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年轻社工开展家庭工作的实操经验启示

2018-08-31 11:03张美娟
西部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案主社工督导

张美娟

摘 要:督导在社会工作专业当中有重要作用,面对未婚未育刚刚毕业的年轻社工,在开展家庭工作时常遇到亲子和家庭教育问题,被家长、老师质疑或者不知如何与儿童沟通的困扰,作为社工督导需要从深刻自我认知、情感支持、专业知识补充及技巧训练等方面及时给予支持,同时亦需要针对年轻社工本身的特点进行个别化的督导。

一、背景情况

社会工作督导是社会工作间接服务方法的一种,在专业社会工作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 , 它是由社会工作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督导者)对机构内新进工作人员或实习学生(受督导者), 通过定期和持续的督导程序, 传授专业服务的方法与技术 ,以增进其专业技巧 ,并确保社会工作服务的质量。[1]

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当中,应届毕业、未婚未育人生经验较浅的社工被称为年轻社工,而这部分社工占据整个队伍的较大比例。这些年轻社工,在儿童教育及婚姻家庭方面经验不足,面对家长或者老师的挑战和质疑时,会产生困扰和无力感。

在家庭社会工作的开展中,会面临儿童行为偏差、儿童适应性问题、家庭教育缺失、夫妻关系紧张等问题,社工在介入过程中需要充当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或资源链接者等多种角色,通过个案、小组及工作坊等不同方式为家庭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二、督导功能的具体实现

在社会工作督导的三大功能中,面对年轻社工开展专业服务的过程,笔者将支持功能排在最前,其次是教育功能、行政功能。具体的实现方法列举如下几点:

1、端正态度角色,接纳自己的年轻。面对服务对象的质疑,督导可以分享自己刚入行时的经验,引导社工首先接纳自己当先的年轻,并向服务对象澄清社工不是要作为“过来人”给他们经验和教导,而是作为同行者、支持者,从一个年轻人的角度分享自己看法、故事或者资源。经过督导的正面支持,年轻社工能更为顺利的找回自信,重新树立专业角色定位。对自我进行认可后,会积极面对服务对象的“挑战”,不再因此强烈的无用感或无价值感,坚定信念持续开展专业服务,逐渐在“学校-家庭-社区”的服务链中清晰社工的定位和价值。2、回顾成长历程,寻回与儿童的同理。督导在面对社工抱怨“调皮”的案主时,除了给予了及时的同理外,会将重点放在让社工回忆自己从小的成长过程,对自己或者自己身边的同伴,在案主相当的年龄阶段是如何的?但在回忆过程中,不仅让社工抒发了情绪,也让他们寻回了自己儿童时期的心态,社工从同辈的角度去理解服务对象,从而进行更深度的同理。同样的方法在面对家长也同样适用,很多家长不理解自己的孩子,社工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受去告知家长,也能获得家长的认同。随着人的成长,会不断接收丰富的繁杂的情事,推挤在自己的脑海中让人困顿和烦躁。而一位从事儿童工作的香港资深社工,说他能从工作中获得轻松和愉悦,是因为儿童身上带着单纯的初衷和心态,让人回忆起过去的简单。年轻社工在初初面对未规范化的孩子时,会难以应付,因为他们自己已经初步完成社会规范化,因此当他们回忆起自己的儿童时期后,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行为会有潜移默化的转变,儿童亦能看收到社工的不同,从而改善了相互的专业关系。3、去标签化介入,补充专业化知识。近年来,很多年轻社工会接触到类似有行为问题或者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本来在本土这方面的专业支持和相关服务比较缺乏,社工了解到的信息和知识不够完善,即使医疗机构目前在自闭症、ADHD等病症的鉴定方面也未见十分权威。年轻社工较容易受到个案关系人或转介人的影响,带着“标签”开始介入服务。督导过程中先检视社工有无将服务对象标签化,如有则先对社工自身开始去标签化,对应的去修正个案服务目标和方向,改变对待案主的态度,之后再指导社工帮助案主及其相关人去标签化,宣传和倡导大家正式各种儿童特殊行为表现、特殊学习需要以及科学的鉴定方法,以公开、公平、正式的态度去帮助案主及家长、老师去理解和接纳儿童的特殊之处。

在此督导过程中,既能帮助社工挖掘自我盲点,又能提升社工知识储备,还能为特殊教育儿童及家庭服务开启新局面。经历过类似督导的年轻社工,往往在后来的服务当中会明显减少为案主“贴标签”的情况。

三、督导年轻社工过程中的反思

首先,满足社工个人发展需求。在督导年轻社工开展家庭社工服务的期间,或同时经历他们从毕业到结婚、生育的过程。督导年轻社工提升专业工作能力的同时,对其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从侧面来看,督导亦是在为年轻社工提供专业的青少年社工服务,满足他们在面对消极情绪、工作瓶颈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其次,以服务促成长,在实务中可检验成效。笔者采用的督导方式以师徒式为主,督导者会以观察者甚至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年轻社工的一线服务当中,对社工的理论、实操能力有全面的掌握,针对服务中的细节给出针对性的督导,同时会在服务实操中检验社工的成长、工作的成效。这种督导方式的可视性和可复制性都较强。再者,保持督導自者专业敏锐度,增加知识储备。督导者在接触和督导年轻社工时,要了解与自己年龄不同、认知层次不同的社工,同时还要了解社工对应的服务对象特性。与督导其他类型社工或领域不同在于年轻社工更具可塑性和求知欲,督导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敏锐度,与社工一同补充例如特殊儿童的心理、训练知识及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等,以及时给予年轻社工恰当的支持和帮助。

四、结语

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要求,社会各界合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队伍。

创设积极的督导环境、建立本土督导培养模式、探索本土督导模式、创建社会工作督导机制以及提升督导素质和质量[2],让督导主动积极的促进年轻社工成长进步,保障年轻社工为服务对象提供有质量的服务。加强有针对性的督导工作,给年轻社工更多恰当的支持,提升他们的职业价值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年轻社工坚守岗位,稳定行业队伍。

参考文献:

[1] 乔世东. 社会工作督导的新趋势[J].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01):1-2+6.

[2] 王洪. 本土化视角下社会工作督导面临的困境及发展路径[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35(02):68-71.

[3] 郑莉. 年轻社工的梦和痛[N]. 工人日报,2014-05-25(001).

猜你喜欢
案主社工督导
A Social Crisis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五个步骤找准督导需求
案主自决的实务挑战对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
生命回顾理论视角下的厌学个案分析
用好督导意见书 助力督导评估工作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