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阅读治疗领域研究力量与热点分析

2018-09-04 12:09
关键词:王波发文学者

于 志 涛

(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阅读治疗,已逐渐被视为辅助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1]97-98。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中,以“阅读/书目/图书/读书”和“治疗/疗法/疗愈”为主题,进行精确匹配检索,获得1169条文献记录(截止日期=2018年3月19日)。根据国内阅读治疗研究的年度发文量计算,年均增长率为15.6618%。阅读研究,日渐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成为热点研究领域。本研究对1169条文献题录数据进行预处理,进行研究力量分布、热点与前沿分析,揭示我国阅读治疗研究的发展概貌,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一、重要研究机构分析

对1169条文献题录数据,抽取发文机构字段信息,进行频次统计,根据各发文机构作者合作网络核心节点确定核心成员代表,结果见表1。发文量达到8篇的发文机构共有12个,累计占总发量的20.7870%。

对12个发文机构,分别计算其发文被引频次总和与篇均被引频次,结合发文量,可以发现,国内学术影响力最大的研究机构依次为北京大学、泰山医学院、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与南京大学均是国内阅读治疗相关理论建设与研究的重要研究力量,前者以王波为代表,1998年即开始集中进行阅读疗法相关理论、原理、思想研究;后者以沈固朝、徐雁为代表,1995年开始进行阅读疗法推广模式、理论研究。两者均为国内较早开展阅读治疗研究的机构,为国内阅读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泰山医学院则以宫梅玲为代表,主要进行阅读治疗的实践应用研究,开始于2001年,在阅读疗法立体化运作模式研究、抑郁症阅读疗法、网络成瘾阅读疗法、阅读疗法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效果评价、阅读疗法进社区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影响力仅次于北京大学。

众多研究机构中,华北理工大学虽然篇均被引频次较低,但其发文量最高,发文被引频次总和位列第四。其核心成员代表为王景文,主要侧重阅读疗法文献计量、 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疗法推荐书目、阅读疗法基本应用模式、网络阅读疗法实践等研究,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表1 我国阅读治疗领域研究机构统计列表(发文量≥8)

注:河北联合大学于2015年2月改名为华北理工大学,两者合并统计。

其余研究机构开展阅读治疗研究较晚,中北大学与大连交通大学研究已明显出现停滞,超过5年没有出现相关成果。中山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篇均被引频次达到5次,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四川大学,关注基于阅读疗法的情商提升与灾后心理重建研究,形成了地域特色研究成果,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2]48-54[3]14-16。

二、核心学者分析

对1169条文献题录数据,抽取第一作者字段信息进行统计,共获得第一作者871名,人均发文量为1.3421。发文量为1篇的第一作者达到717名,占到第一作者总数的82.3192%,表明国内阅读治疗研究领域发文作者较为分散。根据普赖斯核心作者计算方法,国内阅读治疗领域的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应为4篇,对核心作者进行h指数计算,结果见表2。

根据发文量和h指数进行综合考虑,国内阅读治疗领域核心学者可确定为:宫梅玲、王波、王景文。

宫梅玲,为泰山医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主要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阅读治疗、抑郁症典型案例分析与书方配伍研究。宫梅玲最早在1999年即关注到医学本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认为应建设系统教育工程[4]53-55。在此思考的基础上,2001年分析阅读疗法优势,提出了运用阅读疗法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5]27-29,开始了系列实践探索,开办网络书疗小屋,与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合作建立研究基地,被视作我国阅读疗法实践零的突破[6]137-140。

王波,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阅读疗法研究专家,致力于阅读疗法的理论与思想研究。王波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读硕士时即开始关注阅读疗法,1998年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发表《图书疗法在中国》,梳理我国古代阅读治疗思想,分析典型应用案例、治疗机制、副作用,提出了阅读治疗研究的价值和意义[7]79-86。随后,王波辨析阅读疗法概念,引介英国阅读疗法、古希腊斯多亚哲学治疗理念,梳理先秦到汉代、魏晋南北朝、宋元时期、明清时期阅读治疗思想和医案,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2007年出版的著作《阅读疗法》,为内地首部阅读疗法专著,被视作内地阅读治疗研究的奠基人[8]1-7。

表2 我国阅读治疗领域研究机构统计列表(发文量≥4)

序号作者发文量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时间跨度h指数1宫梅玲 221.8820%1.8820%2001-2017142王景文 211.7964%3.6784%2012-201753王波 201.7109%5.3892%1998-201794李东 121.0265%6.4157%2011-201635王艳 70.5988%7.0145%2012-201626刘洪 60.5133%7.5278%2000-201727刘宏 50.4277%7.9555%2001-200228付婉秋 50.4277%8.3832%2006-201139吴智茹 50.4277%8.8109%2012-2016110苏丽亭 50.4277%9.2387%2014-2017211王烨 50.4277%9.6664%2010-2015212冷选英 50.4277%10.0941%2005-2017213王林军 40.3422%10.4363%2012-2017114赵丽华 40.3422%10.7784%2007-2010215刘娜 40.3422%11.1206%2012-2016116范文田 40.3422%11.4628%2006-2008417袁先林 40.3422%11.8050%2005-2006318赵丹僖 40.3422%12.1471%2011-20171

