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护生对灾害急救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09-03 01:28柴雪珺
天津护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历灾害救援

陈 霞 柴雪珺 姚 苗 卢 琦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 750000)

灾害是一种超过受影响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1]。近年来,全球灾害大规模、长期化、密集化趋势越加明显[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做好灾害救援准备已成为当务之急[1]。护士是灾害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灾难救援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灾害医疗救援水平[1]。而实习护生是护理队伍的后备军,其对灾害应急救援认知及应对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今后的工作成效[3]。本研究旨在了解实习护生对灾害救援的认识和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向高校的在校教育和医院的临床带教提供方向和线索,以期整体提升实习护生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灾害急救的认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三甲医院2016届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016届实习护生;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思维清晰且表达流畅。

利用全体实习护生集会学习时间当场统一发放问卷并收回,不记名填写,由被调查者独立完成。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92%。

1.2 研究工具 采用赫继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紧急救护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4]进行调查。该问卷经原作者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得到护理学专家、统计学专家和临床急救医学专家的认可后最终定稿,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问卷分为一般资料、对灾害现场救护的认识和相关急救知识三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所在医院、所在科室、年龄、学历、是否受过专业急救培训或进修(学历教育除外)、以及现有的急救知识是否能适应现场救援的需要;②对灾害现场救护的认识:主要考察实习护生对灾害救护知识的了解及自我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估;③相关急救知识:包括心肺复苏、创伤急救的固定包扎、各类中毒的抢救、安全转运、现场救援等。相关急救知识部分共20道题。每答对1题计1分,答错计0分,总分20分,分数越高,表明相关急救知识掌握得越好。

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全部由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实习护生对灾害的认知 在所调查的120名实习护生中,118名(98.3%)的实习护生认为灾害后果严重,灾害给病人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得分最高的是恐惧和焦虑,79名(65.8%)和36名(30.0%)的实习护生分别认为现场救护很需要和需要心理护理,且69名(57.5%)实习护生认为很需要灾害救援健康教育,仅26名(21.7%)护生对灾害认识正确。实习护生对“大灾之后防大疫”的防护认知情况见表1。

表1 实习护生对“大灾之后防大疫”的防护认知情况(n=120)

调查显示,87名(72.5%)的实习护生认为自己现有的灾害救援知识只能勉强适应现场救援的需要,且在问卷所提出的救护技术中,实习护生中对自己已掌握的救护技术认知情况见表2。

表2 实习护生已掌握的灾害救护技术(n=120)

2.2 实习护生急救知识得分情况 120名实习护生总体急救知识得分均数为(11.46±4.56)分。不同学历实习护生急救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且不同学历实习护生急救知识回答正确率比较见表4。

表3 不同学历实习护生急救知识得分比较

3 讨论

3.1 实习护生对灾害急救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

3.1.1 实习护生缺乏对灾害救护的认知 本研究中,实习护生总体的急救知识得分为(11.46±4.56)分,该结果与曹莹等[3]的调查结果类似,该部分问卷满分为20分,说明实习护生急救知识处于中等水平。调查显示,98.3%的实习护生认为灾害后果严重,65.8%和30.0%的实习护生分别认为现场救护很需要和需要心理护理,该结果与曹莹等[3]研究结果类似,即93.6%的实习护生能认识到突发公共事件的后果严重,37.0%和60.6%的实习护生认为现场救援非常需要和需要心理护理[3]。说明大部分实习护生可以意识到灾害后果的严重性和心理的危害性。有研究表明,灾害极易引起复杂的精神、心理反应,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对伤员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和心理冲击[3,4]。而在本研究中,灾害给病人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得分最高的是恐惧和焦虑,由此说明,实习护生对于灾害所带来的具体心理问题了解不够全面。对于灾害救援是否需要健康教育,只有57.5%实习护生认为很需要。所以,实习护生能意识到灾害的危害严重,但对于灾害救护的认识相对缺乏。

