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用无人机发展现状

2018-08-21 07:18知远
轻兵器 2018年8期
关键词:拉斯研制印度

知远

计划为期10年.采购规模超过5000架无人机。总额约30亿美元——不,这不是美军的计划.也不是俄罗斯或中国军队的计划——这是印度各军兵种的无人机装备计划。请看——

巨额投资发展无人机

印度陆军司令部计划在未来3~5年在步兵营和机械化营以下组建独立的无人机分队(至少是排),甚至为排、班这些基层分队装备能在战场上进行侦察监视及探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小型和超小型无人机。

《印度时报》援引印度国防部代表的话称:“这些无人机航程有限,约为10km,但它们能为我们的陆军提供重要的侦察情报。”

空军司令部打算组建独立的无人机中队,装备侦察/打击无人机和纯打击无人机。而海军准备为各种战舰大规模装备具有不同航程的飞机型和直升机型无人机,并对岸基和舰载(搭乘航母)无人巡逻机、侦察/打击无人机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2015年,印度启动了国产小型和微型无人机研发计划(预算约1496万美元)。而一些印度媒体援引印度国防部和工业部门代表的话断言,印度甚至已经开始研发无人歼击机和无人轰炸机。

2016年,印度国防部制定无人机发展计划,要在未来10年内,耗资30亿美元,采购超过5000架无人机。

2017年7月5日,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发表声明,其已经与印度班加罗尔动力技术公司(DTL)和Elcon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开发无人机。

此前,在印度总理莫迪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达成的军事技术合作和技术合作联合倡议的框架内,新德里和华盛顿商定授权印度组装几架改进型RQ11“大鸦”无人机。

必须是印度制造?

印度军政领导人对将在上述计划框架内实施的项目提出的特别要求是“必须是印度制造”。简单地说,只允许印度公司参加印度国防部的无人机采购招标。只是这一要求在实际执行中屡被打破。

美国《防务新闻》周刊援引印度国防部代表的话报道:“未来私营单位将广泛参与无人机采购计划。”不过,印度公司在无人机研发和批量生产过程中可与任何国外公司合作。

与国外合作看起来不可避免,因为印度本国的军事工业在军用无人机领域至今乏善可陈。印度军队所装备的具有战斗力的无人机系统不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的,就是经外国授权仿制的。

军事专家称,在无人机的研制和大规模装备部队的过程中,印度在无人机使用安全保障系统(包括空中相撞预警系统)、无线电和卫星通信系统、侦察和目标指示系统,特别是远程型这些研发领域都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想要取得重大突破,绝非朝夕之功。

印度著名专家也承认本国的无人机研发计划存在一系列问题。2015年9月,印度国防部长——原科学顾问、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负责人维杰伊·库马尔·萨拉斯瓦特在“航天工业部门的能力和战略任务”研讨会上发言时称,如果没有国外公司的帮助,印度工业部门实际上没有能力独立研制现代化的无人驾驶航空系统。他强调说:“我们成了进口技术的奴隶。”他补充说,工业部门需要尽最大努力发展本国的航空航天技术。

印度陆军司令部计划在美国航空环境(AeroVironment)公司和班加罗尔动力技术公司合作框架内研发新型小型无人机,这种无人机将完全符合印度陆军的要求,包括质量量不超过35kg,续航时间至少45分钟。

“尼尚特”和其他无人机

印度公司(主要是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下属的公司)按照与印度国防部和其他军队单位签订的合同已经研制和正在研制的无人驾驶航空系统屈指可数。

遙控巡航导弹常常被列入无人机的行列,它们当然很像无人机,但不是传统概念的无人机,因为它们执行的是完全不同的任务。但在印度国内,印度空军装备的“无畏”(Nirbhay)和“拉克沙”巡航导弹被列入无人机范畴。

