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的就是国际范儿
——阿拉善盟文旅融合新跨越

2018-08-20 08:49高旭天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阿拉善盟阿拉善胡杨

文 | 本刊记者 高旭天

有人说,走进阿拉善,就走不出阿拉善,一语道出了阿拉善盟的全部魅力。

有人说,阿拉善是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古老而神奇。这里,有全球唯一的世界沙漠地质公园,世界三大胡杨林之一的额济纳胡杨林,世界三大载人航天中心之一的东风航天城;这里,有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怪石嶙峋的峡谷;这里,有世界闻名的居延汉简,历史悠久的黑城遗址,“美术世界的活化石”曼德拉山岩画;这里,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地,也是中国观赏石之城、中国骆驼之乡。

曼德拉山岩画

黑城遗址

以金色为画布,以绿色为底色,以文化为油彩,在阿拉善的广袤土地上,一幅五彩斑斓的文化旅游画卷已然展开。近年来,阿拉善盟全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构筑起“大沙漠、大胡杨、大航天、大居延、大民俗”的大旅游格局,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苍天圣地阿拉善”全域旅游文化品牌不断做大做强。

高起点国际范儿,大手笔立体化,阿拉善盟由“沙”破题打造文化旅游金字品牌,构建起文旅产业大格局

坐拥独特且组合丰富的世界级旅游资源,阿拉善盟如何吸引全国乃至世界游人的目光,实现从“旅游资源富集地”到“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跨越,将2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星星点点的景区点聚合为一个“大景区”?在文旅产业的顶层设计中,阿拉善盟的破题由“沙”开始。

可以说,沙漠成就了阿拉善盟全部的旅游。透过贫瘠荒凉的表象,沙漠最丰富的资源就是其原生态的美,需要保护,也值得开发。2009年世界沙漠地质公园的挂牌,标志着阿拉善盟的浩瀚沙海正式向世界敞开了怀抱;被誉为“沙漠脊梁”的胡杨林,也因早些年众多摄影爱好者的追捧而名扬海内外;居延海历经十几年的生态补水,如今重现滚滚波涛,恢复了“大漠明珠”的本色……

在保护和发掘大漠之美的基础上,阿拉善盟放眼世界潮流,将各种国际范儿的新玩法汇聚到大漠深处。作为世界沙漠地质公园核心区的巴丹吉林沙漠,被世人誉为“上帝画下的曲线”,拥有号称沙漠珠峰的世界沙漠最高峰——毕鲁图峰。近年来,阿拉善右旗引进了达喀尔拉力赛、丝绸之路拉力赛、穿越中国大越野等国际国内汽车赛事。巴丹吉林沙漠又获得了“最美沙漠赛道”和“世界难度最高赛道”的称号,在被国内外顶尖车队和车手当作终极挑战目标的同时,也为当地聚集了更兴旺的旅游人气。

而在腾格里沙漠举办的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则是属于全国乃至全世界越野人的盛大狂欢。“英雄会”本是国内汽车俱乐部越野E族从2006年开始举办的年度赛事,2011年首次进驻阿拉善左旗,之后将其作为永久举办地并以“阿拉善”冠名,从最初仅仅百十辆车的规模,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越野盛会。

阿拉善盟不是“英雄会”的首选之地,却成为其扎根之地和崛起之地,既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沙漠资源,也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2016年,阿拉善盟投资40亿元,新建了主会场——阿拉善梦想之城,修通了主会场到巴彦浩特镇的一级公路。2017年,阿拉善英雄会的规模达到车辆40万台次、游人200万人次。

如今,阿拉善英雄会不仅囊括了T3沙漠挑战赛、T3接力赛,还有梦想车展、航空嘉年华、腾格里国际音乐节、雷神之锤表演、疯狂大脚怪表演等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每年这时候,腾格里沙漠仿佛从天而降一座喧嚣躁动的不夜之城,犹如现实版的海市蜃楼,这里不仅燃烧着越野的激情,更跃动着国际流行文化的脉搏。

据统计,2017年,全盟累计举办各类旅游节庆赛事活动百余场次,吸引游客800多万人次,旅游接待与消费的30%左右来源于品牌文化旅游节庆的拉动。

鸥翔居延海 刘丽华/摄

为打造世界级文旅品牌,阿拉善盟还在交通、城镇建设、景区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展开大手笔布局,下足了绣花功夫。交通方面,京新高速公路的通车,呼和浩特—阿拉善左旗—重庆航线的开辟,三旗支线机场的通航,旅游包机、旅游专列的开通,织密了立体交通网,让游客实现了从“慢旅快游”到“快旅慢游”的转变;城镇建设方面,巴彦浩特、巴丹吉林、达来呼布等城镇面貌焕然一新,被打造成民族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的旅游集散中心;景区建设方面,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7家,其中4A级景区12家,目前正推动胡杨林旅游区、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居延大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经营力量方面,变单打独斗为集团化发展,部分景区由国资经营,部分景区引进越野E族、东方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同时鼓励本土企业家投资景区建设,实现了各主要景区软硬件大幅提档升级;宣传推广方面,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和各大门户网站投放旅游宣传广告,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陕渝等主要客源地组织旅游专题宣传推广,与银川等13个周边地市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与甘肃河西5市组建了“5+1”共建旅游合作联盟。

