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学旅行活动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2018-08-29 09:33乔晶华
运动 2018年11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

乔晶华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84)

201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将“研学旅行”解释为:“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由学校组织安排,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大多企业机构已经响应国家号召,突破学校组织安排的局限,与多数中小学合作组织研学旅行。本文是以盈利为主的机构开展的研学旅行为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研学旅行活动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以“研学旅行”为主题词,检索了核心期刊、CSSCI和硕博论文,共获取符合条件的文献3篇,作为本文的参考依据。并阅读了大量相关研学旅行的媒体信息素材,作为本文研究思路的来源之一。

1.2.2 问卷调查法 以参与学拓有限责任公司暑期研学夏令营的学员为调查对象,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298份,有效问卷286份。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参与研学旅行夏令营后的收获和感悟进行调查,同时也发放了30份管理者问卷,调查对象为随队参与的家长以及老师,将其观察结果作为本文的参考依据。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访问北京体育大学户外中心主任、学拓公司创始人以及其他机构几名研学活动的负责人获取专家意见。

1.2.4 实地调查法 通过亲身参与多项研学旅行机构组织的活动,在活动中认真观察、记录并分析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最终为本文提供支持。

1.2.5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开展现状

有研究者报告显示,研学旅行消费者的分布情况为一线城市较普遍,尤其是中产以上家庭,会选择多次回购,低龄化趋势显现。二三线城市的热潮刚刚兴起,但需求旺盛。北京现有多家机构组织研学旅行的体验课程,其中包括世纪明德、亿天使、学拓教育和童步天下等。这些机构开设的活动项目范围也是十分广泛,内容包括北京高校文化及历史文化、不同地区民族特色及文化体验旅游,如上海迪士尼研学游和湖北恩施及神农架土家族文化等。不仅如此,现在大多数机构已经开始组织出国游学活动,且报名情况也是十分乐观,足以证明研学旅行现阶段的发展态势良好。

2.2 学生参与后的感受

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研学旅行的开展也是十分有意义的,表1为学生参与后对课程必要性的看法。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所有的学生都是喜欢或一般喜欢研学旅行。表1中显示共计有95%的学生认为有组织研学旅行的必要性,其中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到63%,而认为没有必要开设研学旅行的学生仅占5%的比例,足以证明学生们对研学旅行的接受和认可程度。

2.3 积极影响

研学旅行将“学”与“游”融合一体,通过借助自然事物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内在的求知欲,让学生们带着任务去研学,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学旅行活动承载着道德素养的养成、创新精神的培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的教育,是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已知去探求未知的过程。所以,研学旅行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表2是学生们亲身体验后的感受。

2.3.1 获取知识 研学旅行是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的学习方式,调查发现有几乎一半的学生在参与研学旅行前只知道一般或是少部分甚至于完全不知道该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及文化内容等,虽然并不能保证学生在参过后可以掌握研学活动中的知识和文化等,但至少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2.3.2 促进交流沟通和协作能力 研学旅行的活动形式直接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参与者之间多数都很陌生,每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各不相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达成默契构成和谐,需要每个人都互相理解彼此谦让,相互之间也要加强协调和配合,无形之中就促进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增进了团结友谊。此外,研学课程的内容涉及涵盖与人交流的环节,其中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以及和外国人合影等多种形式的锻炼机会,都共同促进着参与者的沟通能力。

2.3.3 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参与者要参加集体组织,脱离自己原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虽然会有生活老师的监督指导,但是基本上每个人都需要自行解决每天的生活起居,包括吃饭、整理内务、完成研学作业、洗澡、梳头以及洗衣服等简单但也繁琐的日常琐事,需要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增强适应能力,对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和锻炼。通过内务检查可以明显发现学生自理能力的日渐提高。

表1 学生认为开设研学旅行的必要性

表2 学生参与后的收获

2.3.4 带动社会正向发展 研学旅行以新颖的方式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同时,在研学旅行的开展中促进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交流,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4 不 足

2.4.1 师资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研学旅行的工作人员,甚至是导师、领队等大多都是兼职人员,以在校大学生为主,所以工作人员专业性就值得深究,虽然活动前企业有统一的培训与要求,但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经验的限制,缺乏作为教育者的思维意识和行为规范及管理技能等,对学生知识的学习以及文化的熏陶包括日常行为的模仿都会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2.4.2 外在设施条件 企业是以盈利为主,所以在开设研学旅行活动中,为了最大化的节省成本,多数机构都会在用餐、住宿、交通等方面降低标准。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观察,学生及家长对餐饮、住宿及用车的标准和卫生情况等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满。

2.4.3 课程设置 游学安排比例不合适,虽然个别机构将户外拓展穿插在研学旅行中,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多数机构的课程设置则是以景区旅游为主,走马观花的感官刺激实际上并不能满足学生们知识的获取,所以研学旅行的课程设置仍有待改善。同时,在时间安排方面,为了使课程看起来丰富充实,有些研学旅行的课程项目之间衔接会十分紧密,使学生们始终就在各大活动地点或前往活动地点的途中,缺少适当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此外,由于假期游客较多,需要花费大部分时间到景区排队,不仅在影响课程的进度,也存在中暑、人员拥挤和踩踏等危险。

2.4.4 管理方面 通过观察多个机构的课程发现,普遍存在规章制度不够严谨的问题,个别项目的活动安排稍有松散,而且依然存在电子设备盛行的问题,导致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偶尔还是沉浸在游戏当中,未能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

3 对 策

3.1 安全性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家长最关心的是安全问题和是否能够学到知识,安全问题成了学生参与的一道大关。为了提升学生的安全性,学校和家长应该在平时尤其是活动前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其安全意识。同时,为其购买相应的安全保险。最重要的就是在活动中加强安全监督和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师资专业性

师资水平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国家及政府部门应组织相应的培训及考核认证机制,规定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上岗,以此保证课程效果和学生的收获。

3.3 课程方面

教育机构在设计课程时应注重具体的课程目标,切实可行的课程安排以及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的课程评价,增加有特色有意义的项目,去除没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避免将研学旅行变为盲目性的、随意性的“放羊”式旅游活动。同时,需要考虑课程的衔接和意义,把控课程的整体时间和阶段时间的分配,保证学生们能够在课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4 质量提升

为了避免因教育机构节省成本而导致活动质量低下的问题,国家及有关部门应该针对课程的成本及费用设定一定的质量标准,对课程的硬件条件做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要在实际的课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管,各地教育部门可以尝试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评价,制订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操行量表,将研学旅行纳入文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而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与学习效果,减轻学生及家长们的顾虑及负面意见,进而促进研学旅行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课程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