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等院校参与小学体育发展工作开展模式探析

2018-08-29 09:33霍笑敏马潇曼
运动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学院校园

霍笑敏,马潇曼,田 杰,赵 雨

(1.首都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北京 100191;2.北京体育大学篮球教研室,北京 100084;3.陕西洋县第二高级中学,陕西 汉中 723309;4.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 100037)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大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落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院校、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工作的通知》(京教体艺〔2014〕7号)的各项要求,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帮助中小学全方位、多样化、特色化、深层次地开展体育、美育工作,北京市教委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推进和实施“北京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简称高参小)项目。其中,承担发展结对小学体育工作任务的高校有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经过第一个阶段的发展,2所高等院校在与小学共同开展体育工作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项目开展模式。

1 高等院校参与小学体育发展工作的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指的是管理所采用的基本思想和方式,是指一种成型的、能供人们直接参考运用的完整的管理体系。经了解,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2所高等院校在“高参小”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都各自建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2所学校“高参小”项目的领导体系较为相似—负责组长都由校级领导担任,下设项目工作办公室,并且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基地校兼职校长。在此基础上,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了支持小学体育特色发展专家团队,负责开展相关工作,专家组成员涉及田径、篮球、排球、武术、足球、体能、体操等运动项目,分别由该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为项目工作开展提供专业指导,另外还有培训和科研2个辅助工作小组,从多方面协助“高参小”工作的进行。在管理层次上,2所高等院校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表1)。首都体育学院采取的方式是集中化管理,将“项目”交由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总体实施,6所结对小学的兼职校长都由该学院的教师担任,兼职校长负责和小学协调沟通,并且整合本高校内人力、物力等资源,共同进行工作的开展。而北京体育大学则确定由5个校内中层单位牵头,负责对接5所小学开展工作,各牵头单位任命一名教师担任对接小学的兼职校长,承担联络沟通、组织实施、检查督促作用。

2 高等院校参与小学体育发展工作的内容模式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4年发布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院校、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工作的通知》(京教体艺[2014]7号)中关于“高参小”项目的实施内容有以下5点:(1)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素质教育为主线;(2)以深化、细化学校体育、艺术学科教学为重点;(3)以提升学生体质、人文素质应具备的能力为核心;(4)以促进体育、艺术教师自身成长为抓手;(5)以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优势为依托。这5项实施内容,落实到“高参小”的体育工作中,具体对应的是“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团建设、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在与结对小学开展体育工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的工作内容丰富多样,截止到2017年1月9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12所高校“高参小”管理层次情况表

通过表2可以看出,2所高等院校在结对小学开展工作的内容都是围绕“校本课程、课外活动(训练)、社团建设、教师培训、相关科研”等几个领域开展的,这与“高参小”项目开展之初的目标较为一致。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超过60%的结对小学都在高校的协助下开展了3门校本课程,这个数量相当可观。并且,高等院校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并没有仅局限于现场教学,还包括校本教材开发等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方面,有的学校还研制出了可供课程使用的视频光盘资料,涉及身体功能训练等方面,可谓形式多样。在课外活动和社团建设方面,各所小学涉及到的运动项目数量不等,首都体育学院结对的6所小学较为平均,除了体育馆路小学开展5项之外,其他5所小学都开展4个运动项目;北京体育大学则从2~11项不等。而在科研工作方面,高校层面人员开展研究的数量远远大于小学。表中显示,2所高校均已开展了不同数量和形式的科研工作,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选题时也将目光聚焦到“高参小”领域,但是小学层面的相关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提高小学层面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是面临的现实性问题。

3 高等院校参与小学体育发展工作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模式

“高参小”项目中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活动意在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而开展的一系列体育文化活动。研究依据“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划分方式对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这2所高等院校在小学开展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活动进行了归类(表3)。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小学整体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展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需要以多样化的形式、多渠道的创新,从多个角度逐步融入。北京体育大学在精神文化建设活动中,会徽设计、策划活动等形式的采用不同于首都体育学院,既提高了学生多角度参与活动的程度,也激发了学生发挥特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首都体育学院多次组织结对小学的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观看高水平赛事则是提高体育认知,了解体育制度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2所高校开展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活动各有所长,也各有可供对方相互学习的方面。

4 结 语

在北京市教委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这2所高等院校在参与“高参小”项目体育工作中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基本相近,但管理层次上的安排不同;2所院校“高参小”体育工作开展的内容所涉及的领域相同,但各项工作覆盖的运动项目数量不一样;2所高校在结对小学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各有特色,有互补之处。

表22所高校“高参小”工作内容情况表

表32所高校“高参小”工作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情况表

猜你喜欢
北京体育大学学院校园
北京体育大学2014—2016级健美操专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 in Rebecca by Du Maurier
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办学全面启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北京体育大学游泳专项学生竞赛裁判能力培养的研究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