短短数年间,阿拉善盟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国际化站位,大手笔布局,让“苍天圣地阿拉善”成为响当当的国际文化旅游品牌。

赢在体验,胜在成长,阿拉善盟把游人融入风景打造国内知名拓展训练乐园,实现了文旅产业新跨越

传统旅游多以观光为主,现代旅游的魅力则在于“体验”二字,让游人在体验中走进风景、成为风景。阿拉善盟之所以能够让游客想来玩、想再来,奥秘也正在这里。在文旅产业发展中,阿拉善盟十分重视提升游客的体验度参与度,大力拓展体验性旅游产品与要素,让广大游人在体验互动中,爱上这里辽阔的大天大地和厚重的历史人文。

阿拉善盟带给人的体验,是让人成长的体验。

有一种成长,叫做没有来过胡杨林就不知道什么叫坚韧不拔。作为阿拉善盟最早开发成型的旅游资源,额济纳旗的胡杨林已成为许多游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发端于2000年的中国·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经过当地十几年来的精心培育和推广,现已成为西北地区极具人气的旅游盛事。期间,在神奇壮美的金色胡杨林中,实景剧演出、环胡杨林自行车赛、穿越胡杨林马拉松、乒乓球邀请赛等文体盛宴次第登场,让人们在动与静、人与景的交融中,更真切地感受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不屈生命力和顽强意志力。

有一种成长,叫做没有来过东风航天城就不知道什么叫中国脊梁。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航天城,是一处让人纯洁心灵、放飞梦想的圣地。这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标志性的24个第一,令国人神往,令世人瞩目。高高耸立的火箭发射架、大气磅礴的航天博物馆、修旧如旧的二号基地,串起了中华民族迈向星辰大海征途上最精彩的片断,令每个人激荡起汹涌澎湃的强国梦。长眠着600多位烈士的航天陵园,额济纳人民让出草场支持国防的历史记忆,则会勾起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家国情怀,使人们对公与私、国与家、人与社会的感悟升华到新的境界。

有一种成长,叫做没有穿越过阿拉善的瀚海就不知道什么叫凤凰涅槃。近年来,阿拉善盟已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磨砺意志、让人成长”的拓展训练乐园,每年这里都会迎来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夏令营队伍,他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完成各种沙漠拓展训练活动,在严酷的沙漠环境中培养吃苦耐劳、适应环境、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收获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

当然,“与沙共舞”也是阿拉善盟各旅游景区主打的体验项目。极富挑战性的徒步穿沙和驾车冲浪,还有骑马、乘驼、滑沙、卡丁车等花样翻出的娱乐项目,让人们在沙漠里玩出了新花样。“我们世世代代跟沙漠打交道,嘎查里的青壮年个个都是驾车冲浪的好手。”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乌兰哈达嘎查党支部书记李雄鹰自豪地告诉记者。李雄鹰还有一个身份,是嘎查旅游合作社的带头人,合作社由嘎查党支部牵头成立,专门经营景区内的越野大卡车项目。“现在沙漠旅游越来越红火,村民们抢着认领经营项目。”李雄鹰乐呵呵地说。

而遍地开花的农家乐、牧家游,则让阿拉善盟文旅产业的体验内容扩展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美食等各领域。借着电视剧《胡杨女人》在央视播出的契机,额济纳旗乌兰格日勒嘎查牧民其其格将自家开的牧家游注册为“胡杨女人之家”。无线信号覆盖的蒙古包、枯木围成的鸡舍羊圈、干净精致的牧家美食,让游人体验到现代化与原生态交织的牧家新生活。眼下胡杨的叶子还是绿的,但“胡杨女人之家”的游人已然多了起来。额济纳旗在推广金色胡杨之外,也大力开发冬季冰雪胡杨、夏季绿色胡杨等项目,让旅游旺季一年更比一年长。

近年来,阿拉善盟重点打造了“阿拉善人家”“大漠人家”“胡杨人家”“大漠小镇·黄河渔村”等6个旅游专业村,形成旅游驿站39个,乡村旅游接待户215家,其中星级接待户82家。“旅游旺季时,宾馆和牧家游住满了,镇里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接纳前来就餐和投宿的游客。”一位额济纳旗旅游局干部如是说。现在,全民参与、全民代言,不仅是阿拉善盟发展文旅产业的一句口号,更已成为一种趋势。

