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移动图书馆服务比较研究*

2018-08-30 07:39袁淑艳
图书馆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调研图书馆微信

袁淑艳

(大庆师范学院图书馆,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在无线技术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不断更新换代的环境下,移动图书馆应运而生。当前,移动图书馆的开通数量、研究文献量节节攀升,表明移动图书馆已成为图情界研究的热点。随着移动图书馆的蓬勃发展,移动图书馆服务也正成为研究的热点。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图书馆服务,是“移动设备+移动技术+图书馆资源”有机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移动服务方式。移动图书馆服务具有以下特征:(1)移动性,主要表现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服务,服务不受时空的限制;(2)互动性,用户与图书馆之间具有互动性,二者可以随时交流;(3)个性化,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4)主动性,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检索所需资源。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调研国内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服务进行了探索。

1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实现过程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过程如图1所示,整个过程是在无线网络环境下进行的。用户获取服务过程是:第一步,用户持有终端设备(手机、iPad、PDA等)情况下,根据查询内容选择合适的服务方式(SMS、WAP、APP等);第二步,用户登录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WAP网站、APP软件等),输入服务请求,基于云服务的网络安全方案,可以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安全,云安全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掌握最新的攻击方法和安全规则,防御非法用户或者合法用户的非法请求;第三步,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向图书馆移动服务器/平台发出用户的服务请求;第四步,移动图书馆服务器/平台把满足用户需求的查询结果返回给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显示在终端设备屏幕上,至此,用户的一个服务请求基本完成。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是服务开展的前提,图书馆是通过资源建设为用户提供移动服务的,因此,与用户获取移动图书馆服务相对应的是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图1 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实现过程

2国内外移动图书馆服务调研的概况

2.1 国内图书馆样本的选取

基于地区均衡的考虑,本次调研国内移动图书馆的选取原则是:国内34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如首都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等,这样就需要以34家省级图书馆作为调研样本。

2.2 国外图书馆样本的选取

随机选取了国外移动图书馆的最佳实践网站M-Libraries(http://www.libsuc-cess.org/M-Libraries)130余个移动图书馆中的34个,对其逐一进行了访问和调查。调研的原则是:处于地区、国家均衡的考虑,尽量选用不同国家的移动图书馆。调研的移动图书馆有:美国的橙郡移动图书馆(Orange County Library System)、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加拿大的瑞尔森大学图书馆(Ryerson University Library)等。

2.3 调研时间与研究方法

调研时间为2017年4月1日至9月10日。通过大量收集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角度和最新研究进度,准确把握该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态势,再结合网络的实地调研,从而对国内外关于移动图书馆服务有较为深入、全面的了解。

3国内外移动图书馆服务比较分析

3.1 移动终端

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终端设备有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PDA等,早期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终端设备主要集中在PDA设备和手机的应用。初期,国外移动图书馆服务主要集中在对PDA设备的应用方面,如1993年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图书馆(University of South Alabama Library)推出的“无屋顶图书馆计划”(The Library without a Roof Project)是图书馆首次尝试将PDA接入联机公共检索目录、商业在线数据库和互联网,说明了无线环境下PDA访问图书馆信息的可行性,此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纷纷加入移动图书馆服务[1]。我国前期移动图书馆服务主要集中在对以手机短信为主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如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国内最早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拉开了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帷幕。此后,国内一些图书馆纷纷将传统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移动终端,开辟了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新纪元。

移动技术方面,网络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2014年移动4G网络的推开,为移动应用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网络技术支持,将对各行各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移动终端设备方面,据2014年美国发布全球移动互联网未来报告,全球可连接互联网设备出货情况显示,PC所占份额越来越小,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则所占份额逐年上升(如图2所示),这也标志着移动图书馆服务终端设备发展的新趋势。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设备的发展趋势相同步,移动图书馆服务也会步步跟进,如对不同移动终端的APP服务开通相对应的客户端APP软件。

图2 全球可连接互联网设备出货情况[2]

3.2 服务方式

3.2.1 服务方式的类型

目前,移动图书馆主要服务方式有SMS服务、WAP服务、APP服务、彩信、I-Mode服务、微信等多种方式[3]。通过这次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外图书馆最常用的服务是SMS服务、WAP服务、APP服务和微信[4-5],表1是这四种主要服务方式的比较。

3.2.2 国外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在国外,移动图书馆服务以WAP网站服务为主,以SMS服务和APP服务为辅,也有一些图书馆采用I-mode、APP等服务方式,尤其以WAP网站服务的使用最为广泛。除了常见的服务方式外,部分图书馆采用了移动OPAC与移动图书馆WAP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建立了专门的移动联机公共检索目录(mobile OPAC),如美国乔治城大学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等,这种服务方式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国外部分图书馆还针对特定用户群建立图书馆移动门户网站以便网站服务更有针对性,如美国橙郡移动图书馆专门为支持儿童学习提供了“KidsConnect”功能(用户可以选择“学前儿童”“家长和老师”两种入口进入浏览不同的资源)、由喜马拉雅佛教基金会(Himalayan Buddha Foundation)创办的佛教儿童移动图书馆(Buddha Children Mobile Library)等[8-9]。

