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材料的安排

2018-08-28 09:42敖成袅
中国教育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

敖成袅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过程繁琐,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材料的铺垫。本文就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材料的安排,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材料安排

作文教学过程繁琐,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材料的铺垫。铺垫的方法很多,我想就叠加技巧做点研讨。“三人为虎”,“众口铄金”说的是重复的问题,重复也是一种很为可取的方法,我们做文章避讳同一材料的简单重复,所以,我们是材料的叠加,叠加,可以是同类材料的叠加以增强人物形象的丰富性或情感的厚度,可以是异类材料的叠加以从反面来烘托人物形象或情感,还可以是不同对象的丰富有效事例的嫁接性叠加,还可以是情感发展成熟和转变的过程性叠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把人物的形象更丰富,更有感染力,使情感厚度足以感染人,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深刻含蓄有真实感人性。

一、同类材料的叠加

把具有相同主题意义的三个或以上的材料叠加起来,使主题的表现更有力度,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背影中在表现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时,选取了不少材料:家境的每况日下、决定亲自去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时帮我讲价钱,给我买车票,帮我拣座位,嘱托茶房照顾我,为我买橘子等等,这些材料都从不同的角度上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而正是把这些材料叠加起来,才有了跃然纸上的性格丰富多彩的父亲和对我无微不至的父亲,如果单单是运用其中的一个材料,虽然也典型,但在人物的表现和主题的凸显上就缺少了真实感人性,表现力度也就大打折扣了。叠加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选取要考虑表现主题的不同角度,材料的组织要做到合理的详略得当,而详写的部分要注意细节和主要情节的特写,叠加也不是单纯的简单的相加,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合理巧妙的安排好材料的先后关系和详略情况,一定要将所选的材料做顺序上的处理,如果是并列性质的,可以随意安排材料的顺序,但要与总结和总领的内容想照应。但如果是承接性质或递进性质的,则要根据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做好顺序的安排。

二、异类材料的叠加

把具有不同性质或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叠加在一起,从而为一个主题服务。比如《爱莲说》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文章要表现的主旨是“莲,花之君子者也。”莲是文章用以托物言志的物,而作者在把莲比作君子的同时,也选取了牡丹和菊花来作为衬托材料,牡丹是富贵者的化身,它代表的是随波逐流,追求富贵的那些人,菊是隐逸者的代名词,它代表的是高洁傲岸,不随流俗但有点消极避世情绪的那些人,比如文中举出的陶渊明。这两个材料的选取一个是从反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不随流俗的高尚品格,一个是从正面来衬托莲的不消极避世,又能不为环境所影响的高洁,这样的两个材料对于表现莲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是异类材料叠加的效果。

比如《故乡》。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变化,从中去思考变化后面的问题。从而有力的鞭挞了封建等级制度对人思想的毒害,对纯真人性的扭曲,农村经济凋敝,农民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揭露得深刻,批判的感性透彻。

当然这种手法还能收到很多表达效果,比如使嘲讽变得更加辛辣,《变色龙》的奥楚蔑洛夫、《海燕》中企鹅、暴风雨、海鸥等与海燕对比中突出他们的形象就是如此;使褒扬更加的鲜明。

再如:《蝉》。这篇文章通过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来表现对蝉的积极对待生活,执着生活的敬意时,选取了蝉的微不足道的体型,知知不休的烦人,响彻一个夏天的不厌其烦的鸣叫,17年的长埋地下,一个夏天的生命历程的短暂这么多不同性质的材料的叠加,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把对生命的对蝉的感动和敬意表达的淋漓尽致,这是异类材料叠加的效果。

三、嫁接性叠加

把不同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或某些人物的基本情况资料叠加在一个人身上,从而为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也为表现某个主题服务。

我记得有个老教师谈到他的学生时说到这么一个问题,他说他给这个学生出了一个看物口头作文,物是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匹飞腾的骏马,这个学生看着这尊雕塑,沉思了一会儿,而后说了自己的构思:首先他要倒叙入题,看着这匹马,他想,他就是这匹山里奔出来的骏马,每当看到这个雕塑,他就想到了他们老村长在送他上大学走那天的情形,最后是老村长代表全村人把这匹马送给了他。他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山区的孩子,长大是因为百家饭,上完中学是因为全村人,他是他们村多少年来唯一的一个重点大学生……他要牢记自己是吕梁山上的骏马,是吃着吕梁山的草成为一匹千里良驹,他要努力学习,当他真正用知识的武器将自己变成一匹名副其实的良驹时,也就是他报效家乡之际,他要带着知识的火种洒遍吕梁每一寸土地,让无数个像他一样的普通马变成千里驹,奔出吕梁山,为吕梁山的辉煌与腾飞做出毕生的贡献。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构思很妙,而且有深刻的主题意义,可这个学生不是山村的小孩,他是生活在一个出色家庭中的独子,当他从电视和资料上看到关于山区的艰难生活时,他想到了嫁接,通过嫁接来表现山里孩子们的愿望和想法,当然,这些东西一定也深深打动了小作者自己,使他曾经在脑海中形成了某些想法,激起了某些情感,因而才能如此逼真,贴近贫困山区的实际请况,这就是嫁接了材料和基本情况。

我们的课本中出现的“长妈妈”也是一个嫁接型人物,鲁迅将像长妈妈一类的生活在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集中在长妈妈一个人身上反映出来,从而去揭示社会某些面,反映这些人的思想的,情感的,生活的等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具有极其典型的代表意义。还有我们祥林嫂也是这样一个嫁接性人物。

我们可以把一类人的事情思想情感都嫁接在一个人身上,运用浓缩的精品来表现主题。但嫁接只限于大众化形象,不能对历史名人等特殊化的对象进行嫁接。

铺垫是写作中比较难得一个过程,只要语文教师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标为纲,就能研究出适合而又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M];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12.

[2]马亮;語文教育心理学[M];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3]李大利;中学语文课究竟应教给学生什么[J];文学教育,2012,(10).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初中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