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等院校教育技术机构改革研究*

2018-08-30 06:02崔亚强冯鸟东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8年15期
关键词:部门机构信息化

崔亚强,余 淇,冯鸟东

(四川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四川 成都610065)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教育技术部门呈现出差异化发展态势。在部门定位方面,部分学校将教育技术部门与信息化管理部门合并,作为信息化管理部门运行,部分学校将教育技术部门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合并,作为教学辅助部门运行;在业务划分方面,不同学校也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学校将多媒体设备管理职能归并在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部门,有的学校将其归并在后勤管理部门。可见,当前高等院校对于教育技术机构定位和业务划分没有相对统一和成熟的认识。为了解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技术机构的基本情况,探明教育技术业务的发展方向,以更好地推进高等院校教育技术机构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工作,本研究对高等院校教育技术机构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研究设计

1.教育技术机构概念界定

关于教育技术比较权威的定义有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AECT)发布的 AECT94 定义和 AECT05定义。2017年AECT发布了新的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学)是通过对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和资源的策略性设计、管理和实施,来增进知识,调解和提升学习与绩效的研究以及对理论、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的合乎道德的应用。[1]教育技术机构作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最主要的实践主体,它的职能应该与教育技术的定义一致,即教育技术机构的职能应该包括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管理和实施,提升学习与绩效研究,以及对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实践。结合AECT2017定义,我们将高等院校教育技术机构概括为:在高等院校中从事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过程与环境管理、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组织实体。现有的教育技术机构大部分是由上世纪70-80年代的电教中心演变而来,其业务主要包括教学设备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教学资源建设、教师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等方面。多数学校把教育技术部门定位为教辅部门,当然也有高校把教育技术部门定位为教学、研究与服务部门。

2.教育技术机构隶属单位的划分

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教育技术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高等院校教育技术机构隶属问题始终没有统一规范。有的高校把教育技术部门作为独立的直属单位;有的高校把教育技术机构作为附属单位,挂靠在教务处或别的部门;有的学校把教育技术机构作为某些部门的下属科室。教育技术机构隶属单位情况的不准确划分,难免对教育技术部门功能的发挥造成影响。

3.调查对象与主要内容

本研究在全国116所“211工程院校”中随机选取了100所高校开展调查,内容涉及教育技术机构名称及变迁过程、主要业务、机构设置、机构定位和人员结构五个方面,主要调查方式为访问教育技术业务相关机构的网站。

二、高校教育技术机构基本情况

统计发现,100所高校中有6所学校教育技术相关机构网站无法打开,所以有效统计样本数为94所。

1.机构名称及变迁过程

调查发现,94所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机构分别隶属于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电化教育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设备处等单位,上述各单位成立时间与数量分布见表1,其中成立时间以最近一次成立、更名时间为准。

表1 教育技术机构隶属单位情况

(1)教育技术机构整体情况

从表1可见国内“211”高校中教育技术机构以教育技术中心(电化教育中心)独立存在的占约21.3%;隶属于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的比例最高,达到约45.8%,我们将上述三个部门都归纳为信息与教育技术融合部门;隶属于教师发展中心的占约11.7%,并且多为近年来新建单位;隶属于教务处的占约20.2%;隶属于设备处的约占1%。

(2)近年来教育技术机构发展趋势

从教育技术机构调整时间来看,2012年以前教育技术机构主要分布在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或网络(信息)中心。最近六年教育技术机构成立或调整则是以成立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部门为主要方式,达70%;其次是将教育技术机构融入教师教学发展部门,占20%(如图1所示)。

图1 六年来新成立的教育技术部门(百分比)

