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类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

2018-08-27 01:41党晶晶
求知导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医学语文教学

党晶晶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重任。文章以医学类高职高专语文教学实施医德教育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为目前高职高专语文教育的现状作用、意义等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也详细阐述了医学类高职高专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医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承担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因此,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语文作为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必修课,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决定其理应担负起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 语文学科的情感渗透功能,又使其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当前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医德教育课。一些公共德育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理论性太强、可读性较差,加上知识结构大而全,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与医学专业紧密结合,则难以取得良好的医德教育效果。语文是高职高专的公共必修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是与道德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门学科,理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就此展开了 论述。

二、目前高职高专语文教育的现状

当下高职生存在诸如心理素质差, 缺乏管理协调能力,缺乏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现象,这些不良现象都与当下语文教育功能定位不准、语文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不灵活、师资力量不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大学语文课备受冷待

近些年来,在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受到了极度的冷待。许多学校甚至不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这种态度会导致课程的学分偏低,所排课时严重不足。许多大学语文教师也不乐意上大学语文课,觉得这门课程既没有“两课”那样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又不具备特定的专业深度,在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学生更是动辄逃课,或者不认真听课,以一种极其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语文课。

2.任课教师师资力量不强

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学校领导、学生甚至任课教师自己对语文课不够重视,再加上其他因素导致教学经验丰富、事业要求上进的教师纷纷转向专业课程教学,讲台上只留下年轻的新教师或“不求上进”的资深教师或非中文专业出身的人文教师。年轻教师暂时缺乏驾驭这门课程的素质和能力,资深教师并没有把语文课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非中文专业出身的人文教师虽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使大学语文课的师资队伍力量弱化。

3.教学方式简单传统

大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相对其他学科更加缓慢,同时又因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影响,在教学效果上会有很大的差别。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自己不重视这门课,另一方面限于能力所及,部分任课教师还是延续高中时的教法,备课抄书、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不灵活,一味地采用说教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不仅影响了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导致学生对这门课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深层次挖掘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

三、语文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1.丰富文史知识,拓展人文视野

任何一名科学研究者,若不从人文学科中获取相关知识,不通人情世故,就难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立足扎根,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功。我国历史上凡是卓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无不是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都十分渊博者,如苏步青酷爱唐诗,华罗庚工于格律。

而现在的高职生,对文史哲经的知识知道得太少,甚至还存在部分中国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不如外籍大学生的现象。大学语文在选文方面,应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反映人民生活的篇章,再加上拓展阅读、相关知识链接等教学环节,去有效丰富学生的文史知识,使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拓展其人文视野。

2.提高语文素养,增强人文技能

大学语文更直接的教学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作品阅读与鉴赏能力,即大家常说的“听、说、读、写、悟”能力。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了诸多如诗歌、小说、戏剧、小品、相声、论文等体裁知识,欣赏了高雅的文学作品,心灵能够产生愉悦之感,获得审美享受,还增加了审美经验和语言运用感觉,进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3.提高审美能力,培育审美理想

审美能力是指区分是非、分辨善恶、识别美丑的能力。一个对生活缺乏审美鉴赏的人,是无力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世界,更談不上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如果不进行深入的语文教育,高职生就会出现对社会生活中的美丑不能辨别、对自然山水的风光不能欣赏、对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审美价值难以领悟的现象。所以,大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

4.陶冶思想情操,纯净道德品质

对高职生而言,大学阶段一方面要“专业成才”,另一方面更要“精神成人”。学校应该在注重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狠抓人文素养,这样能使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大学语文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通过经典文学作品鉴赏来陶冶高职生的思想情操,纯净其道德品质。

四、人文素质教育的涵盖内容

人文素质教育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

五、对医学类高职学生的积极作用

1.高职语文具有德育功能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高职高专所选用的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其中也包括极为丰富的中华传统医德思想。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所说的: “有圣贤藏于心,笃于行,德必向善,学必精进,功自然成。”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体会和情感与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作者的情怀融为一体、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充满美感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道德、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内隐的,但也是恒久而深远的。

高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和剧本节选,它们往往通过描写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生活画面而传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学生,引起共鸣,让学生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而在议论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科学的材料、确凿的论据,通过严密的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表明自己的思想,因文释道,披文入理。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起高尚的人格。

2.高职语文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功能

高职语文中的文学形象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从感知形象入手,经过体验品味,达到对形象的深刻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活动极为活跃,心灵的空间特别开阔,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激发。文学教育也能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在文学作品中,感性与理性、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交互作用、密不可分的。除阅读外,写作是一种高度的精神劳动和思维创造,写作不仅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来探讨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要将其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外化为文字。高职语文对创新思维的训练有独特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的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和幻想的时期,抓住这一时期进行文学教育,及时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将终身受益。

六、结语

高职语文课程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方面重任,它能从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出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让学生从中汲取奋起自新、自强不息、兼容并蓄、改革创新的民族精魂。

大学语文是医学院校学生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必修课和医德培养教育课。医德作为医学生今后工作必备素质,在当今的医学院校课堂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医德教育的良好方式,语文知识传授是灌输优良医德品质的最好传输带。这就要求医学院校更加注重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医德的灌输和培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培养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少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医德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6).

[2]何兆熊.中国医德史[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8.

[3]周树明.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润泽生命”[J].基础教育参考,2011(23).

[4]聂广桥,张 蕃.互联网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17).

[5]胡海燕,李海英.医学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应体现专业特色[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版),2016(21).

[6]蔡雪岚,杜丽娟.高职高專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7]荀 渊.博士笔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新探》[J].江苏高教,2000(3).

[8]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9]张岂之.文化研究与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文化研究,1998(4).

[10]吴 言.十月关注: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1997(10).

[11]刘彩玲.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尝试[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S1).

[12]刘 莉.语文课是职业学校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手段[J].河西学院学报,2002(6).

[13]邹晓娟.语文教学要渗透人文精神[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医学语文教学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