班加罗尔的航空分部——航空发展公司(ADE,Aeronautical DevelopmentEstablishment,简称ADE)为印度空军研制了战场侦察型

“无畏”无人机。该机采用了适于在机场起降的起落架,可携带130kg有效载荷。当然,“无畏”无人机的试验计划正在艰难地进行着:准备了很久的第三次试飞于2015年10月16日以失败告终——原计划飞行1小时,结果只飞了700秒钟。2013年3月12日进行的第一次试验也是失败的。只有第二次试飞成功地在1小时10分钟之内飞行了约1000km,在这期间在航线上完成了15次转弯。印度军队目前对“无畏”无人机的订货分配如下:空军30架,海军50架(岸基型和舰载型)。

根据最严格的要求,不包括多旋翼微型无人机和各种小型无人机,印度研制的惟一具有实际意义的无人机是“尼尚特”无人侦察机。该机由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从1988~1990年开始研制,1995年试飞,用于遂行侦察监视、炮火校射和损失评估任务。该机进行了小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1999年7月,印度陆军分队在实战中使用了“尼尚特”无人机。不过据悉,印度2004年11月15日与ADE公司签订采购12架无人机合同,最后只接收了4架。

“尼尚特”无人机采用传统的高单翼布局,机长4.63m,起飞质量380kg,留空时间4.5小时,有效载荷质量45kg。动力装置为1台RE-2-21-P或RE-4-37-P活塞式发动机,最大飞行时速185km(巡航时速125km),实用升限3600m,航程160km。

“尼尚特”无人机的主要不足是,采用液压气动弹射器弹射起飞,利用降落伞着陆,这严重限制了其灵活使用能力,特别是在作战过程中受到敌方火力对抗的情况下。例如,只能在上一架无人机弹射20分钟之后操作下一架无人机弹射起飞,况且起飞系统布置在14吨“太脱拉”卡车底盘上,再加上“尼尚特”无人机系统中还包括机动控制站、无人机机载电子设备准备车、全系统供电车和无人机运输车,所以整体十分笨重。

另外“尼尚特”的安全性也令人堪忧。例如2015年11月,一架“尼尚特”无人机由于降落伞未打开而坠毁。因此目前印度专家正在研发其改进型——“潘奇”无人机。“潘奇”无人机的主要特点是有起落架,这样就可以在机场(场地)上独立起飞和着陆。

2016年2月26日《飞行》杂志援引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代表的话称:…潘奇无人机的完善工作正在根据陆军对常规起降无人机的要求进行。项目处于推动实施阶段。陆军计划将‘潘奇无人机作为战术无人机使用。”由于改进型无人机质量较小,其续航时间将比原型长。此外,“潘奇”无人机的有效散射面积也较小。

国外媒体认为,截至目前,印度陆军接收了约500架中型、小型和超小型无人机,空军接收了少量的“大型”无人机、95架超小型无人机和部分直升机型无人机,海军接收了95架微型无人机和几架中空长航时无人机(总额约2亿美元)。

同时,印度军队无人机仍然要依赖国外制造商,其采购了以色列的“搜索者”Mk I和“搜索者”Mk II(早已开始在印中和印巴边境执勤),“苍鹭”、“哈罗普”(Harop)等。还有被称作“印度”无人机的一系列其他无人机型号,实际上只能算一半“印度”血统,因为它们是经外国授权生产的,或与国外公司联合研制的。例如,“帕万”(Pawan)无人机是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与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联合研制的,但為了符合“印度制造”的理念,由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航空分部航空发展公司(ADE)生产。

印度还与以色列联合研制了舰载无人驾驶直升机项目(NRUAV,即NavalPootary UAV)。其原型为“猎豹”(chetak)轻型直升机。该无人机最大起飞质量2200kg,最大有效载荷220kg,机身长10.17m(含方向螺旋桨),机宽2.6m(旋翼折叠),机高2.97m(至旋翼桨毂),续航时间6小时,实用升限约4572m,最大飞行时速100节。

