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体育院校游泳专项课学生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实验研究

2018-08-29 09:33
运动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验组游泳专项

陆 杨

(天津体育学院游泳教研室,天津 301617)

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在神经支配下收缩产生的力量。而核心力量训练是指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及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训练。对核心区域的认定问题,国内与国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仍存在争议,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从解剖学角度出发应将核心区域划定为腰椎—骨盆—髋关节部位,同时还认为,核心部位的顶部为膈肌,底部为骨盆底肌和髋关节肌。但是另外有一些研究认为,核心部位包括胸廓和整个脊柱,将整个躯干视为人体的核心区域。我国学者林华认为,人体的核心部位是以重心来界定的,这里所说的重心是指人体全部环节,即整个人体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人们熟知的投掷运动员是利用躯干的扭力来协同上肢发力提高投掷成绩的,但是,在游泳中,除去蝶、蛙泳利用躯干的浪状摆动来协调臂腿动作的配合之外,在爬泳,尤其是仰泳中,利用躯干的扭力释放协助划臂和打腿,则至今未被多数教练和运动员所重视。身体姿势在游泳技术动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身体姿势正确与否决定外形姿态阻力的大小与游速的快慢。身体在不影响四肢动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持高位而舒展的姿势,呈现流线型体态。由于各泳式动作结构不相同,身体在水中位置各有差异。爬泳和仰泳,身体在水中都具有较高、较平和相对稳定的位置,身体的纵轴线与水平面夹角很小;蝶泳和蛙泳虽无固定的身体姿势,但在游进时身体波浪状幅度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动作周期的某个环节上仍可保持相对高而且平的身体姿势。基于游泳身体位置保持流线型体态的因素,游泳运动员加强核心稳定性力量的训练是必要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等体育院校游泳专项课学生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和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等多种途径查阅了1980—2008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方面的专著和研究论文,访问了国内外相关网站,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认真阅读了体能训练、体育统计学,运动训练学和体育研究科学方法等多种相关专业书籍,为本文的选题和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实验法 (1)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天津体育学院2008级游泳专项课全体学生,共28名。(2)实验分组。把天津体育学院2008级游泳专项课28名学生分成2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共14人,包括7名男生和7名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练习时间: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2009年8月31日—2009年12月11日)。大周期15周;将15周分为3个小周期(5周为1小周期);每小周期分为10学时,每周2学时进行练习。(3)实验步骤。①将28名游泳专项学生按男女、运动等级分为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统一进行50m浮板蝶泳腿;50m双腿夹板爬泳划手;八级浮桥;仰卧起坐的实验前测试。②实验组与对照组按照周期进行实验练习。实验组:核心稳定性力量练习,每项练习组数为3组,每节课8~10项练习,静力保持30~60s。负荷强度根据个人承受能力,由易到难,随各周期逐步提高。方法举例:静力桥支撑、瑞士球上静力桥支撑、不稳定条件下负重练习等。对照组:核心力量练习,每项练习组数为3组,每节课8~10项练习,每组20~30次或30~60s。负荷强度根据个人承受能力,由易到难,随各周期逐步提高。方法举例:小腿搁凳仰卧起坐、仰卧举腿、悬垂举腿、两头起、屈腿仰卧起坐、双人仰卧起坐、双人背肌练习、凳上双人背肌练习、背肌两头起等。③实验组与对照组统一进行50m浮板蝶泳腿;50m双腿夹板爬泳划;八级浮桥;仰卧起坐的实验后测试。④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及实验结果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将整理所得的数据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1)对原有躯干肌肉训练与核心肌群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对比分析。(2)对实验前的各项成绩,以及训练后的效果应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对象基本背景

实验对象从天津体育学院2008级游泳专项课学生中随机抽取28名。其中男生14名;女生14名;平均年龄20±2岁。平均训练年限10.21年。其中达到游泳健将运动等级的男生1人,女生1人;达到游泳一级运动等级的男生11人,女生5人;达到游泳二级运动等级的男生2人,女生8人。

2.2 实验前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测试指标成绩比较

本研究的测试中,为较好的实施并控制各项变动因素,在对实验对象分组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等级和运动成绩。在测试前,2组测试学生均采用游泳专项课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因此该测试结果可以为进一步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全面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影响游泳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力量素质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实验前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了50m蝶泳腿、50m爬泳手、仰卧起坐和八级浮桥4项测试。这4项测试可以充分反映游泳运动员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等专项力量素质。从表1中可知,采用SPSS 11.0软件分析将2组学生的各项测试结果进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测试结果显示2组学生各项测试指标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力量素质各项指标一致性好,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为进一步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对照组与实验组50 m蝶泳腿成绩通过训练均有所提高。但实验组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后50 m蝶泳腿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中平衡球上各种力量训练,对核心区中的“稳定肌”,深层肌群,如腹横肌起到刺激的效果,是提高游泳运动员专项力量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

3.1.2 对照组与实验组50 m爬泳手成绩通过训练均有所提高。游泳专项课的训练对对照组中的女生提高50 m爬泳手成绩有所帮助,而实验组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后50 m爬泳手成绩有非常显著性提高。这说明核心力量训练中平衡球上的转体练习可以刺激腹外斜肌肌肉力量,对发展游泳中身体的平衡性、稳定性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能有效地提高躯干肌群的运动能力,从而促进了50 m爬泳手成绩的提高。

3.1.3 对照组与实验组仰卧起坐成绩通过训练均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组通过核心力量训练仰卧起坐成绩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腰腹肌动力性力量和力量耐力。

3.1.4 对照组与实验组八级浮桥成绩通过训练均有所提高.对照组中主要是男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而实验组整体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八级浮桥成绩有非常明显的提高。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挖掘小肌肉群的力量,协调大肌肉群的发力顺序。可以达到完善协调肌肉力量和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具有显著作用。

3.2 建 议

3.2.1 由于游泳运动要求快速有力协调顺序的肌肉发力。因此在力量训练中应多采用核心力量训练,以达到充分刺激稳定肌群和动力肌群的训练效果。

3.2.2 游泳运动中身体的流线型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采用核心力量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3.2.3 核心力量训练不可替代游泳专项训练,但可以作为游泳专项训练手段之一,融于游泳陆上专项训练之间。

表1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测试指标成绩比较

猜你喜欢
实验组游泳专项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