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助推体育旅游发展可行性探究

2018-08-29 09:34刘晓龙
运动 2018年11期
关键词:助推安徽省民族

刘晓龙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安徽省是少数民族杂居区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创造了灿烂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历史文化研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些资源都是丰富的体育旅游的载体和内容。但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现有设备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人才缺乏。而体育旅游内容单调,缺乏亮点和吸引力,也是制约安徽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利用安徽省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助推安徽体育旅游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可行性。

1 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1 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

现代体育长期占据安徽省体育主体。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长期被忽视,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如具有民族特色的拳术传承后继无人,个别拳种已经失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棋类人才资源库储备较好。但个别棋种,如六洲棋却因为普及程度不高,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还是难以传承。空中项目和杂技舞蹈类项目收益不高、风险较大,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继承或者不情愿继承,一些传统器械在制作和传承人才方面面临窘境。部分器材市场也很难见到了。(表1)

1.2 安徽省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攀岩、野外生存、户外探险、漂流等是现在安徽体育旅游市场流行的主体项目。这些户外项目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符合当今社会快捷方便的需求。据省内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1~4月份举办的各类户外运动赛事311场,观赛和参加人数达到338万人,由此带来的相关消费近120亿元。例如,黟县国际山地车节、环巢湖自行车公开赛等赛事游开发短期能够见到巨大成效,吸引较多游客。但是赛事游受时段和季节等因素制约较大,所带来的收益也将受到制约。并且因为赛事需要专业或者半专业装备,游客赛事参与程度较低,或仅限于观赏,难以引起持久兴趣。休闲养生游目前仅限于老年人,客源覆盖面较窄。而应该作为体育旅游一大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产品开发还不够成熟,目前仅开发有泾县桃花潭龙舟赛、徽杭古道跑山赛、天柱山太极拳养生、亳州五禽戏等项目。阻碍体育旅游发展的另一大因素是人才。安徽省既精通一般旅游知识,又精通体育专业技能的跨界专业人才相当匮乏,导致安徽省体育旅游整体规划和资源开发受到严重制约。

2 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助推体育旅游发展的可行性

2.1 安徽省可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分类开发简析

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丰富,难以划分具体类别。按照作用性质可大致划分为2大类:竞技类和表演类。但两者之间也难以精确划分和界定。为方便开发旅游产品,将安徽省传统体育项目大致划分为竞技性、观赏性、参与性、健身养生性4大类。(表2)

2.2 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事助推体育旅游

2014年安徽省第7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来自全省16个地市约1200名选手参加了武术、民族式摔跤、毽球、蹴球、押加、高脚竞速和陀螺等全部7个大项的比赛,比赛也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众多传统体育爱好者前来观看和学习。2018年安徽省将举办“万人齐练五禽戏”“健身气功赛”等传统体育活动。第2届休闲健身大会设置了健身秧歌、登山、风筝等项目。其中在太极拳(剑)、健身瑜伽、钓鱼、龙舟等项目的比赛还设置了奖金。预计直接影响群众将达到10万人,后续社会影响将扩散近百万人。通过调研发现,93.3%的受访群众愿意现场观看,72.9%的受访者有学习意向。这些比赛和活动向社会展示了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色和运动水平,锻炼和培养了优秀民族传统体育人才,进一步推动了全省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虽然这些项目是竞技项目,但是项目的可参与性较强,健身和休闲功能较好,同时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如作为旅游资源必能符合游客需求。

表1 安徽省文化区域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分布概况

表2 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分类一览

2.3 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人才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人才,指的是具备民族传统体育专项技能与指导能力、能表演、擅经营管理,能从事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同时还具备相关旅游专业知识和导游能力的应用性人才。而这些人才对于安徽省来说较为缺乏,是制约民族传统体育助推体育旅游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设置项目开展较好,拥有相当数量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是老少咸宜、大众喜爱的活动,因此人民群众就是很好的表演者。稍加培训,这些人才将是宝贵的助推地方体育旅游的专业人才。

2.4 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助推体育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2.4.1 提升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2015年安徽省旅游产业值位居全国第9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但虽大不强,在省内南强北弱。居民人均旅游收入和游客旅游消费两项数据在全国来看很低。目前,重点应从皖西、皖北着手打造申报国家级旅游示范区,填补两地区的空白。例如,皖北应着重在文化、体育、养生相结合上做文章,设立杂技养生历史文化旅游区;皖西根据地形地貌,着力打造龙舟、休闲养生等一体化的旅游区。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可以体现安徽省厚重的历史文化,又可以打造与众不同的旅游品牌,完善安徽省整个旅游产业体系,形成安徽特色,促进旅游产业做强。将文化、民俗、体育、风光融为一体才能增强吸引力,使人流连忘返。同时,所得资金还可为进一步整理、发觉、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提供资金支持。

2.4.2 扶贫脱贫攻坚战略和走向世界的需要 目前安徽省尚有贫困人口300多万人,分布在全省70个县,扶贫面广,难度较大。为确保党中央2020年全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宏观战略任务的实现,扶贫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民族传统体育可欣赏性和可参与性较高,具有较强的休闲养生功效,有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力。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助推体育旅游的发展丰富旅游内容,带动相关消费,促进产业发展。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旅游的内容,并与扶贫工作结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也可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实现精准扶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并且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民间,本身自带厚重的历史人文文化色彩。通过旅游媒介,可实现双向交流,锻造精华,同时可以向世界展示民族精粹、文化精粹可以扩大影响,更好的树立国际形象。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 论

现在,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用于旅游产业还仅在初级阶段,南强北弱,还未能在旅游产业里形成气候。资源的利用缺乏整体规划。项目开发较少与丰富的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相比较极不相称。部分地区还未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巨大经济潜力,开发观念落后甚至缺乏。各地在挖掘、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时,还缺乏树立品牌和精品意识,部分地区的资源利用还停留在自发组织层次,质量良莠不齐难以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开发计划不完善。开发层次较低,缺乏可持续性。安徽省赛事旅游开发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还未能对体育旅游形成强大助推。安徽省已经具有相当规模民族传统体育指导人员、教练员、运动员,但缺乏同时具备专业技能和旅游知识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3.2 建 议

政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指导民族传统资源开发利用;依托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因地制宜重点开发具有文化底蕴、可参与性、健身养生、娱乐性的民族传统体育;依托安徽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单项运动会开发赛事旅游;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旅游人才;改变思维、创新意识,重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精准扶贫挂钩,树立品牌意识、提升质量意识,加快基础建设,尽快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市场化。

猜你喜欢
助推安徽省民族
成长相册
挖掘灵渠文化 助推灵渠申遗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加速打击犯罪 多维助推复工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健全五种机制 助推人才兴检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合阳“两团一队”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