研发重点是攻击无人机

近年来印度积极发展各种尺寸的无人驾驶侦察/攻击机。

目前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正在为印军研制“拉斯托姆”系列无人机,包括以下改型:“拉斯托姆-1”战术无人机,以轻型有人驾驶飞机为原型,续航时间达12小时;“拉斯托姆-H”战役战术无人机;“拉斯托姆-2”中空长航时无人机(战役战术无人机),续航时间达35小时,最大航程250km,实用升限约9754m,可携带350kg有效载荷;“拉斯托姆-C”无人战斗机,它实际上是“拉斯托姆-H”的武装型。

“拉斯托姆-1”无人机以LCRA(Light Canard Research Aircraft)试验机为基础。LCRA是以已故教授拉斯托姆·B.达马尼亚为首的小组早在1980年代完成的项目。

该无人机采用“鸭”式气动布局,自身质量720kg,有效载荷质量95kg,机长5.12m,翼展7.9m,机高2.4m。动力装置为1台0-320N缸气冷活塞式发动机,功率150马力,最大飞行时速为150节,设计航程250km,可以90~110节速度飞行12~15小时,巡逻高度达7925m。在350kin以内可与指挥所保持联络。采用飞机式独立起降方式。

“拉斯托姆-1”无人机于2009年11月11日完成首飞。其任务最初被定为侦察监视,并为武器提供目标指示、评估损失等。但目前已经在试验侦察/攻击型携带2具“赫利纳”(Helina)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以及著名的印度“毒蛇”(Nag)反坦克导弹的空射型。

根据“拉斯托姆”计划,接下来研制了“拉斯托姆-H”无人机(飞机型)。其设计质量为1800kg,机长9.5m,翼展20.6m,可携带350kg有效载荷,巡逻高度10668m。计划为其配备俄罗斯土星公司研制的36MT小型涡喷发动机,布置在机翼下方。根据一切迹象判断,该机型研发工作处于停滞阶段,印度将主要力量投入到了“拉斯托姆-2”的研发上。

“拉斯托姆2”无人机的构造和外观与美国的“捕食者”无人机相似,但配装2台Rotax 914活塞式发动机(单台功率为125马力,“苍鹭”无人机采用此型发动机),三叶片旋翼,最大飞行时速225km,巡航时速125~175km。设计巡逻航程250km,续航时间达30-35小时,实用升限9144m。有效载荷包括:中、远程昼间和夜间光电探测系统,合成孔径雷达,对海搜索雷达,无线电和无线电技术侦察系统等。根据研制公司的宣传材料,其80kg重的Ku波段合成孔径雷达有3种工作模式:航线绘制地图,分辨率6m和3m,倾斜距离40kin,照相宽度12km;目标照相,分辨率1m和0.6m,倾斜距离40kin,照相区域大小1.5kinX1.5km;地面移动目标监视模式(GMIT),探测和跟踪距离40kin以内的移动目标,分辨率25m,扫描范围-45°~+45°。

由于一系列原因,“拉斯托姆-2”无人机的起飞质量最终比设计指标(1820kg)重近400kg,超过2100kg。因此研制者决定用1台200马力的莱康明发动机替代2台125马力的柴油发动机,以减轻质量。

但由于美国政府限制该无人机构造所采用的一系列配件的出口,其研发工作遇到很大困难,这要求印度自己组织这些配件的生产。结果直到2014年上半年才完成发动机的招标和低速滑跑。而首飞多次被推迟。参与该计划的有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和巴拉特电子公司,他们已投资4600万美元。据评估,该无人机研制总耗资将达到2亿美元左右。

目前印度空军、海军和陆军各订购了1套该系统。每套系统包括3架作战无人机、1个地面控制站。未来,海军和陆军还将分别获得12套该系统,而陆军对“拉斯托姆2”无人机的需求估计为几十套。每套系统价格约为6千万美元,每架无人机价格为583万美元。