2.教育技术机构的主要业务

根据教育技术的2017定义,结合教育技术在各高校的实际应用情况,我们将高校教育技术部门的主要业务概括为以下8类: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教学平台管理,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视频拍摄,公开课、共享课、微课、MOOC等网络课程建设,教育技术培训,教学或研究,多媒体教室建设与管理。94所高校中,教育技术相关业务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2显示,67%的学校教育技术部门有教学资源建设业务;60%的教育技术部门有多媒体教室管理业务;有教学或研究工作的学校占30.9%。可见教育技术部门业务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教学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室管理、教学视频拍摄、教学平台管理、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教育技术培训、网络课程建设、教育技术的教学或研究。

表2 教育技术部门业务分布

3.教育技术机构的设置

在对教育技术机构设置的调查中发现,学校或将其设为直属单位,或将其设为直属单位的附属单位,或将其设为直属单位的下属科室。统计发现77所高校明确提到了部门级别,将教育技术机构作为学校直属单位的比例最高,达59.7%;将教育技术机构作为直属单位下属科室的学校占比为26%;作为附属单位的占比为14.3%。

4.教育技术机构定位

根据教育技术机构的业务特性,我们以“管理”、“建设 ”、“服务”、“研究”、“教学”5个关键词来考察各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职能定位。在部门介绍中可见,大多数高校把教育技术部门定位为服务部门,其所占比例达到87.8%;其次是管理与建设部门,所占比例分别为71.6%和62.2%;定位为教学与研究部门的学校相对较少,所占比例分别为17.5%和27%。

5.教育技术机构的人员结构

(1)人员总数

调查对象中,有34所高校提到了人员总数,从人员总数的分布情况来看,41.2%的高校教育技术机构中心人数在30-50之间,10人以下的学校占14.7%,而50人以上的占8.8%。

(2)高级职称人员占比

所调查对象中,有26所提到了职称分布,教育技术机构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整体偏低,高级职称人员在30%以上的只占11.5%,而大部分(69.2%)的教育技术机构高级职称比例在11%到30%之间,11.5%的高校高级职称人数在5%以内。

三、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现状分析

1.组织架构分析

通过对国内教育技术机构的调研,我们可以将国内高校教育技术机构设置方案归纳为三类:

(1)隶属于信息与教育技术融合部门

信息与教育技术融合部门,其主要业务涵盖信息化网络环境建设与管理、信息化教学业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业务。此类架构的突出优点是,提高了教学信息化规划、建设与应用的顶层设计水平,便于全面、集中地管理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强调技术支撑的作用。不足之处是,此类架构由于信息技术的强势而容易弱化与教学的结合,弱化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2)以教育技术中心(电化教育中心)独立存在

以教育技术中心(电化教育中心)命名的学校,其教育技术部门的业务涵盖了以前电教中心的业务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相关业务,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室管理、视频拍摄等方面的业务。此类架构的优点是对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相对集中深入;在视频制作、课件制作等传统电教中心的业务上面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多业务的集中管理,可对老师的服务工作带来更多方便。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此类组织架构的缺点也逐渐显示出来:其一,此类学校教育技术部门一般都承担了教学服务器、网络设备等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管理的业务,与此同时,学校还设有诸如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或信息化办公室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由此导致相同业务分段管理、多头管理,增加管理环节和协调难度,另一方面技术力量分散,不利于形成凝聚效应;其二,教育技术中心在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建设和教育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业务,与教师发展中心存在冲突;其三,在多媒体教室管理上,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教学设备管理,物业部门负责物业设备设施管理,多头管理必然降低管理效率,增加成本,尤其随着智慧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加快推进,教学设备和物业设备设施的管理必然融合为一体,将极大增加两个部门之间的管理协调难度。

(3)隶属于教务处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首先,此类架构突出教育技术“教”的特点,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其次,此类架构更有利于把信息化教学研究和教学安排及教师教学发展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育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第三,将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课程建设与教师教学发展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其中隶属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架构主要伴随着各高校将教育技术相关业务与新成立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业务整合而出现,目前虽然只有11.7%的学校采用此类架构,但这类架构的教育技术研究推广优势已经日益凸显。而此类架构的不足之处是,更强调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研究实践,对教学信息化设施的研究实践一般比较薄弱。

