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纳布啡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分析

2018-08-27 08:3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瘢痕产后剖宫产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医院妇产科迎来了一波生育高峰。剖宫产手术了医院的手术种类中占据重要位置,由此带来了剖宫产手术的麻醉问题,目前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镇痛药物是舒芬太尼、芬太尼等[1],但麻醉效果不够理想,而且存在一些弊端,有可能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2]。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产科接诊的瘢痕子宫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取得理想的镇痛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产科接诊的瘢痕子宫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年龄27~39岁,平均年龄(31.5±6.5)岁;体质量52~88 kg,平均体重(72.6±8.2)kg;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7.6±1.2)周。对照组年龄29~41岁,平均年龄(30.9±7.2)岁;体质量51~87 kg,平均体质量(71.4±8.1)kg;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8.1±1.3)周。两组产妇的年龄、体质量、孕周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对瘢痕子宫的诊断标准;(2)均为剖宫产妇;(3)知情本次实验并且在知情同意书签字。

排除标准:(1)胎儿出现严重畸形;(2)胎儿体质量<2 kg或>4 kg;(3)合并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4)患有糖尿病、先兆子痫等严重妊娠并发症[3]。

1.2.2 麻醉方法 观察组的镇痛方法:采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30127,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产后的自控镇痛药物,该药物的使用剂量为30 μg/(kg·h)。对照组的镇痛方法:采用常规镇痛方法,即以舒芬太尼为主,其他镇痛药物为辅的镇痛方法,使用剂量为舒芬太尼3.5 μg/(kg·h)+氟比洛芬酯100 mg+昂丹司琼8 mg,上述药物加入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至100 ml,剂量保持在2 ml/h。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评估产妇不同时段的疼痛情况,得分越高表明产妇疼痛越严重[4];(2)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IL-17):采集产妇生产前后的空腹静脉血5 ml,进行离心处理后取上层血清保存在零下80℃冰箱中待检。检测方法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5];(3)不良反应:观察记录两组产妇在使用镇痛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瘙痒等。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产妇的记录数据均采用SPSS 17.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VAS评分

两组产妇在产后1 d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2,P>0.05);观察组在产后2 d和3 d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95、5.032,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不同时段的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产妇不同时段的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VAS评分产后1 d 产后2 d 产后3 d观察组 35 8.2±0.9 6.3±0.5* 1.9±0.6*对照组 35 8.1±0.8 7.9±0.8 2.7±0.9组别 例数

2.2 两组产妇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

两组产妇产前的IL-17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2,P>0.05);观察组在产后1 d、产后2 d及产后3 d的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92、6.403、7.094,P<0.05)。

表2 两组产妇在不同时段的IL-17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产妇在不同时段的IL-17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不同时段的IL-17水平(ng/ml)产前 产后1 d 产后2 d 产后3 d观察组 35 12.6±7.9 23.5±7.2* 34.2±5.9* 18.3±2.9*对照组 35 12.9±8.3 39.3±8.9 42.6±7.6 25.6±4.7组别 例数

2.3 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93,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大力提倡,高龄产妇的数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同时也导致了剖宫产率的增高[6]。剖宫产妇中瘢痕子宫患者较多,不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也给术后的镇痛带了一定的困难[7]。瘢痕子宫产妇术后的疼痛情况比较明显,尤其是子宫收缩及下腹部切口处的疼痛更加的显著[8],如果镇痛药物选择不当,不仅会产生多种并发症,还会影响产妇的术后康复[9]。因此,镇痛药物的选择对瘢痕子宫产妇十分重要。

临床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10],镇痛效果理想而且持久,但此类药物具有较强的脂溶性,会导致药物储存在乳腺脂肪组织中,对新生儿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如恶心、呕吐等[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产后2 d和3 d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产后1 d、产后2 d及产后3 d的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属于阿片类的镇痛药物,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而且安全性更高[12]。本次研究结果也说明了盐酸纳布啡注射液用于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理想,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综上所述,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采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进行镇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情况少,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瘢痕产后剖宫产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