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主体的传统古村落保护性开发

2018-08-22 07:50纪林洵许树辉叶斯亭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5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激励机制

纪林洵 许树辉 叶斯亭

摘要:古村落保护性开发存在着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广东省仁化县张屋村为例,在综述国内古村落发展模式基础上,调研分析张屋村利益相关者现状与矛盾,提出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河长制”激励机制,为古村落保护性开发提供实操方案。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激励机制;利益相关者;张屋村;广东省仁化县

作为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重要阵地和空间载体,古村落的价值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古村落开发领域,这对我国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现有的资料文献上看,基于激励机制、利益相关者和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相结合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且结合深度不够,缺乏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对古村落保护性开发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和提炼,尚未建立起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内在激励机制。基于此,本文以世界遗产韶关丹霞山周边古村落张屋村为研究对象,从相关利益主体与古村落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入手,分析相关行为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冲突及利益需求,构建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激励机制框架,目的在于促进丹霞山周边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同时,为其他类似地区的古村落保护和开发提供实践借鉴。

一、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相关利益主体理论

(一)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相关利益主体

相关利益主体理论形成于19世纪。相关利益主体引入旅游开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中,主要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有政府、村民、游客以及开发商。其中,政府对古村落的前期保护、旅游开发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既是投资者,又是管理者和调控者。是古村落保护、规划、开发的监督者,是各主体之间的沟通枢纽。开发商投入物质资本,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创造了物质条件,是旅游产业进行后续筹资互动的财务根基。古村落居民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习俗、婚庆、节日活动等方面的独特性是极具吸引力的古村落资源之一。游客是古村落旅游的消费者。

(二)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

古村落保护性开发是一种存在着多方利益主体的经济活动,不同主体之间必然存在利益矛盾和冲突。当前,在我国古村落保护开发中,政府是最核心的主体,游客、村民是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机构的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既有共同利益目标, 同时也存在差异, 共同构成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牵制的作用关系(见图1)。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古村落保护性开发模式

目前,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存在着四种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一是乌镇模式。属于景点式,利益相关主体有政府和村民,政府引导并指导村民对古村落进行“迁拆修补饰”,保持原始风貌,实现保护与开发并重;二是婺源模式,属于景观式,政府和村民是利益相关主体,政府与村民协作,保证徽派建筑的整体性,在保持古民居完整统一的同时,与大家共享现代物质文明。三是丽江模式,属于分区式,政府和村民是相关利益主体,参照旧区,建立新区,旧城风貌与新城景观共存,与现代技术接轨,维持历史风貌;村民有着比较多的自主权。四是新天地模式,属于杂糅式,政府、开发商和村民是相关利益主体,政府主导,开发商落实,保留历史痕迹并着眼于现代生活的开发,其优点在于促进古村落与现代接轨;政府支持,开发商获利;为古村落村民带来新的体验。

二、基于相关利益主体的张屋村保护性开发

张屋村,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周田镇,在丹霞山东南方,浈江与灵溪戮力同心冲积平原的东南端。全村呈孤形沿东南—西北架构,西—东方向排列,较完好的明清古宅有96间,约8500平方米,古祠堂5间,井然布置,气韵淡雅。作为名相张九龄故里,九龄故居建筑风水、气韵极佳,历史底蕴深厚,于2016年被评定为“广东省古村落”。

(一)张屋村利益相关者现状

政府在古村落开发进程中,发挥着有效的职能权力,对古村落进行政策、资金、监管等各项扶持。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政府在古村落保护开发中仍然存在着如监管工作、资金扶持不到位,对古村落保护重视不足等现象。不少古建筑年久失修,逐渐破败,在文物保护上财力扶持力度不够,导致村内传统文化遗产被破坏严重,甚至逐渐走向衰落。村民是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关键主体,关系到村落保护、开发、发展等环节的方方面面。在张屋村,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消失问题。作为文化名人故居的张屋村,本应是人杰地灵、文化气息“流芳”的景象,但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古村落“空心化”问题严重。村里的传统文化、手工艺失去传承并逐步走向消亡。开发商是古村落保护开发中投入物质资本的主体,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创造了物質条件。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虽有不少开发商前来洽谈合作,但最终都没有明确投资发展,资金和规划发展不同步,张屋村在古村落规划、开发发展还始终处于起步阶段。张屋村游客多为周边地区自由行的散客,游客素质良莠不齐,在旅游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不文明行为,加之村落各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容易影响村落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二)张屋村开发利益相关者需求与冲突

