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融入让课堂绽放魅力

2018-08-30 20:16袁媛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春酒思乡乡愁

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专门组织了国学专家团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为取向,从浩如烟海的优秀传统作品中精选出“经典诵读”篇目,并要求所有中小学每周用三个朝读时间,组织学生诵读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作品,每两周用一节课专门讲析经典作品。这一活动的意义何在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脉。开展朝读经典活动就是希望学生与经典为友、与先贤对话,在幼小的心灵种下传统美德的种子,筑起志存高远的根基,涂写人文精神的底色。这与《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一要求是并行不悖的。中华传统文化姿态万千,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因此,不仅是在朝读中,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也应当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们在阅读与写作中吸取思想的精髓,让他们走进迷人的戏剧、绮丽的诗歌、精彩的小说、醇美的散文之中去感受美丽的生活情趣。

我们追求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但现如今却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套路化、形态单一,为了把分数提上去,讲课的目的性很强,不论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怎样,教辅书似乎总为学生提供了完美无缺的答案,至于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对于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重要影响,教师总是顾及的较少。久而久之,语文教学就忽略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作用和重要的影响,学生提不起兴趣,并渐渐远离我们的传统文化,远离传统文化的濡养。如何让传统文化回归我们的语文教学,并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把傳统文化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寻找两者的契合点。以《春酒》这篇课文为例。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蒙。作者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因此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我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乡怀旧之情,并将传统文化中的乡土文化引入教学,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首先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播放了一曲《另一种乡愁》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带领学生回顾了过往阅读积累中有关乡愁的作品来进一步营造思乡的氛围。走进文本后,通过赏析细节来体会蕴含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正因为此,作者在离开这样美好的快乐之乡后,深深地怀念起故乡来,即便是如法炮制的春酒也无法让作者品尝到往日的滋味,不是真正的家醅了。由于生活阅历所限,学生对于文章中所含的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是不易感受的,因此我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经历以及她的其他几篇类似的文章,以期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品较为深刻的理解。在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写下对自己的家乡风物的认识与体验,家乡美食、家乡盛景都成为了学生笔下生动的文字,流泻的情感。

思乡,是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永恒的题材之一,是贯穿中国文学史的始终的一个主题。不仅是琦君有着浓浓的故乡情结,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等,都无不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而这一美丽而痛苦的情感体验在生活阅历尚浅的学生身上是较为缺乏的,因而不得不说部分学生家乡观念淡薄,既没有一种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缺乏一种立志在将来报效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将传统文化中的乡土文化引入课堂就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是要唤醒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如同歌曲《永远的乡愁》里所唱的那样,每个人的春酒是自己记忆中饱含浓浓乡情和亲情的与家人或朋友共处的时光,是每一帧画面的定格,是每一个细节的放大。学生在抒写的过程中勾起了过往的或感伤或甜蜜的回忆,拉近了与亲朋、家乡的距离。其次充分利用好乡土文化内容,通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桥梁居民街坊的演变、老城市改造的利弊思考、传统工艺、历史人文景观的开发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等等,既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还增强了学生保护本地文物的意识,利用和开发本地语文资源的意识。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人文性。语文学科饱含着浓郁的人文特色,积淀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就曾说过:“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养,寻找传统优秀文化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让学生在文化的渗透中感受诗意,提高素养。

作者简介:袁媛(1990.8-),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 湖北省宜昌市,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春酒思乡乡愁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小小回春酒帮你赚大钱45岁残疾大哥卖回春酒一年赚一套房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
如此铺排意何在——《春酒》教学价值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