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紧密结合专业目标与人才市场需求,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结合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特色,满足人才就业市场需求,独立学院应朝着培养具有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外语专门人才方向而努力。通过与地方企业展开联合培养,一方面为企业发展开展早期人才储备,补充人力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加强对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實践培养,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4.结语

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就业市场的变化均对外语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然而,独立学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在体制创新等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长处,错位发展以求特色。独立学院应积极配合国家政策,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改革创新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建设一支能胜任外语专业建设的师资队伍,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与国际接轨,积极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洁.抓住转型机遇 创新特色发展——关于独立院校外语专业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研究,2017(17).

[2]杨志勇.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演变、反思与战略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5(6).

[3]管春林.关于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4]符延军,王启燕.我国外语人才市场需求与供给变化的回顾与展望[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8(4).

[5]王金安,黄董良,冯睿.紧抓“优”字,探索独立学院特色发展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

本文是2017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文化战略视域下独立学院应用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7jsyw-41)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外语人才独立学院挑战
基于区域经济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