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全日制在校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研究与思考

2018-08-25 08:51林嫣黄锁义
科教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本科生

林嫣 黄锁义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其对医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医学生们的科研能力。在求职过程中,科研能力常常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准之一。所以,在医学生本科期间提高其的科研能力尤为重要,现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通过调研分析学生们科研能力以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 本科生 科研能力 在校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2.006

0引言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部分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医学生们的临床创新能力,使本科生们的知识更加具有连贯性,培养学生临床和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高级专门人才教育的重要内涵,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直接体现,而大学生科研能力则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因此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必不可缺,鉴此对我校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认知进行调查,调查如下:

1数据与方法

1.1调查目标

右江民族医学院9个院系2012-2016级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1.2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和预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制定调查问卷,对右江民族医学院本科生的一般情况、科研意识、科研素质等方面进行随机调查。

1.3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双输入方式录入数据,利用SPSS完成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率描述、统计表折线图表示,组问比较使用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29份,有效率为86%。其中,基础学院22人(17.05%),临床医学系21人(16.28%),药学院13人(10.08%),医学影像学院12人(9.3%),公共卫生学院13人(10.08%),口腔学系3人(2.32%),护理学院28人(21.71%),检验学院13人(10.08%),外语系4人(3.%)。年级分布为大一40人(31.01%),大二48人(37.21%),大三40

2.2调研结果(图1,图2,表1,表2)

2.3影响因素

对参与调研对象的院系、年级、性别、对科研感兴趣的程度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显示任职情况、年级、导师组学生、参与科研的了解程度、参加科研培训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见表3、4、5,图3)。

统计描述:

3分析与思考

根据调查显示,我校本科生各年级对科研的意识较为淡薄,并没有足够的认知,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对科研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科研的重要性认知程度并无明显增长。即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同学也不一定能够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致使我校本科生总体对科研积极性不高。通过数据材料分析,在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应当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质,制作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尤其是当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当前国家的高等教育宏观政策的大背景之下,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医学本科生与教学同样重要。

3.1做好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积极性

3.1.1兴趣做引导,主动做科研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启医学本科生有关科研的知识大门,积极鼓励学生科研创新,引导学生自主科研,主动创新,提高学生们的科研意识以及其对科研的了解程度。

3.1.2重精神,树形象

在医学本科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在医学本科生中树立医学科学的神圣的形象,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的同时,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问医学科研靠拢。

3.1.3导师组制度助推本科生科研

统计表5显示,加入导师组的同学比没有加入导师组的同学科研能力有明显的差距。右江民族医学院自2005年实施本科生导师制12年来,参与学生2048名,共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8项、自治区级项目160项,校级学生科研立项314项,共发表科研论文154篇,其中国外期刊2篇、中文核心期刊21篇。导师制度的实施所取得的成就毋庸置疑,它使得本科生们的科研能力迅速提升。大力宣传导師制,使本科生对该导师制有所了解,积极主动参与科研,提高科研能力。

3.2提高科研兴趣,营造科研氛围

3.2.1早接触,立自信,造氛围

本科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参与科研,培养科学研究精神和思维,了解所属专业前沿知识,使得本科生科研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即使在一定程度上知识受限,但也可以通过自学,求学等当时解决所面临的困难,既促进自己的科研能力的提升,又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与其他同学或学长学姐的学习交流。

3.2.2知识融汇,打破思维局限

提倡跨学院,跨年级自组科研实验小组,促进各学科间,年级间的知识交流。术业有专攻,不同院系的同学共同科研,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实验、寻找实验方法、分析实验等,在求同存异中,做最有效的科研。再者,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参与科研,低年级辅助创新意识,打破知识局限,形成良好氛围的科研实验小组,促进小组每位成员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3.2.3参赛科研,活力进发

积极鼓励本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型的比赛,通过参加比赛,解决科研创新经费问题,充分了解科研过程有关注意事项,提高科研认知能力。

3.3校园培养

3.3.1课内培养,课后实践

学校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应加大医学生科研活动培养课程培养力度,不仅可以加入更多的培养科研能力的课程,如医学英文写作、医学科研方法等,更应当培养学生在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临床实验技能实践教学中心实践时的操作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得医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最快、最准确地获得需要的专业医学讯息,提高学生科研创新素质。早期的科研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分工合作报名并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有利于鼓励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寻找合理合适的实验方法、讨论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引导学生在制作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践及结题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提升自我。

3.3.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科研意识

在大学校园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一方面,鼓励学生组织举办科研知识讲座、知识竞赛、趣味活动等,使校园积极的组织工作学生们首先了解科研,再到参加活动的学生自主了解有关科研的内容,从而使本科生具备一定的科研理论知识,在面临各种创新创业大赛时,会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中去,解决部分学生不自信,不理解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有关科研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有所了解。

4学生评价体系的推动

为提高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使学生们自主了解科研过程,撰写论文方法等,学校对于刻苦研究科研、发表论文的优秀的学生从学分或奖项上给予奖励。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自发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分析讨论,总结经验的一系列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的科研思维和不断探索的科研精神。因此,在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时,也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打造出既具有科研气质又拥有创新能力优质本科生。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院士给本科生上课本不该成新闻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浅析科研能力、学术修养与科技论文写作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