1. 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

基于不同立场,古村落开发过程的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是有很大不同的。在张屋村,为了获得投资收益最大化,开发商最关心的是投资的安全性和规避风险的可能性。保护古村落和历史传统文化、利用古村落开发增加就业、带动产业发展是张屋村所在地政府的主要职责。注重旅游体验,渴望得到物质、心理上的满足感与付出金钱、时间、体力等之间的差额最大化,是游客的主要利益需求。而物资财产(如古民居)得到相应的修缮,古村落开发给自己带来更多实惠,更多反映了张屋村村民的需求。

2. 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

目前,张屋村村民与政府的核心利益诉求冲突体现在土地、建筑所有权归属的矛盾上。由于村民与政府产权边界不清晰,造成二者之间使用权和所有权的矛盾冲突。同时,对古民居使用和维修资金投入上,两者也存在矛盾。古村落建筑维修费用巨大。在政府应出资对古民居进行修缮和保护力度不够的情况下,村民通过自身努力是很难达到修缮目的地。张屋村村民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双方的利益分配上和旅游开发规划上。基于利益获得的主要目的,开发商只关注自身的获得利益,忽略了村民的利益;另一方面,村民在支持、参与旅游开发的主要目的也是获得利益。因此,两者在利益上常有冲突。张屋村古村落旅游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古民居的修缮需要大量资金注入。在政府与开发商之间,财政计划与开发商资金比例之间,也存在一定冲突。目前,游客对张屋村旅游的观感并不很满意,由于村民对民居的现代化改造,部分建筑、祠堂年久失修、破败非常,游客无法感受到张屋村的原始风貌和文化气息。同时,张屋村古村落内的居民民风淳朴,游客的突然造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

(三)村长制:张屋村保护性开发模式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利益相关者拥有的资源、参与保护开发的动机、利益追求、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各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古村落的开发模式、地方发展与社会稳定。针对张屋村的保护性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利益相关者关系和作用还处于不稳定的现状,提出“以村长为主导,开发商协作,村民参与,游客等公众监督”的四位一体“村长制”模式,以期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励古村落保护性开发中利益相关主体的相互协作、实现共享共赢。

首先,将每一个古村落所属的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都确定一名党政领导与一名村民代表分别担任“村长”,实现多级联动,将村长的姓名、基本情况、整治措施、修缮时间、规划开发方向等都公示于众,确保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同时,建立赏罚分明的考核奖惩制度。通过县级及以上村长负责组织对相应古村落下一级村长进行考核,建立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激励问责制度,对于在村落保护开发进程中发挥不同作用的村长进行相应的奖惩,对于历史文物遗产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直接锁定考核对象,明确责任人,破除“柿子捡软的捏”的倾向。

其次,通过选择性的招商引资,开展与开发商的协作。严格要求进村开发商遵守政府(村长)所制定的规划方案和管理制度,遵守村规民约;为村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创业以及就业机会,加快村民融入开发古村落,提高村民经济收入。鼓励企业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古村落特色民俗出谋划策,为村落旅游进行宣传并提升知名度。

此外,在政府的有效主导,开发商实际协作下,村民的参与程度是张屋村能否成功发展的关键,只有强化村民参与,才能实现古村落保护性开发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要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古村落环境修缮、积极融入村落保护性开发,成为村落旅游的经营者、就业者;在村民与政府、开发商之间利益的权衡有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当然,在村长制中,建立起由当地村民、乡镇组织、开发商以及外来游客组成的村长权力监督机制,也是必要的。尤其是要对村长在招商引资、村庄规划、利益分配等各方面进行过程监督。借助社会力量,弥补村长制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等问题,努力构建起政府、开发商、村民、游客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保护与开发激励机制。

三、结语

张屋村古村落保护性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利益相关诉求者之间的矛盾正日渐增加,其最大原因就是每个利益相关诉求者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对张屋村的保护、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构建出一个古村落保护性开发激励机制,实现各个利益相关主体互惠共存的“四位一体”机制是很有必要的。也希望“以村长为主导,开发商协作,强化村民参与,实现公众监督”的“村长制”模式能够对其它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李正欢,郑向敏.国外旅游研究领域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10).

[2]張瀚文,陈国生,陆利军,肖晶.古村落旅游开发企业利益群体共同治理模式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3(03).

[3]熊超,夏健.村民参与式古村落保护模式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建构[J]. 现代城市研究,2016(01).

[4]伍百军.古村落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冲突和模式选择——以郁南兰寨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6(03).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许树辉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利益相关者激励机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