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传统 聚力文化 立德树人
——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育部示范性名师高端研修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2018-09-04 09:49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刘明远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面授研修中华

□文/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曹 彦 刘明远

2017年5月,我校申报的《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教学名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获准教育部示范性项目名师高端研修新增立项,从而成为当年江苏全省唯一一个入选教育部名师高端研修项目的本科院校,这也是自“十二五”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以来,我校所获得的培训层级最高、培训时间最长、培训影响最大的高端国培项目。

该项目作为为期两年的示范性、跨年度、递进式的培训,目前已成功举办三次集中面授,第四次及第五次拟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进行。

战略高度:吹响时代奋进号角

习总书记曾在系列讲话中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在这样一个倡导立德树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之下,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文化传承者,理应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为贯彻《意见》文件精神,将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落到实处,教育部于2017年“国培计划”示范性名师高端研修中设立“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专项,面向全国高校和教科研机构进行招标,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江苏省唯一中标单位。

定位高端,选准选好培训对象

申报伊始,项目管理团队就对此次培训作了精准定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明远介绍,“教育部对参训人员的资格要求比较宽泛,我们考虑到,目前在中小学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一定意义上是具有拓荒性质的工作,这个阶段,紧抓‘关键少数’最为重要,所以我们在给各地教育局发文时,要求优先推荐名校长、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等,我们对他们进行培训,他们回去后,要发挥‘种子’的作用,对普通教师再进行培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自地方和学校落地、生根,长成参天大树”。

培训启动报名后,参训人员遴选面临困境:本次培训作为跨年度递进式培训,时间跨度大,集中面授时间长,而培训的目标学员几乎都有繁重的本职工作,这给学员遴选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经过几次调整和努力,项目团队最终聚集起一支有需求、更有力量和目标的学员队伍:2017年11月的首次集训队伍中,有“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人,正高级教师5人,特级教师7人,校长(副校长)29人,教研员9人。

此外,本次培训关注学科与学段的“全覆盖”,参训学员中,除有语文学科教师之外,还有数学、英语、美术、思品、物理、历史、化学等多个学科任教老师参加,常州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王岚,就是为数不多的来自数学学科的参训者。她认为:“数学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明显不如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我们平时自我研修时,也很少关注传统文化。但是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传统文化素养既是个人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也是我发挥领导和辐射引领作用必须具备的。”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非只是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工作,无论从事哪一门学科教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隐形影响逐渐加深,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加强自我修养、言传身教,需要不断自我成长、立己达人。这也使得我们开展这一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名师高研项目十分有必要。项目实施过程中,专家团队开设的《中小学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思考》《校园传承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建设》《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学校文化构建》等课程,不仅对学校管理者,也对学科教师有着莫大启发。

聚焦需求,优化培训实施方案

参训教师本身的高水准、高素质,给培训课程设计带来了不小挑战,但同时正因如此,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传统文化传承实施的优质教师队伍,更能够反哺学校教育,发挥骨干教师的教育引领作用。

此外,根据调研,当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缺少对传统文化精神内蕴的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教育教学环节缺少设计、师资力量不足等。立足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实际,我们目标在2年的培训中,使参训学员做到:

1.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以及“中华人文精神”有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2.个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较为明显的增强;

3.在中小学传授传统文化课程、进行传统文化实践、培育传统文化师资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

基于培训需求,在培训内容设计上,我们以“个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和水平较大提升”为主线,从传统文化基础知识强化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能力提升两方面安排培训课程;此外,辅以教育科研指导和研讨,全面优化培训方案,实现参训学员知识、技能与素养的提升。

在基础知识强化板块,共设计三个课程模块: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模块;儒道经典、文字词汇、戏剧戏曲、家族文化等传统文化知识模块;贵和持中、和而不同、文以载道、俭约自守、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模块。

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能力提升板块,则与一线中小学深度合作,依托丰富的基地资源,展示优质基地学校文化创设成果,结合专题讲座、研讨论坛,为参训学员及目标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途径提供引领和启发。在已完成的3次集中面授中,培训团队和学员已深入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9所,通过沉浸式体验,现场感受一线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质成果和发展方向。

在国外,大型仪器设备的产权归属是清晰明确的,政府和科研平台在整个体系中的责任权利也是清晰明确的。而我国各种大型仪器设备都被笼统地视为国有资产,但又无法确认所谓国有到底是归谁负责,仪器设备的产权事实上属于模糊状态,各方的责任权利不明,也难以设计出合理的管理及开放共享机制。

为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将培训成果“变现”,本次名师高端研修项目在研训要求上也定位“高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杨思贤副院长介绍说:“我们要求学员在结业时必须提交一篇不少于15000字的论文,中小学教师的教研论文一般篇幅短小,很多都是教学策略的总结,我们对篇幅有具体要求,就是希望学员们能在思想的深度上有所挖掘,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同时促进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高规格的论文要求,给每一个参训学员带来了巨大压力。培训团队则根据交流研讨过程中,学员暴露出的科研能力欠缺问题,将培训课程安排作了有针对性的调整:设计了选题辅导、开题报告会等环节,遴选专家对每位学员的论文写作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加大培训中教科研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的力度,力求在2年的长期研训中,全面提升优质种子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深度合作,与一线学校良性互动

