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孤岛地区六十年矢志奋斗建成盐碱滩上的“塞罕坝”

2018-08-31 02:05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政府
山东绿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塞罕坝植树造林孤岛

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政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有初到东营市河口区的人们,对这座位于黄河尾闾之地的一大感受,就是油洲加绿洲,这里不仅是胜利油田的主战场,更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生态绿色屏障。新中国建立以来,河口人民始终牢记誓将荒原变绿洲的初心,几代人共同努力、不懈奋斗,六十年如一日大兴植树造林,在不毛之地的荒原上建成了万顷森林,堪称盐碱滩上的“塞罕坝”,为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精神财富。

奋战六十年 终将荒原变绿洲

孤岛地区造林绿化建设始于党领导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经过了拓荒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建设、综合管护开发等重要阶段,六十年造林的生动实践,展示了河口油地军民携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风采。

(一)拓荒植树造林阶段。1959年,济南军区建立“军区孤岛农牧场”,牧马战士们怀着献身国防的崇高信念,进驻荒无人烟的“大孤岛”,积极投身开荒种地、开辟牧场、造林绿化的建设当中。1960年1月,共青团山东省委动员七个地市3507名共青团员和优秀青年,开赴孤岛地区,支援林场开展植树造林大会战;3月,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来到孤岛林场植树造林工地视察,亲自挥锹植树,并挥笔写下“青年干得欢,大战渤海滩,造起万顷林,木材堆成山”、“黄河万里送沃土,渤海健儿奋双手。劈开荆棘建新舍,定教荒岛变绿洲”两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广大团员青年深受鼓舞,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开荒造林近万亩,锁住了黄沙改善了环境,迈出了让荒滩变绿洲的第一步。后期,孤岛地区由于胜利油田开发会战及黄河人工改道,部分树木遭到破坏,大风一起黄沙遮面,彼时济南军区综合训练基地的官兵和地方群众接过植树造林的重担,于1976年至1985年,连续十年开辟林场,种植槐林及混交林10余万亩,建成了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刺槐林,极大改善了黄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

高空俯瞰美丽的孤岛滨海公园

90年代的孤岛滨海公园

现在的孤岛滨海公园

(二)科学规划建设阶段。东营建市以来,河口区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之前,编制了孤岛镇、仙河镇镇域总体规划,先后组织实施了孤岛滨海公园、神仙沟东岸绿化、仙河林场等重点工程,绿化总面积达到1.2万亩。2012年,为推进林场科学规范建设,委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联合编制了《黄河三角洲槐林基地总体规划》,布局了孤岛、仙河、神仙沟三大片区林场,按照近期、中期、远期分批分片实施生态林恢复工程,建设景观型林、防护型林、生态修复林、经济型林、种质资源采集型林五大林种类型,混交栽植刺槐、竹柳、榆树、白蜡等特色苗木,计划建设面积15万亩,其中包括5万亩残次林改造、10万亩刺槐生态林营建;同步统筹布局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配套产业,致力于打造集生态涵养、旅游观光、文化承载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平原槐林基地。自2012年起,按照规划启动实施孤岛刺槐林场建设工程,林场建设者们在荒碱地上搭起简易板房,吃住在工地,发扬“白+黑”、“5+2”精神,苦中作乐、愈战愈勇,三年时间建设改造4.6万亩,形成了树种多样、林相齐整的森林景观,续写了荒原变绿洲的新篇章。在此期间,河口区于2007年至2011年,连续五年实施“三网绿化”工程,投资6.25亿元,新増林地面积3.34万亩,绿化面积13.54万亩,植树1952万株,构建起了以村庄绿化为点,以路域、水系绿化为线,以农田绿化为面,纵横交织的“三网”绿化生态体系;2016年至2018年,全面实施“三年增绿”计划,按照“一年集中攻坚,两年完成任务,三年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全域绿化,突出特色,累计完成投资4.25亿元,新增造林面积12.62万亩,湿地修复3844.7亩,完成三年总体任务的174%,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造林规模位居各县区之首。