王景文,为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在2012年开始关注阅读疗法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主要集中于阅读疗法文献计量和实践探索,提出的阅读疗法推广模式、网络阅读疗法平台资源建设体系、书目建设理念受到较多关注,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其他15位作者,从发文量和h指数综合来看,尚不具有显著的学术影响力,是未来阅读治疗研究的重要骨干力量。但也要注意到,有的学者已经长时间不再进行阅读疗法研究,出现了研究力量的流失。

总体来看,国内阅读治疗领域研究力量较为薄弱,有待更多学者的关注。

三、研究类团分析

将1169条文献题录数据,转换格式,导入CiteSpace[9]359-377[10]5303-5310,限定时间切片为5,以关键词为节点类型,Top 37为阀值,采用最小生成树算法(Minimum Spanning Tree),获得复合网络120个节点,165条链接,聚类结果见表3。

表3 国内阅读治疗研究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统计表

聚类轮廓系数自动命名聚类整体分析10.683高校图书馆20.704可行性30.840图书馆工作人员40.791图书馆50.855大学生心理问题60.777阅读推广70.675读者服务80.912图书90.882心理健康100.990心理辅导110.993先秦Modularity Q=0.6259Mean Silhouette=0.6069

表3中,依据关键词数据特征,获得自动聚类11个,根据模块化系数(Modularity Q)、平均轮廓系数(Mean Silhouette)、各聚类系数(Silhouette),聚类结果主体明确,具有较好的适切性。以此为参考,结合对1169条文献题录信息的人工阅读与主题判别,可将国内阅读治疗研究分为阅读治疗思想与原理、高校图书馆探索、图书馆服务创新、心理障碍阅读干预、阅读推广等5个类团。

阅读治疗思想与原理研究,是整个阅读治疗研究的理论基础,为相关实践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王波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发生学、心理学、生理学、心理生理学原理,认为人类阅读产生于治疗之需求,阅读过程本身就是心理调节运动和生理体操,是身心保健的过程[11]1-12。他认为,阅读疗法之概念虽产生于西方,但我国古代亦有许多宝贵的思想和实践,应挖掘汲取,实现阅读治疗研究的中国化[12]89-91,对先秦到汉代、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阅读疗法思想与案列进行了梳理。鞠鑫、张妤、刘洪等学者,则对阅读疗法的“离身认知”“具身认知”原理、心理学原理、中医原理等进行了探究[13]91-96[14]10-12[15]107-111。众多研究,为我国本土化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高校图书馆探索研究,发文量为394篇,占到总发文量的33.7040%,已成为国内阅读治疗研究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这可能与高校图书馆定位不同,具有科研人才优势有关,该类团学者已成为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黄菊屏受王波、沈固朝研究的影响,在1999年即发文,认为高校图书馆具有天然的优势,应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和读书会,积极开展阅读治疗[16]52-53。宫梅玲等提出了编制书目、设置交流园地的思路[17]51-53;卫肖晔、赵晓华等则提出了基于网络、自媒体的网络阅疗[18]72-74[19]76-79。许多学者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同伴阅疗辅导、在线书疗小屋、交互式阅读疗法等形式[20]8-13[21]23-26,提倡建立阅疗实践基地[22]146-148,倡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协同合作,采用娱乐轻松的方式开展治疗[23]58-61,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阅读治疗理论的本土化建构。

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发文量为359篇,占到总发文量的30.7100%,也是国内阅读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1998年,时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教授的沈固朝(现任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发表论文,引介国外阅读治疗相关研究与实践,提出“图书治疗”应成为我国图书馆服务的新领域,图书馆应发挥新的作用,成为天然的心理治疗的药房[24]13-16。王锦贵等则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图书馆应将阅读治疗视为全新的发展方向,发挥心灵康复中心的作用[25]100-102。林梦笑等则引介了真人图书馆(Living Library),提出图书馆应拓展新的服务方向,既要读书,也要读人,认为这是阅读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26]13-15。包祖军、蒋润秋等学者则对高职院校、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治疗服务,以及图书馆员的新角色定位进行了探讨[27]119-122[28]40-42。包家元等提出了建立病人图书馆的理念,认为医院应重视图书馆建设,发挥辅助治疗作用[29]54-55。

心理障碍阅读干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流动儿童、听力残疾人、大学生等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和实践,该类研究主要针对不属于心理疾病范畴的心理困扰,推出了不同的治疗书单[30]101-104[31]98-100。另一方面是针对心理疾病的书方配伍与治疗实证研究,涉及的疾病主要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失眠症[32]839-841 [33]334-335[34]371-375[35]336-337。阅读疗法可分为发展阅读疗法与临床阅读疗法,前者主要帮助减轻个体人发展中的各种心理困扰,适合于图书馆学领域学者进行研究;而后者则是辅助治疗心理疾病的方式之一,其研究与实践则需要心理学或医学专业背景[36]98-102。这也是该类团集中于两方面研究的主要原因。

