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2018-08-30 05:44林文祥
教师·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习作

摘 要:针对有的学生作文只会写模式化作文的缺点,教师应致力于学生作文个体心灵的本真呈现,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更多地产生新鲜的作文灵感和自发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灵动的文字在笔尖如泉涌般不断地流淌。

关键词:习作;求实;出新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07

作者简介:林文祥(1974-),男,福建福清人,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教师,高级教师,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舍弃鹦鹉学舌、套话连篇的刻板作文;建立自由开放的习作平台,让学生的灵悟在宽松的心境中迸发。

一、引发创意表达的“个性火花”

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1)题目新。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后再从文章中走出来,从读者的角度去品味课文的题目,去把握命题的密妙,借鉴《小壁虎借尾巴》,创作出《小老鼠卖尾巴》《梅花鹿祛斑点》等生动有趣、情节动人的童话故事;聚焦《冬阳·童年·骆驼队》撰写了《春节·童年·外婆家》《暑假·童年·过家家》等情感真挚、清新感人的寻常故事;迁移《香港,璀璨的明珠》写出了《光饼,福清的骄傲》《三坊七巷,人杰地灵的地方》等锐意创新、热情奋进的歌颂题材习作。

(2)形式新。要求学生表达方式可以不拘形式,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在想象创新的天空纵横驰骋。在讲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进行“缩写”“续写” “扩写”“改写”等想象思维训练,有的改成一首叙事诗,有的续写一篇短剧,有的改成一部课本剧,还有的缩写成一则梗概。学生通过感悟与整合,在思维的大海里不断地纵横驰骋、自由畅想。

(3)立意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打破传统常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例如,蜂子蜇人,令人厌恶,但我们可以赞美其不畏强暴、勇于自卫的精神……学生们通过切身体会,感受到作文教学的“原汁原味”,也收获了创新能力的“多维营养”。

二、引导创新表达的语言外衣

高尔基曾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构成了写作的材料,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因此,教师应对文字进行创造性的“加工提炼”,让学生领悟语言的魅力,进入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

(1)注意用词恰当。要使作文语言新颖脱俗、鲜活生动,必须要求学生注意遣词造句。如一位教师引导学生“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几易其字,最后才敲定为“绿”,之后,让学生拿出以前的习作,说说这篇习作中哪个词或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经常开展这样的推敲训练,学生的作文语言定会有“绿”的创新。

(2)巧妙运用修辞。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如比喻的妙用:恬恬的“男神老爸”王岳伦,他那此起彼伏的鼾声犹如一首悦耳动听的《月光曲》,不时回荡在夜色上空。”再如拟人的巧妙:双休日犹如那约会的人,总是姗姗来迟,让我们等得心急如焚。

(3)注重新颖组装。①张冠李戴,如:他三番五次地“犯规”,最后,荣幸地受到校长的“热情召见”;②褒词贬用,如:林××同学一副大侠形象,谁也不敢招惹他。③错位搭配。例如,真正的“小男神”,敢于正视悲催的成绩,敢于直面苛刻的挑剔。

三、引导创新表达的生活经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五彩斑斓的生活。因此,教师要适时地营造宽松自由的习作氛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握生活。

(1)描摹生活,绘就七彩虹。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受社会政治、文化动态,领略自然之美,培养爱国之情和环保意识;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观察网络等生活,分析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明辨是非曲直。练笔时可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学生们写作时的素材和灵感常换常新。

(2)创造生活,谱写新天地。作文有了真情实感便获取了鲜活的生命,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质感便跃然纸上。首先引领学生学会用眼睛“摄像”,如观察水仙花,除了看颜色及形狀,还要看娇嫩的花蕊,盛开的和凋谢的花儿之间的区别。其次引领学生学会用耳朵“录音”,闭目聆听天籁之音,深夜倾听秋虫鸣奏的小夜曲……最后引领学生学会用双手“复印”,鼓励学生去摸一摸秋天的树叶,感受生命的成熟;摸一摸游玩的金鱼,让他们去感受生命的灵动,参与各种生活实践,为创意的表达积累丰厚的素材。

(3)体验生活,创造奇趣文。奇趣作文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史秀荣女士潜心研究二十载,精心探索总结出的“奇趣作文”教学方法,它具有前瞻性、实效性、趣味性等特点。

我们要敢于“拿来主义”,在奇趣作文课堂上,带着学生流连“礼品间”,在有趣的学习中品味佳作的风采;穿梭于“芳草园”,在美文欣赏中感悟生命的律动;游历“快乐大本营”,在风力发电的实验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品尝“美食园”,在经典的诵读佳作中领略到“正能量” 。由于学生们身临其境,写作的冲动激荡于胸,流泻于笔端,正所谓“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四、引导创意表达的“灵性感受”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那么,学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充满血肉和情感,流淌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1)从学生心灵入手,还作文以灵魂。“爱在寻常处、情在无言里,情到深处自然浓。”因此,教师每设计一次活动都应有既定的目标,如一次观察可组织学生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以形成写作素材用于写景状物类习作,体验活动则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感受融入到写入记事类习作中去,产生灵感与冲动,为动笔行文作有效的铺垫。

(2)从学生兴趣入手,还作文以情趣。农村乡亲之间的情感联系,蕴含着纯朴善意的民风。民俗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它跳动在民族乐器二胡哀婉而凄美的弓弦上,闪烁在国粹京剧色彩斑斓的脸谱上。而祥和吉庆的春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都给学生许多无尽的欢乐和无穷的遐思。教师抓住节日的契机,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学生们日记中、作文里就会翻动着激情的浪花。

(3)从学生想象入手,还作文以灵性。放飞学生想象,则会使学生心中活跃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例如,写想像习作《我希望我的房间是……》《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等,学生心灵深处蕴藏着无数个美好的愿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想像空间,无拘无束地进行构思创造。我希望我的房子是纸的、可以折叠的;我希望我的房子是时空穿梭机,我要穿越到恐龙时代去……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要摘下橙色的花瓣,把它抛向空中,变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万果树,让人们尽情地品尝“天下水果大餐”; 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要摘下绿色的花瓣,飞到黄河,种下小树,让母亲河的乳汁变得清澈甘甜……学生发言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思维充满灵性。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种自我精神的实践活动,它与学生自我心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注重激励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着力于让学生进入“情动而辞发”的作文状态,真正使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才能使灵动的文字在笔尖不断地流淌,描绘出学生们多彩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陈国英.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J].湖南教育,2010(15):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叶圣陶.作文论[M].郑州:文心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习作
习作点评
习作点评
习作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