(三)综合管护开发阶段。经过六十年的艰苦奋斗,孤岛林场已经初具规模,现有各类苗木270余万株,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不毛之地提高到87%,在区域空气净化、环境美化、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诸如白鹭、野大豆等珍稀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与此同时,河口区全境植树2200余万株,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9195亩,湿地修复保护5500余亩。自2016年以来,河口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年均达到200天以上,环境指数始终居于全市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河口生态宜居之地。在植树造林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择优培育刺槐、垂柳白蜡等优勢树种育苗5000亩,推广发展林下蔬菜、林下杂粮、林下中草药、野生种兔养殖、草鹅养殖等林下种养殖产业,年实现林下产业增收200余万元,达到了增绿、致富的双重效果。同时,以孤岛刺槐林场为主阵地,连续组织举办了七届黄河三角洲湿地槐花节暨全国摄影大展,中国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分别在此处成立了采风基地、创作基地,开展了诗词音乐朗诵会、青年素质拓展、旅游帐篷节、篝火晩会等系列特色活动,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游览的良好去处。

不忘初心 打造孤岛荒原上的绿色奇迹

孤岛地区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河口篇章,展现了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军民团结的共建情怀,打造了孤岛荒原上的绿色奇迹。

(一)感受到一颗初心,誓将荒原变绿洲。建国之初,面对茫茫黄沙,团省委组织的青年团员们就抱定植树造林绿化黄河三角洲的一颗真心,打出“植树绿化构筑黄河口生态屏障,防风固沙建设三角洲和谐家园”、“军民共建一条心,荒原也能变成金”的响亮口号,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创造了从荒碱地上建成万亩林场的伟大奇迹;军地官兵和群众数十年如一日,把植树造林作为毕生的事业,生命不息、造林不止,终将孤岛林场从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海洋。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守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誓把河口建设成为绿色之城、花园之城、生态之城。

(二)体会到一种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孤岛林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生态变迁,一代代林场建设者奋斗不息、接力不止久久为功、不懈努力,成就了一部持之以恒、不懈奋斗的传奇。孤岛人、胜利人献了青春献子孙,马二代、马三代,油二代、油三代,都能讲一些祖辈父辈植树造林的生动故事。正是受这种精神的感染,河口区生态文明建设涌现出了众多先进典型,比如,孤岛社区绿化环卫大队,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批又一批的绿化人始终坚守“百年油田、文明园林”的信念,勇于开拓、敢于探索,完成孤岛矿区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打造了孤岛滨海湿地休闲。

文化综合景观区、环神仙沟湿地景观带等一系列绿化亮点工程。新户镇四顷二村村民王甲民,2016年流转1000余亩土地试点生态林建设,经过一批又一批创业人的实践,2018年建设规模扩大到2万亩,种植各种苗木200余万株,建成了以生态林为主体,旅游观光、林下经济及优质果品为辅的大型林场,这是孤岛林场建设的延续。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场攻坚持久战的进程中,定将以他们为借鉴的楷模、学习的典范,传承好、发扬好代代相传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持之以恒抓好各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打造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幸福新河口。

(三)彰显了一种作风,秉持科学绿化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林场自2012年以来,始终按照编制的《黄河三角洲槐林基地总体规划》进行规范建设,做到合理布局、分片推进、科学绿化,并坚持“边建边管、建管结合”,选用多支社会专业队伍进行管护,实现林场长效稳定发展。另外,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先后探索形成了“深沟条田”“盲沟排碱”、“暗管排碱”等盐碱地造林模式,全区新増造林成活率达到93%以上,保有率达到100%。据测算,孤岛林场有3.5万亩森林可以包装上市,按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计算,交易总额达到1400余万元。今后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将继续坚守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全面科学编制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统筹部署生态经济、生态保护、生态生活等层面的目标任务,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四)透射出一种境界,八方ー心全民植绿护绿。习近平总书记讲,生态环境保护没有旁观者、批评家;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从孤岛林场建设历程可以看到,从一开始的热血青年团员到济南军区训练基地全体官兵,再到河口林场建设者,一干人接续奋斗、勇毅拼搏、共克时艰,所有人的身上处处彰显了团结一心、苦干实干的精神底色,正

70年代的孤岛神仙沟

现在的孤岛神仙沟

是军地双方一条心,社会各界一股劲,齐心协力才成就了孤岛林场的绿色传奇。河口地区是油地军港共处一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将持续强化军地共建,凝聚军地双方力量,共商共议,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充分发挥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作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参与到建设和管护中来。

猜你喜欢
塞罕坝植树造林孤岛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不再是孤岛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植树造林绿化浙江大地
塞罕坝点兵
孤岛求生记
植树造林共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