表4 实习护生急救知识回答正确率比较

3.1.2 实习护生自我灾害救护能力有待提高 在本次调查中,72.5%的实习护生认为自己现有的灾害救援知识只能勉强适应现场救援的需要,此结果与曹莹等[3]的调查结果相似,且实习护生大部分是在学校课堂上了解过相关知识,毕业后知识已淡忘[5],说明大部分实习护生的灾害救援能力处于低水平。在调查问卷所提出的救护技术中,实习护生中认为自己掌握了心肺复苏技术的有96.7%,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技术的有70.8%,转运护送伤员技术的有66.7%,其中对自己掌握情况认为最差的是生物性致病因素的防护技术,仅有6.7%。邓荆云等的研究体现了相类似的结果,即护理人员除徒手心肺复苏技术熟练掌握率较高(为87.1%)外,其余项目熟练掌握率为 14.8%~57.2%[6]。

3.1.3 不同学历实习护生灾害急救知识得分有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学历的实习护生急救知识得分高于专科,该结果与曹莹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有调查显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对灾害应对技能的认知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而在急救知识各条目具体得分上,本科和专科实习护生在以下10道题回答正确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双人抢救成人),心跳骤停的早期判断,疑有颈部损伤不宜采用的开放气道方法,动脉出血的特点不正确的是,绷带包扎的正确方法,安眠药中毒洗胃首选,煤气中毒现场首要护理措施,烫伤现场首先要做,脑组织膨出不正确的护理方法,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首要急救措施。说明本科和专科实习护生在不同的知识点上掌握情况不同,主要以更为专业化和细致化的题目为体现。

由于学历越高,接受教育的时间相对越长,灾害护理相关知识技能储备也越丰富[8,9],且学历不同的实习护生,其学习能力不同,对灾害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因此,学历是影响实习护生灾害急救认知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会对调查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倚,所以本研究有进一步调查的意义。

3.2 建议

3.2.1 学校全面开设灾害护理教育 实习护生能认识到灾害护理教育的重要性,且都愿意接受相关的教育培训[10],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将此纳入校内的有关课程中进行系统学习,对开展相应的教育意愿较高[3,11],超过半数的实习护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展开灾害护理教育[12],表示灾害救护培训教育非常重要,均愿意参加灾害救护知识的教育[3]。事实上,灾害救护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系统的学习和经常性的训练[13],所以,建议在学校开设灾害救护教育,也可以在大学校园内经常性地举办各种活动,例如灾害救护知识竞赛、灾害专题或案例分析、灾害知识讲座,充分利用校园网、视频、板报、宣传栏[14],潜移默化地影响护生对灾害救援的认知,形成防灾意识和习惯。

3.2.2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学校教育和医院带教对于实习护生灾害救援认知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把理论和临床之间的距离缩小,建议采用模拟情景教学法[14,15],并且建立主题设计、网络及针对性环境设置、对抗考核、多形式系统评价及反馈系统,并在护理灾害教育中进行培训和实施,在评估后持续不断改进以达到训练效果的提升[16],如此创造性教育内容可以进一步加强灾难的防范和应对[17]。

3.2.3 完善灾害救护技术的教育 灾害救援技术作为高校灾害救援健康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心肺复苏是其最基本的关键技术[11,18],但类似生物性致病因素的防护技术仍应该作为灾害教育重点。因此,建议规范和完善灾害教育大纲和教程,全方位提高实习护生的灾害救援能力[3]。

3.2.4 教育应结合护生学历特点 不同学历实习护生灾害急救知识得分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学历对于知识的储备和掌握有一定影响,实习护生学历越高,相应地其急救知识掌握得越好。因此,建议高等院校对于培养高学历护理专科人才予以重视和培养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护生的学历和特点[19],有针对性地教育和提升不同学历护生能力。且学校教育和临床带教在相应的灾害救护知识点上应有所侧重,提高不同学历实习护生知识薄弱点。

4 小结

综上所述,实习护生对于灾害救援认知有其可取之处但不全面,仍需提高。因此,在灾害频发的大环境中,提高实习护生对灾害救援的认知和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学校教育和临床带教应并驾齐驱,针对不同学历实习护生的特点,重视和加强不同学历实习护生的灾害教育,以期整体提高实习护生的急救知识掌握和灾害救援能力,从而为未来灾害救援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猜你喜欢
学历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3D打印大救援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