文化是帆,旅游是船,阿拉善盟把文化融入旅游打造文脉延续、时尚文创聚集地,开启了文旅产业新时代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如果说壮美的自然风光是“颜值”,那么地域的、民族的、历史的文化就是“内涵”。兼具“颜值”与“内涵”的阿拉善盟,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彰显特色禀赋,赋予文旅产业以独特的姿态、绵长的底蕴、鲜活的灵魂。

文旅产业的厚重必须有宜居宜游的生态文化为基础,更要有文脉的彰显与延续作支撑。巴彦浩特镇,旧称定远营,亦称定远城,有“塞外小北京”之誉。疏朗大气、舒适宜居、独具特色,既是巴彦浩特镇的建设定位,也是阿拉善盟将生态文化与历史文化融于文旅产业发展的抓手。今年3月以来,阿拉善左旗已启动实施“城市双修”项目67个,重点修复了6万亩城边贺兰草原,新建了4个6000亩生态公园,让这座大漠边城蝶变为青山点缀、绿水绕城的诗意空间;修缮后的定远营古城,重现昔日风貌,把阿拉善人最深刻的历史记忆镌刻在了城市的风景里。

在阿拉善盟的众多文化符号当中,千般玛瑙万中玉的奇石,是天赐的一种。有人说,阿拉善盟本身就是上帝遗忘在人间的一块宝玉。作为中国观赏石之城的阿拉善,有4万多人从事奇石相关产业。这里的石头会说话,它们模拟的世间万物,讲述的沧海桑田,成为人们关于阿拉善盟记忆的一部分。而大漠驼乡特有的驼骨雕、沙画、皮画等手工艺品,则是人们复制阿拉善盟记忆的另一种“移动硬盘”。

去年8月,由阿拉善文创公司推出的“苍天般的礼物”系列文创产品在当地惊艳问世。来到阿拉善博物馆的“苍天般的礼物”阿拉善文创产品展示区,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苍天般的礼物”共设计五大体系、57个系列、284款产品,其中161款产品已经面市,每一件都蕴含着阿拉善盟独有的文化元素。其中,还有文创公司推出的卡通形象“骆驼兄弟”。“我们希望,今后能将骆驼兄弟培育成阿拉善盟的旅游形象大使。”公司负责人李晓丹说,“下一步,我们公司将陆续开发骆驼兄弟系列短视频、儿童剧、动画片等产品。”

比动画形象先行一步的,则是各种舞台剧目和实景演出。“我们在前几年推出了篝火演艺晚会《神游通湖》,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又推出了白天上演的沙漠实景剧《腾格里传奇》。”通湖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天气允许,景区每天都会演出,旺季时还会一票难求,许多游客为了看演出,宁可多住些天。”同样,由额济纳旗乌兰牧骑创排的大型实景剧《阿拉腾陶来》,也成为金秋胡杨节上的保留节目。阿拉腾陶来,意为“金色的胡杨”,剧中借胡杨树之口,讲述了额济纳人经营丝绸之路、土尔扈特东归、三易旗府为航天这三段与祖国共命运的历史故事。演出时,美轮美奂的灯光投射到胡杨林中,驼队在观众席前缓缓走过,舞台远方有骑手策马扬鞭,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近年来,阿拉善盟陆续推出音舞诗画《天赐阿拉善》、音乐剧《阿拉善传奇》、非遗原创蒙古剧《萨吾尔登情缘》、风情歌舞《苍天般的阿拉善》、话剧《东风啸》、《西风烈》、大型剧节目,在各大景区和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上进行驻场演出,并开展持续、广泛、深入的宣传,使本土演艺品牌成为阿拉善盟文旅产业的一张名片。

还有刚刚启动建设的“一带一路”国际雕塑公园,它并不是一城一地范围内的公园,而是以巴彦浩特镇以东5公里的贺兰草原雕塑群像为起始,在今后5年里每年建造50座城市雕塑,逐步遍布“一带一路”沿线的各个城市。未来,阿拉善盟将以雕塑为棋子,以丝路为棋盘,下好这盘旅游形象推广棋,将阿拉善盟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通道,开启文旅产业发展新时代。■

猜你喜欢
阿拉善盟阿拉善胡杨
千年胡杨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内蒙古阿拉善盟为例
阿拉善盟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思考
家风伴我成长
胡杨颂
阿拉善的西夏建筑遗址
阿拉善盟蒙药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群(狭义)的形成时代
徘徊(选自音乐剧《阿拉善传奇》)
阿拉善盟2014年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