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2018-08-29 06:09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15期
关键词:大都市圈圈内城市群

上海大都市圈的提出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简称“上海2035”)提出,要突出上海区域引领责任,发挥上海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强化上海对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引领作用,并强调以都市圈承载国家战略和要求。适应全球城市区域协同发展趋势,发挥上海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是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培育形成多级多类发展轴线,推动近沪地区及周边同城化都市圈的协同发展,积极完善区域功能网络,加强基础设施统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形成多维度的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此前在“上海2040”中提出发展上海大都市圈,具体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城市群范围,作为上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上海大都市圈总面积为2.9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00万,并通过积极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引领长三角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

上海大都市圈创新优势

长三角的未来在上海大都市圈。以上海为龙头,连带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市的上海大都市圈,无论从产业基础,还是区位优势上都有巨大发展前景。

上海大都市圈聚焦高新技术的研发,通过大规模的研发资金投入与人才投入,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并使其成为上海大都市圈产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活力来源。

首先,作为上海大都市圈的龙头,上海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的发展对整个都市圈的创新型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筹划国家实验室,集聚创新单元、研究机构和研发平台,促进高精尖端新科学新技术的研发,为高新技术的孵化提供良好的环境。2016年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30.00亿元,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80%,这也是上海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其次,江苏省提出,要着力提升创新力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并认真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2016年苏州市R&D经费支出416亿元,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第6,占苏州市GDP的比重为2.70%;无锡2016年R&D经费支出260亿元,在全国各城市中位列第13,占无锡市GDP的比重为2.82%。

再次,浙江省提出,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人才的关键作用。聚焦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实施一批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2016年宁波市科技R&D经费投入为214亿元,在全国各城市中位列第16,占宁波市GDP的比重为2.50%。

上海大都市圈面临的问题

上海大都市圈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发展滞后。与西方大都市圈相比,上海大都市圈在经济总量、交通基建和人口规模上已经领先,但在城市软实力、城市管理和服务、城市文化与精神上却落后很多。回顾长三角城市群从1982年开始35年的演化和建设历程,目前长三角各城市在文化建设和评估上的“各自为战”与“互不买账”,可以说正在重复长三角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上的“单打独斗”和“同质竞争”,并已成为影响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培育和建设质量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之一。

都市圈内产业结构趋同,核心城市主导产业不突出。目前,上海大都市圈各市的产业相似系数高,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比较严重。上海大都市圈内1+6的城市体系中,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偏多,第三产业次之,各城市的优势不明显,使得无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也导致了投资和生产分散,降低了都市圈的整体经济效率。

都市圈内城市功能定位不明确,存在恶性竞争。首先,中国城市化在体制机制上是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城市经济的政策和规划也主要是由政府方面制定和组织实施,且以经济发展状况作为上级政府考核的主要指标。都市圈内各个城市为了完成经济指标,各政府对经济的发展更注重管辖区的利益,忽略了以都市圈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协调发展,导致了城市在都市圈中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各城市的优势无法很好地得到发挥,都市圈内城市分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由于都市圈内功能不完善,出现了区域间的恶性竞争。

猜你喜欢
大都市圈圈内城市群
你不在
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空间布局战略体系
“打针”
为何推动新型城镇化是“长短皆宜”的政策必选项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对上海大都市圈的启示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