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共享机制构建*

2018-08-30 07:39
图书馆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文献图书馆

肖 红

(赣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对赣粤闽客家人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有助于掌握客家迁徙的规律,全面认识客家的形成、发展和对所在地区的影响;有利于推进客家文化传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把客家学研究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伟大实践中,促进改革开放,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赣粤闽客属地区是世界客家聚居地,是客家文献资源的宝库。客家文献资源在客家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在客家研究、客家教学、文化传承、服务经济中起着基础支撑作用。

1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利用现状

随到客家学研究的兴起,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建设得到了极大发展。赣粤闽一些高校先后建成客家文献馆藏,如中山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华人华侨文献信息中心、赣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嘉应学院图书馆、河源学院图书馆、三明学院图书馆、龙岩学院图书馆等。暨南大学图书馆已经建成广东省数量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客家研究资料库[1]。赣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客家资源平台、嘉应学院图书馆客家文献数据库、三明学院闽台客学文献数据库等客家文献数据库[2]各有特色。这些客家文献资源分属3个省的7个高校中,资源共享度低。一些客属地区公共图书馆也建起了客家文献资源特色馆藏和数据库,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赣州市图书馆客家分馆、梅州市剑英图书馆、福建上杭图书馆等。长期以来,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互相封闭、互不联通,各自独立,使得客家教学与研究读者无法“一站式”查阅客家文献,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各高校客家学的研究与客家学学科建设。在信息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的过去,客家文献资源数量大、种类多、内容广、分布散、书目编制与分类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客家文献资源的共享利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共享时代的到来,赣粤闽各高校客家文献资源的封闭利用已经难以满足客家学研究与教学需求,急需建立起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共享机制,以推进赣粤闽高校客家学研究与教学,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构建客家文献资源共享机制的要素分析

2.1 利益驱动分析

在共享时代,自然资源是1+1<2,文化资源是1+1>2。赣粤闽高校地域相近、业务相通、服务相近,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地方优势,具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客观条件。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各自独立,彼此不联不通,难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造成赣粤闽高校教学与科研对赣粤闽客家文献资源的需求增加与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的封闭分隔的矛盾。赣南师范大学、嘉应学院、龙岩学院、三明学院等高校图书馆对客家文献资源共享机制和共享联盟建立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客家文献资源共享机制与联盟的建立,可以实现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共享,可以提高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互通互联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客家文献资源的需求,实现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2 技术保障

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共享机制是指在客属地区高校图书馆之间按照互惠互利、优特互补的原则,建立起一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客家文献信息资源利用与协调制度,以实现客家文献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互利共享。借助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在国家CALIS系统的基础上,形成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共享理论模型,构建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共享机制,为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共享联盟建立提供理论依据。通过OPAC开放式操作系统平台技术、网络通信协议TCP/IP技术、面向广域网的数据库技术等,读者可跨省跨区跨校检索和查询;通过移动app技术,读者可对客家文献资源进行泛在阅读;借助超星、读秀、书生等知名数字化书刊公司的数字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实现客家文献资源的升级开发与共享利用。

2.3 人才保障

人才是创新发展最具能动性的要素。目前,赣粤闽客属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现状是图情人才老化、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学科馆员人才稀少,人才问题是实现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共享的瓶颈。一要在现有馆员队伍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二要争取学校支持,引进、重用、留住人才;三要在学校各学科教师中培养学科馆员复合人才;四要建立“人才+项目”培养模式,让人才在赣粤闽客家文献资源共享研究与实践中有追求、有成就、有事业;五要建立人才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六要加强馆员培训与业务辅导,提高馆员队伍整体素质,为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人才保障。

2.4 经费保障

稳定的经费保障,能使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共享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费上,各高校图书馆坚持独立自主、自负收支的原则,目的是加强本馆的客家文献资源建设和馆际资源共享技术建设,丰富本馆客家文献馆藏,创造更好的共享条件,更好履行资源共享的义务。经费来源可以有财政专项、项目投入、社会捐款、建立基金、资源共享服务收入等。如赣南师范大学于2013年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50万,建立起了“客家文化资源数据库”。借助共享技术平台,广大读者通过移动APP阅读共享使用客家文献资源支付的有偿收费收入,要成为今后各馆客家文献资源建设和维护的基本经费来源。

2.5 组织协调

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共享要坚持自愿参加、地位平等、主体独立、互惠互利的原则。各成员自觉履行共享协议规定的责任与义务,自觉维护共享系统的协调与统一。通过对资源协调、业务协作、联合编目的研究分析显示共享协作程度,通过APP调查分析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采集用户数据并分析读者满意度评价情况,实行效益评价与激励机制。