3.2.3 国内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方式,有学者统计2007年以前主要以SMS服务方式为主;2007年以后以WAP网站服务方式和SMS服务方式互补[10]。时至今日,这次调研显示国内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有如下特点:

(1)微信的开通率最高。在调研的34个图书馆中,除港、澳、台外,其他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全部开通了微信服务,内地省级公共图书馆开通率达到100%,其中,浙江、上海等图书馆开通了两个微信公众号。自从2012年国内开通第一个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以来,短短几年内,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迅速普及,这说明微信服务方式正异军突起,在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APP服务方式居第二位。余世英[11]等总结发现,我国现有移动图书馆APP主要有三种建设模式:自主建设模式、联盟合作模式和第三方开发模式,这次调研都有所涉及。从数量上看,采用联盟合作模式的APP最多,仅与超星移动图书馆合作的就有24个省级公共图书馆;自主建设模式的APP较少(如首都图书馆推出的“首图掌上图书馆”“首图读览天下”等);第三方开发模式的最少(如“360doc个人图书馆”等)。

3)WAP、SMS开通率较低。WAP、SMS两种服务方式在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开通情况并不理想,只有不到一半的图书馆开通WAP网站服务和SMS服务,这两种服务方式的作用和地位呈下降趋势。

3.2.4 国内外移动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比较

(1)整体而言,国内公共移动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方式是微信和APP网站服务,国外则以WAP网站服务为主。

(2)与国外移动图书馆WAP建设相比,国内绝大部分WAP以照搬传统网页的静态内容为主,缺乏创新,尽管有个别图书馆开始着力WAP的创新,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移动图书馆WAP普遍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发展已趋成熟,使用范围尤为广泛。

(3)国内移动图书馆APP的数量、种类、功能大部分都不及国外,如美国橙郡移动图书馆提供了22种功能(OCLS K-Ready、OCLS Shake It!、Access My Library等,内容涉及娱乐、研究、语言、求职四个方面),国内省级移动图书馆提供APP数量最多是首都图书馆,只有4种APP且内容也比较单一[12]。此外,国外移动图书馆APP自主开发居多,而我国多是联盟合作开发,如很多图书馆利用超星图书馆推出自己的服务。

(4)微信服务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服务方式,在图书馆的应用正在蓬勃发展,功能得到不断的开发和深化。国外也有类似的服务方式,如Line、WhatsAPP等,目前有少量结合图书馆服务的研究,但尚未成为国外移动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方式[13]。

3.3 服务内容

3.3.1 服务内容的类型

在对国内外众多移动图书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外开展的移动图书馆大概有30多种服务项目。对这些服务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后,认为从大的方面讲,移动图书馆服务内容按功能可以分为自媒体类服务、互动交流类服务、移动图书馆门户类服务三种大的类型,并对各大类型下的主要服务项目进行了归纳,如表2所示。

表2 移动图书馆主要服务内容的类型

3.3.2 国内外移动图书馆服务内容的比较

通过调研,节选移动图书馆服务内容数量排名前十的服务项目,如表3所示。

表3 移动图书馆服务排名

从表3可以看出,目前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仍占据主导服务,在某种程度上说,移动图书馆大部分的服务内容是传统图书馆服务内容的转移或照搬。整体而言,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内容相对比较陈旧,大多数服务内容仅仅是将传统图书馆服务服务(如活动通知、馆藏查询、图书荐购等)简单地照搬到移动图书馆上,服务内容大致相同,深层次服务开展不足。

国外移动图书馆较注重服务的层次化。除传统服务内容外,还不断推出新型服务内容(音频书的阅览与下载、二维码、社交阅读网站、用户培训程序、书架地图服务等),如美国橙郡移动图书馆的“MAP It”可以帮助用户更容易地发现指定位置的资源,在服务内容方面走在了该领域的前沿[15-16]。

4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策略

移动图书馆服务是建立在图书馆资源建设基础上的,因此,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是开展移动服务的基础和前提。移动图书馆服务内容按功能可以分为自媒体类服务、互动交流类服务和移动图书馆门户类服务,现针对每一种大类型的内容建设归纳如表4所示。

续表

总之,对于移动图书馆的建设,自媒体类、互动交流类、移动图书馆门户类三种类型服务的内容建设是并行不悖的,三者可以结合使用。各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恰当的定位并努力创新,才能提供优质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5结束语

本文概述了中外移动图书馆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当前移动图书馆服务有了整体认识,旨在借鉴国外移动图书馆可参考性的、有借鉴价值意义的经验,吸纳到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建设中。同时提出了今后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思路:以图书馆资源为基础、创新服务内容,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虽然移动图书馆方兴未艾,其服务已展示了诸多优势,但也伴随许多不足,如种类单一、层次化体系不足等。然而,瑕不掩瑜,相信移动图书馆服务会成为今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未来。

猜你喜欢
调研图书馆微信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图书馆
微信
微信
微信
去图书馆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