此次名师高端研修项目的实施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近几年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研究积累,在明清文学研究、江苏地域文化研究、词学文献研究等领域,已经取得重要成绩。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冯保善院长介绍说:“我们还有一个特殊优势,就是作为师范院校,我们与中小学联系密切,相关研究可以随时关注中小学的现实需求,这是我们组织培训的优势所在。”

在第三次苏州集训期间,高校的指导优势就体现的非常明显。著名学者、苏州大学罗时进教授针对学员关于江南文化性格的提问,利用自己浸淫江南家族文学研究数十年的积累,列举大量文献和事实,深入剖析了江南文化性格的内在复杂性,纠正了流俗的误解与偏见,为相关学校以“江南文化”为主题构建校本文化课程廓清了知识的错误。

这种高校与一线学校的良性互动还体现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中,如前文所述,本次培训与一线中小学深度合作,在已完成的3次集中面授中,培训团队和学员已深入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9所,其中有:南京市红太阳小学、南京市宝船小学、南京市二十九中、南京市五老村小学;常州市勤业中学、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苏州市第十中学、苏州市平江路实验小学。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近年来提出为培养“胸怀世界的中国人”奠定基础的理念,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采取“读中华经典文章,明理睿智;玩民族体育游戏,强体健身;赏民间传统艺术,优雅气质;看世界优秀电影,放眼全球”的措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小学生开设了“电影课”,将中华经典文章,民族体育游戏和民间艺术引入课堂,取得丰硕成果。

苏州十中关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学校的品牌建设与内涵发展,学校立足苏州园林的特点,将学校教育特点与园林特色进行整合,形成了“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说教育的话”,构建了独特的育人环境。近十多年来,苏州十中修旧如旧,挖掘校园的文化意义,让校园充分呈现出生命意义,处处让校园体现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点,让精品教育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被称为“最中国”的校园。

依托一线中小学丰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成果,让学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度学习、深刻体验、深受启发。第三次在苏州的集中面授中,解读江南昆曲和江南人文地理的两场讲座均设在苏州十中校园内进行,与十中自然灵动的人文环境及质朴深厚的人文精神相互衬托,让学员们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资源整合,面授网络双线并进

本项目作为为期两年的跨年度递进式培训,定为高端、目标精准,整合江苏优质特色资源为培训服务,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双线并进。

项目集中面授第一次于2017年11月于南京进行,聚焦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关注传统文化观照下的学校文化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第二次、第三次分别于2018年1月及3月在常州、苏州两地完成集中,依托常、苏两地丰厚的自然地理及人文资源,重点关注江南传统文化,并针对科研论文的写作提供系统指导。第四次和第五次面授,计划于2018年底、2019年初分别于北京及南京完成。

本项目的网络研修分别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北京继教网提供平台支持,共分两年两个阶段进行,每年80学时:第一阶段,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明确新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提升个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分析传统文化助力校本活动的方法与意义,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负责实施;第二阶段,以教书育人与立德树人为主题,阅读、解读经典人文作品,探讨将学习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和路径,由北京继教网具体组织。网络研修与集中面授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本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高研项目的完整课程体系。

本次培训整合江南地区优质一线教学资源,已深入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学校9所,除此之外,面授期间,还组织学员多次赴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苏州教育博物馆等教育实践基地进行文化素质拓展,全面、深入浸润人文历史与文化传统,提升学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与人文素养。

此外,本次高研项目对学员的研修成果高标准、高要求,要求每名学员在结业时须提交一篇不少于15000字的论文,并由研训团队安排专家进行选题辅导、开题报告,提供具体的论文写作指导。且在第五期集中面授完成后,项目团队计划将所有学员的论文成果审核、修改后,交由合作出版集团排印出版,作为本次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工程高端研修项目的集体成果。

文化辐射,延展项目已有成效

2018年4月26日,《光明日报》以“让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对我校承办的“国培计划”名师高端研修项目做了较长篇幅的报道;在这期间,中国教育新闻网、扬子晚报网、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先后分别以“江苏首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师高端研修班”“始终坚守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国培计划教学名师培养地选在苏州”为题,对项目实施给予了充分肯定。项目的社会影响已逐渐显现。

项目研训期间,32名高研班学员自愿填写了江苏二师院“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登记表,为我校国培团队提供了近100个新的讲座专题。江苏省口岸中学副校长、江苏省高中历史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史海燕老师,本身已是泰州市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在完成3次的集中面授培训之后,她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寻传统文化之根,扬民族精神之魂》等授课专题。4月5日,由教育部主办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力量”《清明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江苏省小学美术特级教师、南京市将军山小学副校长张屹是主要策划者,他说:“在南京集训时,我就和授课专家就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学校实际之间的融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专家在学理层面上为我答疑解惑,并挑选了国内外相关案例为我进行了讲解。我们这次清明活动的设计,结构明显优化,知识层次显著提升,所以才被教育部评选专家所垂青。”

第四次集训之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将组织相关专家,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版块,对学员进行回访,考察学员在各自学校发挥‘种子’作用的效果,以及基础教育一线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需求,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最后两次面授的研训计划。培训成效逐渐显现,改变已经在中小学开始。◇

猜你喜欢
面授研修中华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自学
自 学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广西天等县“混合式工作坊”支撑乡村学校项目集中面授、送教下乡暨项目调研会
广西天等县“混合式工作坊”支撑乡村学校项目集中面授、送教下乡暨项目调研会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