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视角下高中健美操专项化教学中体育核心素养渗透研究

2018-08-29 09:34周佳丽
运动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专项新课标模块

周佳丽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上海 200333)

伴随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体育核心素养的3大维度正式被确立,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健美操作为必修选学部分的典型案例出现在健身健美操模块教学中,为其他健身健美操项目的模块教学提供了直观的设计依据,凸显了健美操项目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早在2012年上海市开展高中专项化教学之初就将健美操列为高中9大专项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健美操专项化在多数学校的努力下逐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或者品牌。无论是从新课标角度出发,还是从上海市高中专项化项目设置来看,健美操运动在高中阶段开展与普及不仅是行得通的,而且还是极易形成特色项目,同时这一特性也暗含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健美操专项课中渗透的无限可能性。因此,以何种视角对高中健美操专项中进行核心素养渗透便成了一个急需研究与探讨的话题。俗话说,伟大的工程来自于成功蓝图的绘就,强调了蓝图的重要性。将这句话迁移到教学过程中同样适合,意为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设计,同样凸显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以教学设计要素为视角对高中健美操专项教学进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研究。

1 教学设计要素视角下高中健美操专项教学现状及问题

本文对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引用著名学者何克抗的观点: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因此,该部分将从教学设计4要素的角度对现有高中健美操专项教学情况进行深度审视并呈现原有现状。

1.1 教学设计没有从教学模块角度出发,基于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极为普遍

从相关文献查阅了解到现有健美操教学设计多数是开课期间进行的专门设计,从课程角度进行的教学设计几乎没有,从单元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相对多一些。不可否认的是现有的健美操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与大局观。基于模块的健美操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并没有系统性地进行模块教学设计,更多的是在公开课或者说晋升课等性质的关键性开课期间才会进行教学设计,并且这种教学设计一般都是以开课主题进行设计的,同样没有站在模块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整体布局,这样便会导致点与面的脱节,由此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中也会处于茫然位置。

1.2 教学目标设计偏向健美操专项技能,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渗透出现失衡

双基教学理论虽然已经被作为旧理念慢慢的淡出了课程教学的舞台,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现象遍及大江南北,而忽略或者不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健美操专项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三维教学目标并没有齐头并进的现象同样较为明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这一情况更加明显,由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的达成度来看差距很大。从课程角度来看,教学目标引领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又需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匹配。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现状是健美操教学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并没有全面性地渗透于教学目标中,更多的运动能力,即专项技能的呈现。针对健美操运动特有的培养良好的健身健美习惯、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调节情绪等健康行为没有全面或者重点体现。此外,健美操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顽强拼搏的斗志、遵守规则意识、相互尊重等体育品德并没有淋漓尽致地体现。

1.3 教学内容设计以单个技能传授为主,碎片化教学充斥课堂

体育课堂教学中单个技能传授存在于健美操专项教学运动中。支持单个技能传授的教师认为没有单个技能的学习,如何才能学会完整的运动技能,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单个技能学习,碎片化教学现象难以避免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但是更确切地说,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所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更多应考虑的是如何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具体到健美操运动,则是由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作为载体将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融入这一结构化产物中,最终实现教学内容设计观下的核心素养渗透。站在课程与学校体育双重角度来看健美操教学内容设计,更多的应是系统化的知识技能结构。

1.4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难以突破传统,情景化教学有名无实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现有健美操教学常用的方法及使用频率如下:讲解与示范(100%)、完整与分解(90%)、带领法(90%)、重复练习(90%)、手势提示(80%)、口令提示(80%)、纠错(80%。从上述数据中可知,现有健美操教学主要方法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新型教学方法并没有真正运用。需要强调的是新课标将复杂的情景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写入课标足以证明情景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名无实。教学手段的运用呈现出类似的特点,也是满满地展示出了传统的味道。现有健美操教学常用的手段及使用频率如下:观看健美操视频(85%)、异质分组(85%)、组间竞赛(80%)、观看高水平训练比赛(1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教学手段数量少,从内容可以看出手段的单一。借助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虽然已经出现,但是还并没有被现有的教学很好地运用。

1.5 评价内容偏向固定套路,形式以教师评价为主,注重终结性评价

健美操专项教学中也在沿用着教什么就考什么的逻辑,在有关研究中发现,100%的教师会考试固定套路,这样的一种评价设置直接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自编套路才是学生真正的发散思维。新课标中再次强调了以多元评价为主体,注重评价的全面性。但在实际过程中,评价还是教师说了算,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占据主导。数据显示,教师评价100%,学生互评75%,学生自评65%,在这一数据构成中,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完全地发挥出来。此外,以期末考试作为主要评价形式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缺乏过程性评价依然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现象。

2 教学设计要素视角下高中健美操专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策略

2.1教学设计应树立大局观念,以模块为单位进行整体设计

模块化教学是新课标提出一大特色,高中3年需要完成12个模块,除体能和健康教育外,专项技能需要修完10个模块,其中高一3个模块,高二、高三各4个模块 。由此可见,昔日的单元教学在实践中将会或者已经被模块教学所取代,因此,在健美操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大局观与模块观,从课程角度入手,以模块教学设计为抓手进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在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时指导思想既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要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立足高远,着手细微。学情与教材分析既要充分考虑实际,又要兼顾核心素养渗透可行性。

2.2 基于模块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塑教学目标维度

新课标中有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维度做了明确的划分,见图1。新课标中呈现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可操作性极强,因此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对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确立三维目标体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此外,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以健美操专项模块化教学为基础,从教学设计层面进行教学目标的系统设计,突出不同模块侧重点。

2.3 以课标为基准,确立健美操结构化教学内容

健美操教学内容不仅是健美操运动学习的主要载体,同样也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的主战场,教学内容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相对于以往以单个技能练习为主的碎片化教学现象,新课标采用了结构化教学内容作为新的教学内容结构模式,避免学生在一堂课中总是重复练习单个技术,忽略了动作的关联性,不利于学生运动概念的形成。以这个角度进行考虑健美操专项内容的设计应从不掌握基本技术怎能学会健美操转向为先建立健美操运动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丰富化。诸如,一节课当中既要学习不同形式的身体姿态、手位、基本步法,又要学习如何将这些与音乐节奏进行配合与融入,形成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使得健美操课堂不再是基本步法的重复,而是内容丰富多样的健美操运动课堂。

2.4 注重结构化教学,设置不同学习情境以提升学生学习力

在确立好结构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就需要考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问题。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构成了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多元素的教学内容就要求在特定情境中将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衔接。此时,切合实际,精选内容,让体育知识结构设置系统化;设置场景,激发情趣,使教学模式情景化便成为了与结构化教学相匹配的教学情景 。在具有环境变化多端、故事情节生动、角色扮演多样的特定场景下,健美操结构化教学内容便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产生影响,从而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由简单—复杂—简单的情景设置中,学生的运动能力会伴随健康行为与运动能力齐步发展,同时学生的学习力也会随着不同场景的演变而从不同方面与层次进行深化。

图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2.5 淡化终结性评价,建设多元评价机制

基于核心素养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如何在健美操运动中落实呢?新课标中再次强调了以多元评价为主题,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评促教对于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为了统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三大维度、结构化教学内容与情景化教学方法,原有的终结性评价必定要发展改变,构建以淡化终结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自评与互评、辅以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新型评价机制迫在眉睫。因此,多元教学评价的落实不仅要考虑设计要素,还要结合健美操教学实践。在确立好评价机制以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并在不断的评价检验中进行新的设计与实施。

猜你喜欢
专项新课标模块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