印度还有一个隐形作战无人机研发计划——“加塔克”(GHATAK)计划。该无人机从2009年起先是被称作自主研发无人航空器(AURA,AutonomousUnmanned gesearch Aircraft),2013年4月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工作后,改称印度无人攻击机(IUSAV,Indian Unmanned Strike AirVehicie)。如印度国防部长前科学顾问,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前负责人维杰伊·库马尔·萨拉斯瓦特几年前所指出的,该无人机将“不仅能进行侦察,还能确保发现和摧毁重要目标”。而且在执行战斗任务时,该无人机的控制方案拟动用多个相互备份的控制中心。萨拉斯瓦特当时强调说:“这些中心将位于不同地点,因此如果其中一个中心失灵,其他控制中心会继续控制无人机。”

该无人机由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航空分部、军用航空电子设备研发中心(Defence Avionics Poesearch Establishment)、軍用电子系统应用试验室(Defence ElectronicsApplication Lab)和燃气轮机研究中心(GasTurbine Research Establishment)根据印度空军的订货设计。其主要特点是:能携带激光制导导弹不少于2枚;机上装备机载自卫系统,能在遂行侦察监视任务过程中自我防护。

该无人机采用飞翼布局,广泛使用复合材料和隐形技术,动力装置将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机载杀伤武器包括各种导弹,计划布置在内置武器舱中。起飞质量约15吨,最大飞行高度9144m。

军用电子系统应用试验室负责为无人机研发控制与数据交换系统,位于海德拉巴、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下属的伊马拉特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re Imarat)负责为无人机研制新型高精度杀伤武器或改装现有武器。该研究中心负责印度高精度航空制导杀伤武器的研发工作。

目前,“加塔克”计划处于研究阶段。2009~2013年完成的第一阶段研发工作耗资1.25亿卢比(按当时汇率约合187万美元)。现正在实施的第二阶段计划耗资265亿卢比(约3.964亿美元)。预计2019~2020年开始交货。印度专家研制了很久并计划将其安装在无人机上的“卡弗里”

(Kaveri,GTX55VS)发动机的研发工作2015年已经停止,所以,无人机的发动机将不得不采用国外产品。尽管2015年11月13日印度政府官方代表称,已同意为研制仅用于装备该无人机的改进型“卡弗里”发动机拨出大笔经费。

2015年,印度邻国巴基斯坦的无人机研发工作引起世界关注,这对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装备攻击无人机的工作产生了推动作用。2015年1月,印度国防部领导人请求政府加快采购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苍鹭”TP攻击无人机的进程。

在接受了军方的采购请求之后,印度政府于2015年9月份批准了空军向以色列采购10架“苍鹭”TP攻击无人机的请求,总额约4亿美元。据悉,在“印度制造”计划框架内,各方正在就经以色列授权在印度生产该无人机的可能性进行谈判。根据印度的资料,截至目前,印军已装备有大约40~45架“苍鹭”系列无人机(海军和空军)。

无人机的研制还与“莫迪多瓦尔学说”(分别是印度总理纳伦德雷·莫迪及其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的姓氏)的原则紧密相关。该学说的思想原则是“先发制人的遏制”和更积极地依靠国家的军事实力,允许为了确保印度国家安全而对从邻国越境行动的恐怖分子的基地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

2015年6月9日,印军对缅甸境内的恐怖分子基地实施火力打击的行动被认为是第一次实际贯彻这一原则的行动。这些恐怖分子一周前曾对印度军人进行袭击并最终导致18名军人丧生。学说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开展印军装备计划“国产化”工作。简而言之,装备,特别是关键装备,应在印度研制生产,而不应从国外进口。无人机就是关键装备。

印度军事专家认为:对于印度来说,武装无人机是对邻国在该领域进行的工作的不对称回应。武装无人机的任务是增加印度军队的反击行动方案,将为打击邻国的恐怖分子提供更多的能力。

编辑/刘兰芳

猜你喜欢
拉斯研制印度
今日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137Cs稳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