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2018-08-22 07:50周雪兰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5期
关键词: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建议

周雪兰

摘要:文章首先采用时间序列数据,以1978~2016年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数据为基础,分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原因并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

关键词: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原因;建议

一、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一)北京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相对收入差距保持稳定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经济一直高速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1978~2016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64.5元增加到5727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24.8元增加到22310元,二者分别增涨了156.7倍、99.2倍。图1中北京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曲线呈稳定增长的趋势,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更快。从显性收入数据上看,北京城乡收入差距基本趋于稳定,没有急剧扩大趋势。

(二)北京城乡收入绝对差值不断扩大,隐性收入差距大

由于城乡发展定位、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从图2看,城乡收入比波动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中,二者收入绝对差值在不断扩大。1978年到1984年城乡收入差距有缩小趋势,从1.63倍缩小到1.04倍,但随着1985年国家政策转变,把城市建设为中心目标,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到2016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约为2.57倍。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34965元,绝对收入差值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7倍。数据仅表明城乡居民显性收入的绝对差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还存在着隐性差距,它包括各种社会福利,如住房建设、教育资源分配、医疗保险、失业就业保障、政府公共投入等方面。国家政策福利惠及城镇居民,仅少有具备条件的农村居民才能享有国家政策福利。如果把这些政策福利进行货币化,北京城乡收入差距将会更大,不仅仅只是1:2.57的程度。

二、北京城乡居民存在收入差距的原因

(一)城乡居民文化水平差异大

北京城乡居民在各教育阶段、文化程度都存在差异。城乡教育资源投入不平衡。农村居民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人数要多于城镇居民,而高文化程度、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特别是文化水平在大专及大专以上的農村居民人口比例小,而城镇居民占有大比例,直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大量资料显示,一个人每在校多接受一年的教育,可使以后工资增长10%。优质大中高等院校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入学门槛限制了大量农村人口。同时高等院校可以促进作用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入可以刺激经济活力,带动居民收入。除了教育资源分配差距外,农村以农业为主相较城镇居民收入较低,存在无力承担持续增长的教育成本的情况,导致城乡居民文化水平上存在差异。

(二)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解决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而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主要是因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随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集中,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大多数人就直接留在城市,减少了农村转移性收入。农村优质劳动力都转向城市,留在农村的都是劳动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儿童,使农村发展始终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致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由于城镇企业对技术和文化要求门槛较高,农民大多文化水平低,掌握的技能少,导致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低于城镇居民。

(三)城乡区域非均衡发展

政策导向使北京区域之间非均衡发展,北京将离市中心较近的六个县改为区,“城六区”设立后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改进,而农村地区在电力、通讯、燃煤气、交通等公共设施上没有优势可比性,这些公共基础设施大多围绕城中心区建设,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公共设施建设的回报率相较低,很难让企业投资建设,致使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落后于城市,使农村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上都无法跟上城镇发展的步调。

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一)协调区域共同发展

国家政策上帮扶农村居民进行生产生活各项技能培训,找准农村区域发展优势,比如发展加工型农业、精品农业、旅游观光型农业等,促进农村综合性服务产业发展,搞好农村旅游业,带动农村居民额外增收。一方面,政府作为导向引进利好型企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帮助农民产销对接,农产品可以面向城镇出售,促进城镇反哺农村,协调城乡收入,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

(二)扶持乡镇企业产业发展

北京乡镇企业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大多数初级加工、效益低,导致农民收入少。农村人才稀缺,技术匮乏,政府应该引导性的引进人才,并且在资金上给予乡镇企业支持,积极推进农村落后产业优化升级,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三)融合城乡教育,转移教育资源,减少教育成本

在教师、教育和教学方面,城乡教育应该实现资源共享,打破城乡教育市场分割的格局,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不能仅从政策方面对农村教育补偿,农村教育水平很难在短时间跟上城镇教育水平。政府应该将部分高等院校向农村转移,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增加农村人口流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政府还应扩大对教育的投入分摊农村教育成本,减少农村教育支出,减轻农村家庭教育负担,在政策上引导教育内需和激发居民家庭的教育投资积极性,并且做好教育投资的合理规划。

(四)加强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强城乡经济互动,促进城乡互惠互利,是加强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根本途径。城镇用人单位可以适当降低农民入职门槛,促使农村更多劳动力进入城镇的经济活动,加快城镇经济发展。政府应将部分公司、企业从城市中转移出去,为农村注入经济力量,使在城市学会劳动技能的农民能够就近就业,将一部分城镇高技术职工转移到农村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居民不再因为工作原因而被迫离开农村留在城镇生活,协调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还需要社会福利的支持。好的待遇会促使更多有技术、技能的职工愿意到农村,服务基层,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才能。避免优质劳动力全部流向城镇,农村劳动力越来越薄弱。只有有效改变区域企业、人才格局,才能促进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

参考文献:

[1]孙娜娜.基于联立方程的北京市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A].北京市统计学会.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北京市统计学会,2011.

[2]黄映晖,史亚军.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结构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17).

[3]邱少明.北京城乡收入差距如何消解[J].决策咨询,2014(03).

[4]苏燕敏,田萌,刘明媛.城乡家庭教育投资对比——以北京为例[J].现代商业,2011(32).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