阅读推广研究,主要涉及阅读治疗理念的传播模式与基于阅读治疗的全民阅读推广模式研究。徐雁、刘泳洁等学者提出,应积极推介阅读治疗理念,基于该理念遴选书目,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与文化,开展书屋建设、读书节、图书漂流、征文、讲座、推荐阅读、经典朗诵等活动,加强深度指导,推进儿童阅读、全民阅读,建设阅读社会,真正发挥阅读在个体认知发展与全民素养提高方面的作用[37]16-24 [38]121-125。

四、研究前沿分析

使用CiteSpace对2011年起至今文献题录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选择Top100为阀值,获得2011—2018年零切片全景图谱,结果见图1和表4。

2011—2018全景图谱,展现了国内阅读治疗2011年以来,研究学者关注的最新热点,与研究类团分析结果相比较,可发掘当前国内阅读治疗研究的前沿区域,发现未来研究的重要发展动向。

根据图1和表4,可对国内阅读治疗研究的前沿区域进行判别。图书馆实践探索依然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高校、医院、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改革研究。图书馆在阅读治疗研究与实践中是重要的主体之一,其服务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借阅服务和被动式服务,而应该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治疗服务,这对图书馆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图书馆如何培养和发展馆员专业素养,主动推行阅读治疗服务,渐成重要的前沿研究区域。真人图书馆,作为一种新的图书馆形式,其应用可行性、资源的建设、控制与保存等,尚存在争论,亦是一个重要的前沿热点[39]21-26[40]51-56。

从阅读群体来看,大学生、医学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国内阅读治疗研究中,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研究主体,而其实践探索的研究对象往往因为便利性,限定为大学生,医学生则是医学院图书馆的研究对象。现在,研究对象已经逐渐扩展到儿童和弱势群体,这是未来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图1 国内阅读治疗研究前沿全景图谱(2011—2018)

表4 我国阅读治疗领域2011—2018年间研究热点统计列表(中介中心度≥0.10)

序号中介中心度关键词序号中介中心度关键词序号中介中心度关键词11.04真人图书馆150.42心理干预290.17综述21.02服务方式160.34大学生300.14精神分裂症30.88研究热点170.32图书馆员310.14高职院校图书馆40.84图书馆阅读180.29服务创新320.14儿童阅读50.82知识图谱190.29出版330.14共词分析60.74高职院校200.27学科服务340.14研究特点70.70可行性210.26王波350.11医学院校图书馆80.55推广220.26协同创新360.11馆员90.53应用230.24生活质量370.11焦虑100.50高校240.24学界380.11儿童阅读疗法110.49图书馆250.23阅读推广390.11述评120.48信息服务260.23医学生400.11弱势群体130.46医学图书馆270.21心理疾病140.45阅读文化280.21全民阅读

从研究方式来看,知识图谱、共词分析等文献计量研究受到众多学者关注。这可能与目前的研究主体是图书馆学领域学者有关。从阅读治疗的未来发展来看,治疗书目的可行性与应用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将会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主要涉及心理学干预研究、书目配伍与出版研究。心理学干预研究中,对抑郁症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精神分裂症与焦虑症阅读治疗将会日渐受到关注。

在全民阅读成为我国重要战略部署,已经蔚然成风的背景下,阅读治疗研究的发展证明阅读不仅仅是使个体获得知识,提高素养,还具有疗愈作用,更加有力地说明了全民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以阅读治疗为指导理念,提高阅读实效,必将受到关注,基于阅读治疗的阅读文化、阅读推广、儿童阅读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阅读治疗领域,逐渐形成共识,认为阅读治疗与个体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但也认识到需要图书馆学、心理学、医学领域诸多学者的共同合作,协同创新,方能真正实现阅读治疗的本土化发展。

五、结语

阅读治疗理念,在20世纪80年末传入我国,其研究逐渐兴起,众多学者探索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但从总体来看,我国阅读治疗领域,研究力量较为薄弱,核心学者群体规模较小,以图书馆学学者为主,仍需心理学、医学领域学者共同关注。而且理论探讨多于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也主要集中于抑郁症和一般心理困扰,研究总体处于起步阶段。阅读治疗的应用研究亟需进一步拓展,从心理学和医学专业标准来看,其研究与应用的科学性还需进一步加强。

但毋庸置疑,阅读治疗以其隐蔽性,更具有心理治疗的意义和价值,学界已逐渐形成共识。跨学科合作与多学科融合研究,方可更有效推进阅读治疗研究。

猜你喜欢
王波发文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鸟人
守信
鸟人
学者介绍
潘石屹刷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