2.机构定位与基本业务分析

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将教育技术机构定位为服务与管理单位,其所占比例达到87.8%和71.6%。教育技术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师生,服务范围包含了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而其管理属性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环境的管理、教学工具的管理,以及课程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管理。

从业务的角度来看,教育技术机构业务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教学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室管理、教学视频拍摄和教学平台管理,所占比例分别为67%、63.8%、55.3%。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教育技术机构所承担的资源建设工作,呈现专业化、规模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工作趋向智慧化管理趋势;教学视频呈现全面、大规模拍摄与精品化拍摄并存的趋势;教学平台的管理呈现出公有云与私有云融合的趋势。

3.人员结构分析

从调查数据来看,多数教育技术机构的人员总数为30-50人 (占比41.2%),50人以上的学校仅占到8.8%,明显低于国际一流高校的水平(哈佛大学信息化部门人才达到600人以上,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信息化部门工作人数在300-400人之间)。[2]并且,国内高校教育技术部门拥有的高级职称人员的比例整体偏低,只有11.5%的高校教育技术部门拥有30%以上的高级职称人员占比。

另外,通过对教育技术部门人员结构和部门定位的分析研究发现,教育技术部门定位具有教学或研究属性的学校,其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没有教学或研究属性的学校。

四、高校教育技术机构改革策略

1.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架构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教育技术机构的业务分布比较广泛。上世纪80年代初,教育技术单位的主要工作是购买或开发电教设备和视听教材,“修机子、放带子”等。[3]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部分高校的教育技术机构又承担了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建设与管理的业务。但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出现,以及教室管理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教育技术机构的管理和运维难以满足当前形势的要求,因此,教育技术机构不得不考虑机构改革问题。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原则,本研究团队结合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技术机构改革的成果,对教育技术机构及与之相关的机构重构提出以下方案。

(1)将教育技术机构的教学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等业务并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融合了教育技术部分业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集教学服务、教学发展、教学研究于一体,其工作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教师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如协助教师开展网络课程建设、课件制作等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的各种教学理论和技术问题等;第二,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广泛支撑,如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包括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等方面的工作;第三,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将教育技术研究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以研究促发展,以实践检验研究,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2)将教育技术机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教学平台建设维护等业务并入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集中、统一管理包括信息化教学在内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充分发挥凝聚效应和统筹效益。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负责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第二,保障学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运行;第三,统筹规划建设学校的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平台和超级计算平台;第四,负责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备案、网站管理、互联网域名备案管理等。

(3)将教育技术机构的多媒体教室管理与维护等业务并入公共资源服务中心

公共资源服务中心负责对学校的各类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公共空间、运动场馆等公共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与后勤保障,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及高效共享,可极大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保证其优势发挥需要注意两个要点:首先,公共资源服务中心要集物业管理与教学、会议等专用设备管理维护于一体,实现对校内公共资源的统一、集中管理和调度;其次,要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共同做好学校智慧教学环境的设计、规划和实施。

2.加强科研引领,促进机构转型升级

调查发现,教育技术机构具有科研属性的高校,其教育技术研究、建设和应用水平都处于全国高校前列,对高校教育技术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加强学校教育技术科研工作对促进教育技术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推动教育技术部门的研究工作,以研究促发展是教育技术部门发展的必然之路。教育技术部门的研究工作可从如下方面进行升华:第一,要加强对信息化教育环境和工具的研究和开发,根据业务需求,教育技术部门可以自主研究,并开发相应的教育环境和工具;第二,要加强对日常业务的研究,不断总结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成绩,逐渐制定科学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进而更好地指导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第三,要加强校企合作,拓宽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转换途径,让研究创新的成果反哺研究团队;第四,要加强教育技术相关理论的研究。教育技术部门业务的开展,都是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支持下进行,只有加强理论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技术业务的开展。因此,教育技术部门不能放松对理论的研究。

猜你喜欢
部门机构信息化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