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制度改革拓展营商空间
——既是清障机,又是助力器

2018-09-01 02:28
当代陕西 2018年15期
关键词:营业执照商事陕西

◎李 彬(本刊记者)

简政放权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

企业注销“只跑一次

“当老板容易了,做生意方便了”。作为推进“放管服”改革“先手棋”的商事制度改革,成了陕西商人生意场上的清障机和助力器。

陕西的商事制度改革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四年半以来,中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措施,并且从国家层面上对涉及商事制度改革的法律法规也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简政放权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

“活力来自民间,而简政放权的减法,则让经济放缓有支撑的力量。”简政放权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

近年来,冗杂的商事制度在陕西有了大改观。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改为“认缴登记”,同时取消注册资本认缴期限和注册资本最低注册额的限制。实行“先照后证”改革,前置许可事项由原来的130多项压缩到目前的32项,同时对后置许可事项采取“双告知”制度。

陕西目前整合在营业执照上的许可证项目有54项,企业直接提交一套资料,工商部门采集相关数据,通过省发改委的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把相关的信息推给许可部门,企业申请人不用再到54个相关省级部门办理证照,陕西的多证合一就是54个许可证合一。

改革以前实行一址一照,一个地方只能登记一张营业执照。考虑到新兴行业的发展,对住所的要求不是特别高,陕西出台“一址多照”政策,充分释放场地资源,把一个地方物理分割成好几块,可以登记好几家公司,给企业节约行政成本。此外,还推出“一照多址”,在一个县域内,如果企业要办分支机构不用再登记,直接到工商局备案即可。

去年省工商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鼓励引导规模较大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和设立登记同时办理,不再需要提供大量的材料和办理变更业务。

繁琐的注销程序,过去让企业“进入容易,退出难”,严重影响了企业活力。从2016年开始,省工商局进行了简易注销试点,2017年在全省全面推行,只跑一次、三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办结。

为了方便外商投资,省工商局联合省商务厅出台了《陕西省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改革工作方案》,对工商业务系统进行了改造。企业申报人在申报工商登记的同时,勾选、填报商务备案信息,实现一窗受理。与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进行对接,由工商部门将商务备案信息通过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送给商务部门,商务部门在办理完后将有关信息反馈至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通过信息在政府部门的内部流转,实现申请资料从“反复提交”向“一次提交、部门流转、一档管理”转变,避免让企业重复办理信息登记、重复提交证明材料,做到相同信息一次性采集、全方位共享,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真正做到“数据网上行、部门协同办、企业不跑腿”,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

放管结合开闸放水也要筑强堤坝

如果把商事制度比喻成一个大型水库,“宽放”政策相当于是开闸放水,那随之而来的,是要对水库的“水质”和“水坝”提更高的要求。宽进严管,才能做好市场秩序监管的守护神。

2015年开始,陕西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制度,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随机摇号进行抽查,检查人员也同样随机抽取产生。抽查的结果要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自实施以来,全省组织了8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共抽查了9万多户企业。今年上半年,全省1100多户企业完成抽查。7月份,全省又按5%的比例抽取了36990户企业。

企业信息归集公示制度,把涉及企业所有的信息归集到一起,通过陕西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由企业自主公示,政府机关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由各政府部门公示。自公示系统建立以来,我省企业自主公示的信息有550多万条,政府部门许可的信息有76万多条,行政处罚信息有5万多条。

企业在公示信息过程中违反了企业信息公示条例的有关规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未在每年的6月30日之前公示年报信息;不按时公示应该公示的信息;公示信息弄虚作假被发现;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取得联系,也要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到目前为止,我省还有6.64万户企业在经营异常名录。

违反工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情形比较严重,违反公示条例的有关规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还没有履行相关的公示义务的,就要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到目前为止我省有4080户企业被列入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要被其他政府部门在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和贷款以及授予荣誉等方面进行相应的限制或者禁入。

“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让企业产生敬畏之心。今年陕西省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惩戒,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自然人,不得担任其他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等职务。失信人到工商部门办理业务时,就会被拦截,系统上线之后,到目前为止一共有14000多人次被限制任职。

优化服务从学习经验到创造经验

2016年10月6日,西咸新区发放全国首张微信版电子营业执照。此后,西咸新区营业执照基本保持在70%比例都是通过手机微信办理的,占比为全国最高。去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视察陕西时为微信办照点赞,并提出“放管服改革,要放在群众的评价之中”。

微信办照是陕西首创的行政审批模式,这个模式在全国开创了行政审批全程电子化办理的新时代。作为全国22个经验做法之一,受到国务院的通报表彰。通过原创性的改革,陕西从学习经验转变到了创造经验的新境地。

实名验证,上传身份证,填报企业信息,企业传统信息填报量从270多项压缩到30多项,是原来的1/8左右。一次性填报,然后后台自动生成各类表格,通过手机手写签名。后台的工作人员在3—5分钟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在手机上就能领取电子营业执照,企业30分钟左右就能办成一张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只需10分钟。

到2017年,陕西全面建成了涵盖所有企业类型、所有业务类型的网上登记系统,企业申请人坐在家里就可以进行网上申报。在今年上半年全省登记的37万市场主体当中,有31.4%是通过微信办照系统登记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使老百姓办事“最多跑一次”成为现实。

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改革的红利也持续释放。改革四年半来,全省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96.3万户,今年上半年,全省的市场主体达到了260万户,是改革前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的1.35倍。持续推进的便利化措施,激发了源源不断的创业激情和热情。

改革以来全面建成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企业自主申报公示的信息,政府各部门涉企监管的信息,以及各部门对企业的行政处罚信息,全部通过这个平台进入企业名下,实现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随着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传统的引导服务和监管方式也需要随之变化。面对网络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这些新的业态,要寻求更好的服务方式。自贸区的建立,真正要同国际规则和国际模式对接,内陆改革开放实验区如何先行先试,如何搭建让市场主体更活跃、更有创新力的发展平台,陕西还需要更多探索和发展。

猜你喜欢
营业执照商事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营业执照百年进化史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中国国际商事法庭的创新实践与现实意义
深圳创设商事主体除名制
我国商事立法模式研究
10月底前可发放电子营业执照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浅谈商事登记的对抗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