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延黄瓜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2018-08-21 03:49郭曼霞汤坤源
上海蔬菜 2018年4期
关键词:抗逆性中农抗病性

郭曼霞 汤坤源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蔬菜花卉科技推广站,福建 龙岩 364000)

黄瓜也称胡瓜、青瓜,为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1]。龙岩地区主要采用钢架大棚春提早和秋延迟栽培黄瓜,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栽培品种主要由种植户自行引进。为促进品种更新,筛选出适宜龙岩中高海拔地区秋延后种植的黄瓜品种,我们引进了6个黄瓜品种于2017年9~12月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黄瓜品种为博美S29号、德瑞特WLZ14-1(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选育),满运珍靓(漳州顺成种子有限公司选育),先绿(寿光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选育),中农37号、中农26号(北京中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仁和村鑫龙禾蔬菜基地大棚内,试验地海拔640 m左右,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黄瓜。每667 m2施生物有机肥300 kg、复合肥(15-15-15)50 kg、硫酸镁12 kg、硫酸锌2.5 kg、硼砂1 kg作基肥,翻耕均匀后,每个大棚筑4畦,畦长30 m,畦宽(含沟)1.6 m。每畦种植2行黄瓜,株行距为40 cm×80 cm,小区面积3.84 m2。每小区栽12株,折合667 m2种植1 600株。每畦前后、两边设保护行,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肥水管理一致。

1.3 调查统计方法

(1)物候期:主要记载各参试黄瓜品种的播种期、定植期、始收期、终收期,始收期以开始采收成熟果实为准。(2)植株性状:每个黄瓜品种选5株,分别于10月13日和11月7日测量株高,于11月7日测量茎粗(地面以上0.3 m处),并调查第一雌花节位(从基部第一节位开始计算),于11月13日调查最大叶片纵横径(纵径为叶柄处至叶尖,横径为叶片最宽径)和叶片数(第1片真叶计至新叶展开一半处),统计结瓜数。(3)果实性状:每个黄瓜品种随机选5个果实,测量瓜长、瓜横径、瓜把长、单瓜重,并观察记录果实皮色、刺瘤情况、果肉色泽、空腔程度、肉质等指标。(4)产量:统计各小区黄瓜产量,计算小区平均产量及单株平均产量,折算667 m2产量。(5)抗逆性和抗病性:抗逆性主要调查各参试黄瓜品种的抗高温和抗连作障碍等表现,抗病性主要调查靶斑病、白粉病发生情况[2]。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参试黄瓜品种的物候期

各参试黄瓜品种均于9月13日播种,9月25日移栽定植,11月3日始收。中农37号终收期为12月15日,博美S29号终收期为12月25日,其余品种的终收期为12月20日。

2.2 各参试黄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

2次测量各参试黄瓜品种的株高,博美S29号的株高均最高(53.8 cm和187.5 cm),中农37号的株高均最矮(31.8 cm和118.3 cm),说明博美S29号生长势最强,中农37号生长势最弱;德瑞特WLZ14-1平均单株结瓜数最多(7.8条),中农37号平均单株结瓜数最少(5.4条)(见表1)。

表1 各参试黄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

2.3 各参试黄瓜品种的果实性状

由表2可知,德瑞特WLZ14-1瓜长最长(41.2 cm),瓜形修长,其次为博美S29号和中农37号,满运珍靓瓜长最短(34 cm);中农26号瓜把占瓜长比最大(14.3%),德瑞特WLZ14-1最小(11.7%),说明德瑞特WLZ14-1可食用率最高;各参试黄瓜品种的瓜横径为3~4 cm,单瓜重均在300 g以上,其中先绿单瓜重最重(401 g),满运珍靓最轻(313 g)。

表2 各参试黄瓜品种的果实性状

2.4 各参试黄瓜品种的产量

由表3可知,德瑞特WLZ14-1小区平均产量最高(28.10 kg),折合667 m2产量为3 747.2 kg;其次为博美S29号,折合667 m2产量为3 644.8 kg;中农37号产量最低,折合667 m2产量为2 499.2 kg。

表3 各参试黄瓜品种的产量

2.5 各参试黄瓜品种的抗逆性和抗病性

由表4可知,中农26号抗逆性强,中农37号和满运珍靓抗逆性差;中农26号和德瑞特WLZ14-1抗靶斑病强、抗白粉病强,中农37号、博美S29号抗靶斑病差,中农37号、满运珍靓和博美S29号抗白粉病差。

表4 各参试黄瓜品种的抗逆性和抗病性

3 小结

各参试黄瓜品种中,德瑞特WLZ14-1产量最高,折合667 m2产量为3 747.2 kg,中农37号产量最低,折合667 m2产量为2 499.2 kg;中农26号和德瑞特WLZ14-1抗病性较好,中农37号和博美S29号抗病性较差。由此可见,德瑞特WLZ14-1在商品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各方面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龙岩中高海拔地区作秋延栽培,中农37号综合表现最差,不建议在龙岩中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抗逆性中农抗病性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北京中农金海纳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北京中农金海纳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山河颂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植物免疫蛋白对有机栽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