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递进的高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2018-08-20 03:14孙明哲
现代食品 2018年12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课程体系食品

◎ 孙明哲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1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1.1 行业发展需要

现代科技日渐发达,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从始至终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重拳严治,以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十三五”规划建议更是将食品安全问题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的责任越来越大,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所受的处罚也更加严厉。因此,“食品企业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是食品企业“应考”史上最严的新食安法的一项措施。

食品工业是吉林省第二大支柱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将面临的更多食品安全问题。吉林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到“十三五”期末,吉林省食品安全抽检率和合格率都要有所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食品生产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吉林省食品生产企业100%实行风险分级管理工作,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首次评定工作将于2015年底前完成[1]。越来越严格的食品安全趋势对于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从业人员的需求和素质也日益提高。

1.2 专业人才需求

笔者团队先后对吉林省20余家企业进行了调研。这些企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质量的要求是诚信、勤奋,踏实、敬业,知识结构合理、实际操作技能强和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而且,绝大多数企业对既懂工艺、懂检测又懂质量安全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有较多的需求,食品类企业每年都有较大的用人需求。吉林省每年有5万~6万的考生报考高职高专院校。因此,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从生源市场到就业前景都是可以得到充分保证的。

2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1 培养目标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掌握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食品标准与法规等方面知识,具备食品质量管理、监督检测和食品安全评价等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流通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管理与认证等工作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

2.2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2.2.1 素质要求

①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及政策理解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事业观,具有法制观念,具有较高的职业修养。②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适应环境、与人交往及合作、克服困难的能力,身体健康。③具有运用英语和计算机等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完成相关岗位工作的基础文化素质。④具有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与能力完成食品检测及食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等工作综合职业素质。

2.2.2 能力要求

①具有英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获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证书。②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③掌握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等相关的基本理论及质量管理方法,具有在食品生产及经营企业一线从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的能力。④掌握系统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专业知识,具有对食品生产及经营过程进行感官检测、过程监测、质量控制和改进的能力。⑤具有编制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本、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体系监控产品质量、指导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⑥能通过食品安全师、食品质量工程师、ISO 9000、ISO 22000(或HACCP)体系内审员、食品检验工等考试并获得证书,具有专业综合职业能力。

2.2.3 知识结构要求

①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关知识,掌握相关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以及审美、法律等相关知识。②掌握英语、数学和计算机应用等与专业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4]。③掌握从事食品检测及食品质量监督与管理等工作的岗位职业能力。

3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构建

3.1 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基础,要求高职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素质能力。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构建合理、完善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是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基础[5]。

能力递进课程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教学组织梯度推进的教学框架。

3.2 课程体系构建目标

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技能、食品理化检验技能、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具有食品质量管理、食品理化检验和食品微生物检验等能力[6]。基于企业实际岗位能力完善基于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开发建设核心课程微课等教学资源。

3.3 课程体系构建内容

①以实践项目为载体,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内容体系。②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采取以工作项目为载体、采取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③将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所需知识、技能融合到教学中,以赛促学,课上课后学习相互结合,在线课堂与线下课堂相结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师教科研课题相互结合,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如图1。

图1 能力递进的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体系图

4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基础,基于能力递进的教育理念,按照专业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需求、专业课程定位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需求、单项技能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服务于素质教育需要的原则,合理设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强调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岗位化,有利于职业院校更好地对接食品行业企业,增强专业服务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课程体系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应用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及在大米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