2.6 法律保障

客家文献资源中包含了一些客家古籍、民间孤本、非出版物等稀有资源,在资源共享中势必涉及知识产权和著作权保护问题。因此,馆藏单位存在对客家文献资源的私有、独占、垄断心理,对本馆的资源不情愿拿出来共享,对他馆的资源巴不得要分享。这就需要依照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资源所有者权益,还要建立一定的制度规范来约束各成员的共享行为,形成一种法律与制度保障机制。制度规范从彼此签订的协作共享工作条例和协作共享协议书加以体现。

3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

美国法学专家Bollier针对版权法对信息自由传播利用的限制,首次提出Information Commons(IC),以恢复信息资源权属的公共性、使用的自由性和流通的开放性[4]。Alex Byrne提出“让所有的人都能够以无所不在的存取方式,通过足够的宽带、最新的通信技术和无限制的多语言环境得到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资源”[5]。2002年,Bailey和Tierney关于信息共享空间模式的分类中,提出了整合信息共享空间(integrated commons),即提供用于研究、教育和学习的特定场所,尤其强调数字信息。根据Bollier,Bailey和Tierney的理论,结合赣粤闽客属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地理特点,构成以下信息资源共享空间模型(见图1)。

图1 信息资源共享空间模型

如图2所示,通过CALIS系统建立客家文献资源导航库,将互联网上有关客家的文献信息资源、高校客家数据源、移动终端APP等集成为一个整体,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和服务入口,构建开放性客家文献资源共享机制。客家文献资源导航库以其集成手段实现其专业性、有序性与开放性,是实现客家文献资源共享的技术前提,可提高客家文献资源共享效率。

图2 开放性客家文献资源共享机制

4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共享系统模型构建

4.1 资源协作共享联盟

赣粤闽客属地区高校图书馆建立客家文献资源共享联盟,设立共享联盟章程,通过联盟来组织协调共享活动、规范管理共享行为、调控共享责权利。联盟由一校发起,实行会议联盟,采用轮值主席办法,形成机制。联盟的任务是制订客家文献资源共享的规划计划、工作方案及制度规范,对联盟工作进行协调、监督、管理。联盟要明确成员组织的构成、职责、权利、义务,对客家文献资源共享运行进行宏观调控。联盟签订《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协作共享工作条例》《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协作共享协议书》等。明确各成员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保证责、权、利的公平合理,保证各成员图书馆的共享积极性与共享可持续发展。各成员图书馆之间实现共享书目记录、文献信息检索、联机合作编目、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以及联盟拥有的全部客家文献电子资源和客家文献数据库。

4.2 资源服务联盟平台

构建客家文献资源服务联盟平台涉及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文献、标准、专利、音视频等多类型资源,形成互补的文献群,形成纸质、多媒体和电子全文资源库整合的文献资源体系。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用户都知道利用互联网检索自己所需的文献。但知道并不等于会用,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即便有了上互联网的条件,也不一定能够方便地检索利用所需文献。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用户的技术水平所限,但更主要的是网络文献自身获取不易造成的。因此,客家文献资源服务联盟平台的建设要加强控制文献信息,设置合理的主题、栏目、检索项、检索点及多功能的检索途径,提高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内容、特征的识别程度,以方便用户按其特征准确检索,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客家网络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客家文献元数据仓储系统是实现联盟平台资源整合与组织的基础平台。它的主要功能是基于一定的元数据规范构建不同资源的元数据库,利用采集适配器从相应数据源中抽取元数据信息并按规范保存,同时提供元数据的检索、发布和同步更新服务。它主要包括元数据采集、元数据存储、元数据库管理和元数据发布四大部分。客家文献元数据建设对象如表1所示。

表1 客家文献元数据建设构成要素

4.3 客家文献统一检索系统

赣粤闽客家文献统一检索系统要实现客家文献资源服务联盟平台用户的信息检索,辅助用户从大量信息资源快速筛选出所需文献,高效解决工作、科研中的客家文献问题。统一文献检索系统框架架构如图3所示。

图3 客家文献检索系统框架架构

4.4 客家文献资源共享系统模型

客家文献的信息源多种多样,依托一家单位不能将所有客家文献资源收录齐全,各成员高校收录的客家文献资源各有特色,如赣南师范大学收录关于客家红色文化资源,龙岩学院收录关于客家土楼文献资源、美食资源,三明学院收录关于客家文化民俗资源、客家文化故事库资源等。如图4所示,客家文献共享系统的建立,为用户搭建一个可以共享各单位客家文化资源的高效共享的平台。共享平台的用户如果通过统一资源检索系统发现检索的客家文化资源本单位中没有,但是联盟成员单位有,则可以在线请求远程获取客家文献,使得各单位分散的客家文献资源得到集中的利用和共享。

图4 赣粤闽高校客家文献资源共享系统模型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文献图书馆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